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3-09/2006-08山东济南电力医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干预①两组患者在卧硬板床休息的基础上,均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针灸治疗.②腰椎牵引方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行胸部与骨盆固定对抗牵引法,力量为体质量的1/4~1/2,时间为30 mn,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③针灸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腰椎椎旁阿是穴,配穴取患侧环跳、委中、承山.针刺方法取健侧向下、患侧向上的健侧侧卧位,如为双侧发病的中央型则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破皮后,调整针刺方向,使针体与皮肤呈70°~80°角斜向脊柱中轴方向缓慢进针,当达到一定深度(随患者胖瘦不同而不同,一般为两三寸)后,至患者局部有麻胀、触电感,并向同侧下肢远端放射引起下肢肌肉跳动,如未能达到上述针感(即所谓的"得气"),此时可稍继续进针,当针下多有触及硬物(骨膜)的阻力感,提示针尖可能触及横突或椎弓根,即应稍退针,于上下左右调整针尖方向,以探求上下椎体之椎间隙近椎弓根部的脊神经根处直至"得气"."得气"后行小幅度捻转手法,或用大拇指在近脊柱侧针刺处按压,使"针感"向下肢放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环跳时要求针感达下肢并过踝关节.委中与承山穴刺法患者仰卧位,医者抬起患肢,直刺进针后行提插法,令麻电感窜至足.30 min,次,中途行针3次,6次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实验评估①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②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制定疗效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共90例均完成病例观察,其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1.91±0.93,3.58±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6.67%,57_78%,P<0.01).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好,针刺腰椎椎旁阿是穴、针感向患侧下肢放射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取穴少、疗效确切之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齐刺输刺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齐刺输刺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治疗组),并设传统毫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7.14%和97.14%,而对照组分别为70.59%和92.65%。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统计量Z=2.381,P=0.017,按α=0.05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输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传统毫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李氏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确诊患者分为"李氏疗法"治疗组或对照组,参照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统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P<0.05.结论:"李氏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10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2组均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手法治疗.综合护理组除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传统护理组治愈率为56%,好转率为24%,未愈率为20%;综合护理组治愈率为72%,好转率为19%,未愈率为9%.综合护理组的患者治愈率较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配合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将成角旋转快速牵引和传统的推拿手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1)成角旋转快速牵引:①牵引方法:治疗时患者解除裤带,俯卧于牵引床上,暴露腰部,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腰板和臀腿板上,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对于两固定板中间,嘱其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治疗参数:根据其不同的年龄、性别和体重,一般的牵距在50~60mm之间,屈曲度在12°~18°,旋转角度为15°~20°,摆角5°~10°。旋转方向一般向患侧,术者站在病人患侧,用双手拇指或双掌根部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上,准备好后,脚踏控制…  相似文献   

6.
郭学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77-3877
目的 对比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同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两组,A组50例给予硬膜外阻滞,B组50例给予腰-硬联合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为70.0%,治愈率50.0%;B组有效率为100.0%,治愈率80.0%.两组同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安全,腰-硬联合阻滞治疗偠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但方法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临床应根据患者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整脊八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整脊八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及不同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采用整脊八法;对照组115例,运用牵引、推拿、针刺三联方法.2组疗程均为2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8.03%,对照组为61.74%.2组治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整脊八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痛苦少,无明显副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了解糖尿病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24例单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21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予综合治疗5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5周综合治疗后,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及改善指数分别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22.36±2.61改善指数为0.36±0.10;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18.54±6.55,改善指数为0.23±0.1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单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方法:262例采用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访年度分为8、9、10年组,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功能活动、能否正常恢复工作等指标.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的改变综合评定疗效.结果: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八年组73.33%、88.89%,九年组72.22%、87.78%,十年组75.61%、87.80%.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结论: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冯氏手法治疗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按病例入选先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对照组:未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将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重点对实验组制订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手法治疗后治愈率比较,P<0.01,说明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好于实验组;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冯氏手法治疗和系统的护理,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硬膜外腔灌注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 (M -JOA) ,分析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硬膜外腔灌注术后 ,再结合手法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并与单纯手法治疗组进行了临床比较。结果 :改良JOA评分平均改善率治疗组为72 .7% ,对照组为 5 3 .6% ,按分级疗效评定治疗组优良率为 95 .0 % ,对照组为 63 .6% (P <0 .0 1 )。结论 :硬膜外腔灌注结合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之一 ,方法简便、安全 ,易于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缓解期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易于运用和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分期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39例采用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纠正小关节紊乱为原则.推拿方法:轻快的揉、摩、擦、理筋、定位斜扳、抱膝滚腰等;亚急性期患者112例采用以加强局部气血循环、扩大椎间隙、缓解神经根受压、松解粘连为原则.推拿方法:推、拿、按、拨、点穴等较重而深透的手法,并运用坐位旋腰复位法、定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屈髋摇臀法、颤腰法等;慢性期患者66例采用以松解粘连和改善受压神经根的营养障碍为原则.推拿方法:范围宜大,以深透的按压、拿、拨筋、肘压点穴、斜扳、颤腰、下肢直腿抬高法、旋髋等.比较3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治愈率60.83%(132/217例),好转率31.34%(68/217例),总有效率92.17%.急性期治愈率38.46%,亚急性期治愈率74.11%,慢性期治愈率51.52%.结论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宜选择亚急性期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慢性期及急性期应针对个体差异选择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182例 ,随机分3组 ,观察组(针刺加推拿治疗)61例 ,针刺组61例 ,推拿组60例 ,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7 % ,单纯针刺组和推拿组均为82 %。经 χ2检验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艾箱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2例.常规组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护理,包括急性期护理和缓解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箱灸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治愈率为72.6%,总有效率为93.5%;常规护理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6%.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箱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给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配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可比的2组各604例。对照组给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常规消炎镇痛、祛风湿类药物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96.19%,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9.37%、87.91%。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配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提高疗效,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中频电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牵引态下中频电配合针灸与牵引后中频电配合针灸两种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牵引态下中频电配合针灸治疗组的治愈率(47.50%)和总有效率(85.00%)均高于牵引后中频电配合针灸治疗组(26.19%、80.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牵引态下中频电配合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McKenzie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McKenzie力学技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2组各60例,观察组以McKenzie法及牵引治疗为主,对照组行电针疗法.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为95%,对照组为78.3%(P<0.01).结论McKenzie法配合牵引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音频电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 4 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 0 8例运用音频电疗机治疗 ,对照组 3 5例采用WS—频谱仪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均有效 ,但基本治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音频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电针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和当归液;对照组42例采用电针法.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疼痛积分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注组的腰椎功能评分疗效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电针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和当归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电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联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联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手法治疗.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并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下降(15.80士2.70)分,平均改善率为73.01%;对照组平均下降(13.25士3.39)分,平均改善率为59.97%.按分级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5.0%(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联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起效快,疗程短,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