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诊的33例PCa、157例BPH患者及1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PCa组和BPH组的T-PSA、FPSA及F/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组和BPH组分别有6例及57例患者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此时T—PSA、F-PSA无显著性差异,但F/T比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来说,T-PSA、F-PSA及F/T比值能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Ca与BPH,但当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时,T—PSA及F-PSA不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必须结合F/T比值才能更好地鉴别诊断PCa与BPH。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前列腺癌(PCa)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然是PCa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它是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抗原,除了PCa,其他的一些前列腺疾病血清PS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另外血清中存在少量的游离PSA,计算F—PSA/T—PSA,进一步探讨了F—PSA/TPSA检测PCa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两种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F/T)比值的变化在良性与恶性前列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37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T—PSA、F—PSA含量并计算F/T比值。结果当T—PSA在4~10μg/L之间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T—PS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A浓度与F/T比值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T—PSA和F-PSA,计算F/T比值,可弥补在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传统检验中单纯测定TPSA的不足,尤其对T—PSA在4~10μg/L之间的诊断“灰色区”更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175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T-PSA,F-PSA,PFSA/T-PSA检测P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2%,80.8%,88.2%,特异性分别为55.1%,59.8%,87.9%,T-PSA在4-10ng/ml范围内,BPH组和PCa组F-PSA/T-PSA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PSA/T-PSA比值检测PCa在保持敏感性的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特异性,是筛选诊断早期PCa极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mL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AS,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μg/m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惠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应用F/T比值〈0.15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μg/mL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PSA值均在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PSAD检测PCa效能高于其他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87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及fPSA水平,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fPSA含量以及F/T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PSA和fPSA能够较好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4.0~10.0ng·mL-1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游离PSA(F-PSA)值,对T-PSA为4.0~10.0ng·mL-1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T-PSA为4.0~10.0ng·mL-1时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在T-PSA为4.0~10.0ng·mL-1时,BPH组与PCa组的F/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397〉0.05)。结论:在T-PSA为4.0~10.0ng·mL-1时,BPH组和前列腺癌组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F/T比值也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PSA、PSAD、f/tPSA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VSXO)、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对64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0ng/ml者36例为直肠指诊及直肠超声可疑者。病理诊断为4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25例前列腺癌,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SA、游离PSA(fPSA),利用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f/tPSA及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血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P〈0.01),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但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两组患者PSA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PSA〉4.0ng/ml、PSAD〉0.15、f/tPSA〈0.18为临界值可明显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对提高临床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联合测定PSA、fPSA并计算f/tPSA及PSAD对诊断PCa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增生(BP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BPH病人,46例PCa病人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值。所有病人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及PSAD。结果 以PSA〉20 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1%;在PSA〈20 ng/mL区域,两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152,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t=3.680、4.436,P〈0.01)。F/T值取0.18,PSAD取0.20 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76.1%、86.4%、68.6%和82.6%、84.6%、74.1%。结论 PSA〉20 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20 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F/T值0.18,PSAD 0.20 ng/(mL.cm^3)作为临界值诊断PC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汤京义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100-100,69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发现近三十年来.已成为最有效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并在前列腺癌的筛查、治疗和检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前列腺特异抗原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组织特异性,但在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上.还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是T—PSA在4-10ug/L范围内时,很难与BPH做出鉴别诊断。本文采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对317例BPH.10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F—PSA进行检测,并计算其比值.对BPH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00例正常人、83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fPSA和tPSA,并求得fPSA/tPSA的比值。以fPSA/tPSA比值〈0.10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fPSA和tPSA(P〈0.001)。结论fPSA/tPSA比值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PSA对PCa诊断特异性,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组缺活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已成为公认的临床上筛查、诊断和检测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血清TPSA亦可升高,尤其在诊断灰色区域(TPSA处于4.0-10.0μg/L)时,PCa检出率仅为25.4%,TPSA为10.0-20.0 μg/L时检出率为37.7%.研究表明,血清中TPSA70%-90%以较稳定的结合PSA(CPSA)形式存在,10%-30%的游离PSA(fPSA)稳定性差,半衰期短,且受多种因素影响,CPSA以其优势已渐成为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诊断PCa的重要指标.本文检测214例PCa和BPH患者血清TPSA、CPSA,并计算C/T值,以探讨分析TPSA、CPSA、C/T在诊断PCa尤其是PCa与BPH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PSA密度(PSAD)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48例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术,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并对各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F—PSA及PSAD值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组,比较不同T—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T—PSA〉10ng/ml时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ng/ml〈T—PSA及4ng/ml〈T—PSA〈10ng/ml组,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组间无显著差异。F/T—PSA比值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T—PSA与F—PSA值在高危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具有极大实用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其最佳阚值进行确定。方法应用Roche Modular P/E生化、免疫一体机测定48例PCa患者和78例非PCa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4例,急性尿潴留(24例]血清中TPSA和fPSA水平,同时计算f/T比值,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TPSA、fPSA和f/T比值在PCa患者组显著升高。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TPSA、fPSA、f/T的阈值分别为6.58、3.52ng/mL和0.37,阈值处TPSA、fPSA及f/T的灵敏度分别为72.5%、64.6%和54.1%,特异性分别为83.4%、74.0%和60.5%,TPSA、IPSA、f/T分别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2、0.69和0.88。结论TPSA、fPSA及f/T可作为PCa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C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血清PSA、EPSA及F/T比值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8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联合测定PSA、WPSA、F/T比值。结果:TPSA及F/T比值可有效区分BPH和CAP,尤其在论断灰区(PSA为4.0-10.0ng/ml)中效果更明显,以TPSA>4.0ng/ml及F/T<0.10为界值时,CPA筛选敏感度为达96%。结论:PSA各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诊断CPA更有效,尤其在诊断灰区时,可明显提高CP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及其比值(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110例BPH、205例慢性前列腺炎、15例PCa患者及56例健康对照者的T-PSA、F-PSA,并计算出相应的F/T值。结果3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T-P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PSA有助于区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  相似文献   

18.
潘秀军  沈霞 《检验医学》2005,20(2):89-91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 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 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以0.15作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 ng/ml范围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比值(F/T)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PCa、84例BPH患者血清T-PSA、F-PSA,并计算F/T。结果 16例PCa组和84例BPH组T-PSA、F-PSA及F/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处于灰区的5例PCa组患者和19例BPH组患者,其T-PSA、F-PSA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T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F/T的测定可以有效区分PCa和BPH,特别对于处于诊断灰区的前列腺患者。联合检测T-PSA、F-PSA和F/T可提高检出率,将为PC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PCa)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的疾病。前腺特异性抗原(PSA)与1979年首次定性并分离纯化,它很快成为公认诊断PCa的较好肿瘤标志物。但PSA不具有PCa的特异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时血中PSA水平均可升高,并且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有一个交叉重叠灰色区域4.0~10.0 ng/ml。所以单纯检测PSA易导致临床诊断PCa产生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目前临床上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