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瓣膜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及脑栓塞高危患者的非瓣膜病性房颤发生脑卒中危险眭大,系统在长期应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为68%,因此早期及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洽疗是降低高危房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关键。  相似文献   

2.
喻文琴 《江西医药》2011,46(10):912-914
目的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60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 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2 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疗效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差异。只要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就能有效地预防脑栓塞栓塞性疾病,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及对照组。低强度组66例,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抗凝药华法林,低强度组使其INR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照组使其INR值控制在2.0~3.0之间。随访1年,观察用药期间脑栓塞及全身出血情况。结果低强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强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和标准强度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差异不显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理想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是要为每一例患者制定个性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并脑卒中抗凝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纤颤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住院房颤患者312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7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238例,房颤并脑卒中51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16.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均口服抗凝治疗,卒中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5~75mg/d159例,有36例脑卒中,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 82例,有9例脑卒中,口服华法林71例,有6例脑卒中。结论房颤患者的合理抗凝治疗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剂量应在100—300mg/d之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应用华法林预防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9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8例,对照组38例,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3年。结果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华法林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但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至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栓塞的二级预防,治疗组应用吲哚布芬,对照组应用华法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8.8%和5.9%, 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标准差分为44.3和48.6, INR标准差0.03、0.3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率分别2.9%和11.7%,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布芬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效果与华法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凝血功能和INR无明显影响,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皮肤、内脏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从而在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方面优于华法林,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低抗凝强度(1.60~2.00)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的抗凝强度(2.00~2.50)华法林进行治疗.治疗的期限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脑梗死、出血以及消化道功能异常).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00%)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抗凝强度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对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不同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实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心慌、胸闷、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丰 《中国医药》2008,3(7):412-4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2):468-469
目的:评价华法林对风湿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根据临床诊断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风湿性房颤组和风湿性房颤组,每组50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血栓栓塞年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INR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房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明显高于非风湿性房颤组为8.00%(P<0.05);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年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房颤组患者华法林起始用量偏小,INR值为1.8~2.6;非风湿性房颤组患者华法林的用量偏大,INR值为1.9~2.8;风湿性房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房颤组;治疗期间应注意控制华法林的剂量,以避免意外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是唯一临床上可以长期口服的抗凝药物.华法林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换瓣术后抗凝,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血栓栓塞的预防等.目前我国在老年人群存在华法林应用率低、抗凝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担心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增加,本文总结分析了30例75岁以上老年人口服华法林的疗效及安全性,来探讨老年人群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华法林抗凝作用,又可以把出血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46例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华法林单药治疗),每组2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的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肾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脑血栓发生率较低,出血风险较小,对肾功能也没有严重损害,但与华法林单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9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完成实验占比略低于对照组,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有房颤共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有25.9%;口服过华法林的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的46例(32.2%);住院期间无一例服华法林,有服抗血小板药物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服华法林,服抗血小板药物37例。结论 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林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在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及死亡风险方面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强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市第一医院住院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300例服用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的血栓危险分层、房颤类型分布、联合用药、出血发生情况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服用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中,合并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占88.0%(264/300)。瓣膜病房颤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61.3%(184/300)和38.7%(116/300),后者中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评分标准(CHADS2评分)为5分的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比例最高。联合用药排序居前4位的是排钾利尿药、抗生素、螺内酯和地高辛。有7.67%的患者(23/300)发生出血不良反应;年龄≥75岁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房颤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尤其年龄≥75岁者)病情复杂、肝肾功能低下、联合用药多,使用华法林时应加强用药监护,进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调节剂量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分别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接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79例,随机分配至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初始剂量2.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和阿司匹林小组(100mg/d)。常规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栓塞的观察数据表明,华法林组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在死亡和脑出血方面,两个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出血反应方面,要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反应发生在INR>3或INR<2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使用华法林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mm)25.9±9.7,治疗后LVEF(mm)30.6±10.3;心房颤动转复率42例(76.36%);并发症:栓塞事件2例,出血6例,发生率14.55%。对照组:治疗前LVEF(mm)25.2±10.4,治疗后LVEF(mm)26.5±10.7;心房颤动转复率29例(53.70%);并发症:栓塞事件9例,出血6例,发生率27.78%。两组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荐内科医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