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玉嘉  葛春林 《淮海医药》2000,18(3):184-18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上腹部手术的患实施此种麻醉观察其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该方法诱导迅速、清醒完全、术后不良反应小。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是一种较理想的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潘国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58-1558
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胸腔及上腹部手术的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20例胸腔及上腹部手术患者,男12例,女8例,ASAⅠ~Ⅱ级,食管癌8例,肺癌3例,胃癌9例,年龄23~73岁,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脉复合全麻即GEA组。另选20例手术种类、年龄、ASA与GEA组类同患者,单纯用静脉复合全麻进行对照,即GA组。1.2麻醉方法:两组术前30分钟均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BP、HR、SpO2,开放静脉通道后GEA组先行T7~8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cm,注入1.7%碳酸利多…  相似文献   

3.
<正>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是将脊麻和硬膜外阻滞联合起来的一种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各自不同的优点,如迅速起效、阻滞完全、可以硬膜外追加给药、并且可用于良好硬膜外术后镇痛。临床上常应用于腹部的手术,特别是下腹部,骨盆和下肢手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麻醉技术。然而近年,医院舒适化管理措施逐渐被引入,随着医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单纯局麻液或两种局麻药液混合行硬膜外腔阻滞,有时难以满足手术要求。我们用碱化布比卡因复合透明质酸酶用于硬膜外麻醉,经100例手术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表1两组阻滞效果(x±s)n起效时间(min)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切皮时和拔管后的HR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切皮时、术中45 min以及拔管后的MAP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用于产科剖腹产手术,对其阻滞效果以及血液动力学干扰进行了观察,现将麻醉方法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产科病人56例,年龄24~36岁,ASA体格情况评估分级:Ⅰ~Ⅱ级。其中腹膜内手术50例,腹膜外手术6例,术前体重60~90kg,身高152~170cm,无其它疾病及并发症。1.2麻醉方法:病人麻醉前准备同硬膜外阻滞,使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麻醉包。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病人取侧卧位。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穿刺,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取一根长脊麻针(Sprotte24G×120mm或Whitacare25G)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直到出现典型穿破硬膜的落空感,拔除脊麻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7.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麻醉的一种主要方法,我院1990年1月~1995年9月,共完成5507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102例失败,本文对其原因予以分析,以期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102例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6.5~78岁.1.2 方法:本组均采用18号或16号硬膜外穿刺针,聚乙烯带刻度导管.按手术切口的神经分布选择脊间隙为穿刺点.上腹部手术采用T_(8~10),中腹部手术T_(10~12),下腹部、盆腔、下肢手术L_(1~4)脊间隙,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深度为2~4cm.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对利多卡因的用量、浓度采取了低浓度、小剂量,几年来我们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对200例的硬膜外麻醉临床分析见表1。表1不同手术、要求部位不同手术部位麻醉平面穿刺点胸壁C7T8T34上腹部T3T10T67下腹部T6L1T910胸椎(根据手术部位切口)T2T9T56腰椎(根据切口部位)T5L1T1112骶髂T8L2L12下肢T12S2L23注:硬膜外连续法,导管一律向头侧送导管2-4cm,一般不需太长送入。一般资料女105例,男92例,儿童3例。麻醉药的浓度与剂量我们都采取了1%~1.42%浓度试验为4~5ml,总量为10~15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上腹部手术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行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心脏指数(CI)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2组术中HR、BP、SpO2与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CI值升高(P<0.05),对照组麻醉后N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CI高于对照组,NE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例择其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全切手术时,单纯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骶神经阻滞不完全易引起牵拉反应,而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能使骶神经阻滞完全,减轻牵拉反应。为此,我们将两者在子宫全切手术时牵拉反应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 择期子宫全切手术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联合腰麻硬膜外组和连续硬膜外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年龄37~71岁,体重46~113kg。两组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109例腹部手术后尿潴留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腹部术后患者常发生尿潴留。本组统计了109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45.9%),女性59例(54.1%);年龄17~75岁。胃肠道手术36例(33.0%),胆道手术22例(20.2%),阑尾手术12例(11.0%),肝、脾手术26例(23.9%),肾及输尿管手术13例(11.9%)。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97例(89.0%),腰椎阻滞麻醉12例(11.0%)。  相似文献   

14.
何义文  徐晓科  陈如伟  蒋斌  罗宁 《江西医药》2010,45(10):1025-102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安全性,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选择相对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为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变化,维持用药量和术毕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 A组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明显大于B组,B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而且完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我们对比观察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循环、苏醒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0岁。ASA(心功能)Ⅰ~Ⅱ级。胆系结石手术48例、胃癌3例,胆囊癌2例,肝癌5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厂医院一次穿刺完成脊麻(SA)和硬膜外阻滞麻醉(EA)的联合麻醉(CES)用于腹部手术118例,麻醉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这种方法值得借鉴。1资料和方面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8例,男14例,女104例;年龄12岁至78岁;体重34公斤至90公斤;身高130~178cm;手术种类:外科21例,妇科4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双点法在腹部吸脂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吸脂术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n=30)和腰硬联合麻醉双点法组(观察组n=30),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术中麻醉效果,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用量。结果:和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双点法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硬膜外组,麻醉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双点法在腹部吸脂术中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完善、麻醉平面及时间可控、麻醉用药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用杜冷丁、氟哌啶(以下简称为杜氟合剂)治疗硬膜外腔麻醉期寒战反应120例,均为成人,手术主要种类有下肢手术,腹部手术和脊柱手术。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肌注,硬膜外腔阻滞局麻药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首回剂量为12~20ml,部分病例加用少量0.5~0.75%布比卡因,全部病例阻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法,我院就硬膜外阻滞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Pulse Oximeter),连续监测上腹部手术40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平、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