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在降低颅内压、应用脱水药、亚低温疗法的基础上,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好发期及临床特点,做好各期相应的观察护理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饲液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鼻饲液温度为38~40℃,观察组鼻饲液温度为30~32℃。鼻饲前、后分时段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胃液、粪便的隐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鼻饲完毕时的肛温及颅内压高于鼻饲前(P<0.05),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也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鼻饲时鼻饲液温度如果达38~40℃,对患者生理机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应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除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外,均效果满意。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且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54例,GCS、去脑强直、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风险因素。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是ICU病房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2007年1月~2009年6月本科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是ICU病房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2007年1月~2009年6月本科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帮助指导临床护理病情观察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有血糖升高(>7mmol/L)的病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并且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出血率也明显升高.结论:及时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对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血糖水平升高时应密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倾向,并预防性应用洛赛克等.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胃肠减压和早期管饲营养素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 75例急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的患者常规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并交替灌注流食或营养素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 6例发生消化道出血 ,其中死亡 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尽早胃肠减压和营养素管饲 ,可以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玉水 《华西医学》2001,16(2):224-22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系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所致。它既严重影响着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还会因出血性休克导致死亡。为了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我们对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H2受体阻滞剂、H+-K+-ATP酶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86例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78岁 ,平均年龄 2 8 6岁。1 2 方法 :将 86例重型颅脑…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病变[1],但多属于亚临床型,一般不发生出血.然而,一旦发生出血,即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并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我们总结了1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浓度变化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认为血糖升高与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温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温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北京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KN01康诺降温毯”作亚低温治疗技术,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和残障率,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既安全又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2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 5 62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6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伤后有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蛋白血症者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对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应重视原发脑损伤及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的早期处理。法莫替丁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5例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入院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疝)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两组出院后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给予细心观察、周密护理,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其源于颅脑损伤或颅内病变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Cushing's溃疡所致。重型颅脑损伤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死亡率高达30%—50%[1],该并发症影响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的正常进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疾病的康复。如何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1998年1月—1999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HBO治疗的患者共86例,12例治疗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20—61岁。CT:弥漫性…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研究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30例中上消化道出血61例。GCS、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高危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向艳君  赛冬红 《全科护理》2011,(20):1830-1831
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常规。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6例,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