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影响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Ⅴ潜伏期-声刺激强度函数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我们将88耳ABR资料分别按聋病原因、听力曲线类型分类,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BR短声反应阈是影响斜率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阈上声刺激不足,造成斜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声振刺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测胎儿听力缺陷的产前诊断,对妊娠27周后的57例孕妇进行声振刺激实验(VAST)及对她们的57例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胎儿27周胎龄时已具有听功能;VAST可靠性较高(以胎心和胎动二种方法判断阳性率为87.7%及89.5%),安全;2例胎儿VAST无反应,出生后ABR结果异常。声振刺激试验能否作为一种胎儿听力筛选的手段,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1kHz短纯音诱发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频率特性(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kHz短纯音诱发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频率特性(摘要)于黎明顾瑞姜泗长听性脑干反应(ABR)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用短声刺激记录的ABR主要反映高频(3kHz左右)的听阈,对平坦型听力下降者阈值与纯音听阈一致;当有高频听力下降时,其阈值往往过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V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  相似文献   

5.
听觉神经病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听觉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总结了17例听觉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及语言听力、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电图、鼓岬电刺激试验、耳声发射及对侧声抑制试验的特点。结果 该病多在青春期后起病,女性较多发,表现为是性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纯音听力以低频损失为主,语言接受阈升高,分辨率下降,镫骨肌反射及ABR引  相似文献   

6.
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声振刺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测胎儿听力缺陷的产前诊断,对妊娠27周后的57例孕妇进行声振实验(VAST)及对她们的57例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胎儿27周胎龄时已具有听功能;VAST可靠性较高(以胎胎二种方法判断阳性率为87.7%及89.5%),安全;2例胎儿VAST无反应,出生后ABR结果异常。声振刺激试验能否作为一种胎儿听力筛选的手段,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头颅大小对ABRⅠ~Ⅴ波间期的影响张宝林王燕王长利许华李永琳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耳神经学检查方法,应考虑到受检者的生理因素,现报道头颅大小对ABRⅠ~Ⅴ波间期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受检者为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相似文献   

8.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本室所建立的高刺激率(51次/秒)ABR测试论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VBTIV)的方法,分别测试31例VBTIV病人及31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中老年人,以探讨年龄及性别对测试结果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VBTIV组高刺激率ABR测试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其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中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正常中老年组的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与本室  相似文献   

9.
对侧白噪声刺激对正常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发现对侧声刺激可引起耳声发射(OAEs)减弱;认为是由于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对外毛细胞的调控所致。本实验观察了对侧耳给予白噪声对正常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侧声刺激能抑制TEOAEs,抑制作用随对侧刺激声强的增大而增大;讨论了本实验的有关影响因素及TEOAEs受抑制的机理,认为通过检测对侧声刺激对OAEs的抑制作用可以了解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患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听性脑干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脂增高对听阈的影响,对1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无明显听力减退的中老年人分别采用短声重复率20次/s与40次/s两种给声方式作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定,并以12例血脂正常的中老年人和10例健康年轻人作对照。结果短声重复率增加40次/s时,高脂血症组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并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患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听功能早期有潜在性减退,增加短声重复率能提高ABR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对高频耳蜗性聋耳及正常耳进行短声诱发的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结果:①正常组TEOAE的频率主要成分为0.5-5kHz之间,最大能量频谱在1-2kHz范围内。②TEOAE频谱与纯音听力图形状之间有密切关系。③正常组TEOAE的输入输出函数呈非线型特点,在高刺激强度下呈饱和倾向。患者组TEOAE与ABR的增长率均可见在高刺激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的特点。提示TEOAE的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圆窗电极保持豚鼠在清醒状态下面罩供应5%氧及95%氮混合气体30分钟,记录耳蜗神经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以及微音器电位(CM)的改变,以提供低氧状态下清醒豚鼠的全耳蜗电生理反应的模型。实验发现:供5%氧后,16kHz声刺激下,AP振幅急剧下降;8及2kHz声刺激下SP振幅明显增大;CM有所下降,但程度较轻;并可导致0.25~32kHz全频程的15~30dB的AP暂时性阈移;正常供氧后,以上改变逐渐复原。10只实验豚鼠对5%氧的耳蜗电位反应形式基本一致,但程度有不同。实验发现,低供氧所致AP变化,在高强度声刺激和阈值强度声刺激时的结果有分离现象,认为上述耳蜗电生理变化是由于低供氧导致了耳蜗能量(ATP)减少,蜗内电位降低,并引起了神经传输(传入、传出或交感神经)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抑制效应对8例能够引起明确OAEs反应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患者的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进行测试观察。所有病例患侧MOC功能均出现障碍2,例单侧听力减退病例镫骨肌声反射,ABR,ECochG均正常,6例双侧听力减退病例声发射及ABRI波后的反应均消失,阈上功能及言语测听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由于鸡耳蜗毛细胞在受损伤后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1] ,以鸡为对象研究毛细胞再生的实验越来越多。为了观察不同刺激及其它设置参数所引出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nresponse,ABR)之间的差异 ,应用不同刺激率的短声对罗曼鸡 (Romannchicken)进行ABR测试 ,比较潜伏期的差异 ,观察滤波对ABR波形的影响 ,并按短声 (click)的频率特征[2 ] ,用 4 0 0 0Hz短音 (tonepip)作对比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罗曼鸡 7只 (上海嘉定养鸡场提供 ) 14耳 ,鸡龄 4 5…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1~72天)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天)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Ⅴ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1、—0.45,相关系数的t检验,P<0.01),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态监测和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正常学龄前儿童及青年用短音及短声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并对EOAEs时域图形的诸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EOAEs的各参数明显受解剖及生理因素影响,故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在同等强度下,以短音1kHz刺激时EOAEs振幅最大,潜伏期最大,EOAEs的信号易于辨认,提示以短音1kHz作为EOAEs测试的刺激声测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交叉听力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对8只听觉正常的及鼠,观察交叉听力对其耳蜗动作电位和听怀脑干反应测试结果的影响。先手术造成其左耳全聋,然后用四种方法分别记录ABR反应阈和Ⅰ波潜伏期。结果发现,术耳虽已全聋,但该侧给声强度达10dBHL以上时仍可记录到ABR,而AP未能引出,代之出现的却是清晰的ABR波形。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定量评价喉癌生趣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发音功能,采用喉声气流仪分别对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的喉癌患者30例(按术后2年,3 ̄10年分为A、B两组),和正常男性(C组)30例进行声功能测试。结果显示:A、B组与C组比较平均气流率(MFR)、声强、最长发音时间(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发声频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其声强、MFR、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9.
正常新生儿短声诱发性耳声发射MRKokGAvanZantenMPBrocaaretal.本文研究的目的:(1)应用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可行性;(2)新生儿EOAE的基本特征,并与成人者进行比较;(3)确定大群体正常新生儿EO...  相似文献   

20.
条件化噪声保护噪声损伤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大鼠研究条件化低强度声刺激对高强度声刺激的保护作用。动物暴露于中心频率为4kHz的倍频程窄带噪声,强度55~95dBSPL10小时,然后再暴露动物于噪声105dBSPL13小时,暴露前、暴露后即刻及3周检测ABR阈值。先条件化噪声暴露组动物可以减轻TTS和PTS,结果提示在大鼠内耳有“坚韧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用本实验较短的条件化噪声诱发出。对条件化噪声暴露防护强声暴露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