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凶险,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之一。APL常见于中青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国外APL发病率占同期白血病的5.0%~23.8%,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6.2%~40.2%。国内多篇报道称APL发病率占同期急性白血病的3.3%~21.2%~([1])。细胞遗传学可检测到90%典型的t(15;17)和约5%不典型易位,如t(11;17)、t(5;17),这两种类型的APL对ATRA耐药,预后差~([2])。5%的APL患者核型正常。2017年10月18日我科收治1例t(15;17)(q22;q12),i(17q-)的APL患者,详见下文。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来势凶猛,易出血、感染及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相对较高。APL患者合并DIC时,临床出现多项出凝血指标异常,患者出血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010年1月-2012年5月,笔者对本院血液科APL合并DIC 15例患者进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即AML-M3型),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凶险的一种类型,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明显重于其它白血病,往往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尤其是在化疗过程中DIC可以加重,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致患者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eleukemia,APL,FAB分型为M3)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特殊类型,并不少见。在国内为同期急性白血病的3.3%~17.4%,在国外则为5.0%~23.8%。我院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As2O3)及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达  相似文献   

5.
曹正霞  王秀芹 《华夏医学》2002,15(6):859-86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 ,常易并发急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其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 ,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 ,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降低 APL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尤为重要。我科于2 0 0 0年开始在传统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镇静  相似文献   

6.
刘红  吴光启 《海南医学》2006,17(3):81-8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我国自1986年起用全返式维甲酸(ATRA)对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可使90%左右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CR后继续应用ATRA和化疗可明显提高无复发生存率,但仍有60%左右患者最终复发,自1992年开始,三氧化二砷(As2O3)被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初治和复发的APL患者,我们应用As2O3联合化疗及ATRA治疗AP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由于该病具有高出血倾向(72%~94%),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er promyelo2cyte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此快速、正确的诊断显得特别重要.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形态方面有较显著的特征,结合临床不难作出诊断.但当形态上出现变异时,容易出现误诊.我们发现1例在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两方面均发生变异的APL,该病例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胞质少且无颗粒,在临床中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相继应用于APL的治疗,使其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个亚型;而PML/RARa阴性伴复杂核型染色体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则属于高危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预后凶险的白血病,约占成人急性髓系自血病的10%.该型白血病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尤其在化疗时易发生,常导致患者早期死亡.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从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单从形态学上难以预测AP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联合应用细胞遗传学检查及RT-PCR、FISH技术等对于APL发病机制研究、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