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m 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例Pcom AA并0MNP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62例和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1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0MNP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闭组OMNP完全恢复率高于栓塞组(P0.05),但两组OMNP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及脱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Pcom AA并0MNP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栓塞组和手术夹闭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致残率、致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治疗后致残率为9.3%,致死率为2.3%,手术夹闭组分别为32.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手术夹闭组为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手术夹闭比较,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5—2015-05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显微手术夹闭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82.2%,显微手术夹闭组总有效率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短,成本高,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长,成本低,两组成本、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介入栓塞组与动脉夹闭组各43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4周MRS评分、中重度致残率、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4周后,2组恢复良好率、平均住院时间、中重度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疗效均较佳,但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瘤颈夹闭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JP2]比较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68例)和介入组(57例),夹闭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患者预后良好率(43/57)75.44%高于夹闭组55.88%(3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GOS评分(3.93±1.00)分、Barthel指数评分(76.47±9.06)分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47%高于介入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其预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显微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方法:136例aSA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56例)与夹闭组(80例),2组分别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显微夹闭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栓塞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栓塞组高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2组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组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占比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组的中度残疾率高于夹闭组,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比开颅显微夹闭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具有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损伤及免疫状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6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术中破裂、脑梗死、血管痉挛、脑积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动脉瘤消失率、复发率及GOS评分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6.21%、3.45%及82.7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手术创伤小,但是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动脉瘤消失率高、残留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成介入组与夹闭组,其中夹闭组(61例)行颅内夹闭手术治疗,介入组(61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8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并于治疗6个月后采用GOS量表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夹闭组的总有效率为63.93%,介入组的总有效率为81.9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5)。治疗8 d后,介入组患者的TNF-α为(51.97±4.67)nmol/L,明显低于夹闭组的(64.30±6.7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的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1%,介入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5)。治疗6个月后,介入组患者的GOS评分为(5.95±1.82)分,明显高于夹闭组的(3.69±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颅内夹闭手术相比,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夹闭手术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夹闭组(n=69)和介入栓塞组(n=58),术后6个月发放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至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记录瘤颈残留率、动脉瘤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等并发症。【结果】夹闭组预后良好率、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75%、94.20%高于栓塞组的82.76%、84.48%,随访期间瘤颈残留率为0低于栓塞组的6.90%,差异有显著性(P〈0.05);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动脉瘤复发率、再出血率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夹闭组手术时间多于栓塞组,手术费用少于栓塞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介入栓塞方法比较,显微镜夹闭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近远期疗效确切,且手术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指标水平、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12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观察组61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动脉瘤栓塞程度、血清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2%比86.67%,χ2=4.033 5、P=0.044 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动脉瘤致密栓塞率及血清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比15.00%,χ2=0.742 7、P=0.388 8)。结论 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缓解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王培银  姬智园  雷鹅跃 《系统医学》2023,(21):120-122+126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3月鲁山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取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n=46)和血管介入栓塞组(n=50)。比较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介入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3±2.9 d)明显短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3.5±4.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1,P 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GOS评分(3.26±0.43分vs.3.34±0.54分)和预后良好的患者比率(93.48%vs.9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BI得分(46.31±10.32分vs.48.91±11.31分)和生活依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血管介入栓塞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均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7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79例和栓塞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明显高于夹闭组,致死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轻度、中度、重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均高于栓塞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减轻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伟坚  陈东 《新医学》2015,(1):32-35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45例MCAA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B组采用开颅夹闭,观察2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3日,A组患者GCS评分高于B组、血管痉挛程度低于B组(P<0.05),第7、14日2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管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日,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MCAA远期疗效相近,但介入栓塞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26例,偏瘫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动脉瘤4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2例,恢复良好38例,偏瘫4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栓塞治疗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和术中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过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92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B组采取手术夹闭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动脉瘤栓塞程度、恢复情况、凝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手术治疗栓塞效果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病死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后恢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中发现,A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B组,但A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夹闭手术比较,血管介入术的栓塞效果较差、复发率高,但是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回顾自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以及栓塞治疗66例患者,其中急性期(72h)栓塞治疗33例,手术夹闭治疗33例,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虽然栓塞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9%要优于手术夹闭治疗组81.8%,但组间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夹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0.6%明显要高于栓塞治疗组18.2%,差异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439,P0.05)。结论:在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栓塞治疗可获得与手术夹闭同样的治疗效果,有选择的应用栓塞技术治疗急性破裂动脉瘤可收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A组经血管栓塞术治疗,B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破裂率低于B组,治疗花费成本高于B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相当,而显微手术夹闭术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