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12例ESDN患者,根据透析方式分为两组,PD组43例,HD组69例。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检查指标间的差异(包括尿量、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磷、血钙、血钾、血糖及血脂等)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感染、出血及死亡等)。结果在治疗12个月后,PD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HD组(P<0.05),PD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值低于HD组(P<0.05),且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血红蛋白值均与透析前有较大的改变(P<0.05),但PD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尿量及血清白蛋白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DN患者的血磷、血钙、血钾、血糖、血脂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PD组患者的心率失常、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HD组(P<0.05),但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D组(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及HD均可有效治疗ESDN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对比互有利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后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别行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结果血液透析(HD)组患者总感染221例,感染率78.93%,腹膜透析(PD)组患者总感染22例,感染率3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感染部位有显著性差异。HD组:肺部感染(36.20%)>上呼吸道感染(26.70%)>深静脉导管感染(20.36%)>胃肠道感染(15.84%);PD组:腹腔感染(36.36%)>胃肠道感染(22.72%)>肺部感染(18.18%)>上呼吸道感染(13.64%)。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有感染情况发生,但是腹膜透析发生感染的概率要远远低于血液透析,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韫芳  杨冉  薄庆 《安徽医药》2016,20(2):324-327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使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中,3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37.84%)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8例(21.62%)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7例(18.92%)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5例(13.51%)死于恶性肿瘤, 3例(8.11%)患者死于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2.79%。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其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尿素清除指数较低、低白蛋白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中毒休克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肖剑  周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6-907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器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住院期间,HFHD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D组(x2=2.94,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后,两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 =6.988、11.241、7.609、13.282,均P<0.05),HFHD组较HD组下降更为明显(t=1.402、4.781,均P<0.05);HFHD组空腹胰岛素、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52、5.807,均P<0.05);两组白蛋白、血钾水平等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CA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2004年7月~2007年1月确诊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新增病例,行HD治疗21例,行CAPD治疗17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1年前后的肾功能、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磷、尿量、血压及主要并发症等。结果HD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下降较CAPD组明显,但尿量亦明显减少,且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几率高于CAPD组。而CAPD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较HD组明显,且感染率较HD组高,但尿量减少不明显,且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结论HD与CA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进而帮助患者制定出提高生存率的方式。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我院的39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和39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知,对照组1年和3年的死亡率分别为12.82%和38.46%,而观察组1年和3年的死亡率为10.26%和61.54%,观察组患者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61.5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相应的研究可知,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因此为了提高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必须积极进行并发症的救治工作,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陈敬涵 《江苏医药》2021,47(9):939-94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及影响因素的年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23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年龄<65岁患者115例(A组),65~79岁患者88例(B组),≥80岁患者20例(C组),分析三组患者生存率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126例(56.5%)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变(52例).三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均升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组血Hb、血白蛋白、血磷、血iPTH浓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三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A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高血磷(P<0.05),B组为合并脑血管病变、低Hb、低白蛋白、高iPTH和高血磷(P<0.05),C组为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心血管病变、低Hb、低白蛋白、高iPTH和高血磷(P<0.05).结论 影响不同年龄段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因素较多,针对影响生存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与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为临床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将患者分为1组(25例)和2组(31例),1组患者实施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2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指标、尿素清除率以及透析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系统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活动能力、水肿情况、酸中毒纠正率均显著提升,其中2组改善更为明显,与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结束后,2组尿素氨下降明显,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下降明显,2组高血钾发生率明显比1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素清除率明显高于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1组,但1组感染发生率高于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HD患者多于CAPD患者,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充分性可以达到标准,其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高血压、出血等,而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猝死;CAPD患者年龄偏大,其透析效果能够达到血液透析水平,并能很好的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透析方法分成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每组39例,血液透析组采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采取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及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而腹膜透析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营养不良、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不大,且都有明显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及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压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显著降低,观察组较为稳定(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透析后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钾明显降低,血钙上升,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感染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HD和CAPD均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并更换替代,以此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模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接受透析的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患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接受透析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其中61例进行CAPD治疗,48例进行HD治疗,对比两组患的生存率、主要并发症、死因。结果:透析前合并有全身小动脉 经、心血管疾患、视网膜改变或年龄>60岁,行CAPD治疗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合并有全身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不稳定、视网膜病变或年龄>60岁更适于CAPD治疗。  相似文献   

13.
谭扬  沈清  曾琍萍 《中国药业》2007,16(23):52-5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几种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例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的46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n—ESDN)血液透析患者,回顾分析死亡率、死亡原因、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结果ESDN组1年死亡率、3年死亡率分别为17.6%和38.2%,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Non—ESDN组(P〈0.01),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47.4%)和感染性疾病(26.3%),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94.1%);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组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on—ESDN组。结论ESDN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Non—ESDN高,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李德天 《安徽医药》2016,20(4):719-722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并在该院初次行腹膜透析、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143例,其中死亡35例,存活108例,存活患者中肾移植6例,拔管12例,失访2例,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接受腹膜透析前各项临床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原发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63例(44.06%),糖尿病肾病46例(32.17%),高血压肾损伤21例(14.68%),马兜铃酸肾病5例(3.5%),止痛剂肾病3例(2.1%),多囊肾2例(1.4%),血管炎肾损伤、梗阻性肾病各1例(0.7%),原因不明的患者1例(0.7%)。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0例(28.57%),脑血管疾病7例(20%),腹膜炎5例(14.29%),肺内感染4例(11.43%),消化道出血2例(5.71%),原因不明4例(11.43%), 肿瘤、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2.86%)。总体透析时间(28.3±16.42)个月,死亡组平均透析时间(24.53±1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大、既往脑血管疾病病史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高磷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原发病仍是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4.06%),符合我国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构成;(2)该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疾病构成、生存率与国际报道接近;(3)腹膜透析前患者高龄、血磷升高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血液透析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观察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及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ESDN)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前血尿素氮、肌酐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存活率。结果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存活率较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短,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较NOR-ESDN血透患者发生多。结论 ESDN患者透析时机的选择应早于NOR-ESDN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92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韵口才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宋洁  王栖栖  沈源  朱江  袁自静 《安徽医药》2022,26(5):955-95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病人的转归,分析腹膜透析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病人共230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资料、文化程度、临床资料、转归以及转归原因等.结果 共纳入230名腹膜透析病人,其中男性98例(42.6%),开始腹膜透析时年龄为(...  相似文献   

19.
刘华  刘翠兰  程锦绣  陆继芳  刘圣君 《天津医药》2015,43(12):1453-1455
目的对比观察期为12 周的氯沙坦钾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新进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80 例,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40 例腹膜透析及常规治疗;治疗组4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50 mg,1 次/d,辛伐他汀分散片 20 mg,每晚1 次。对比2 组透析前及透析12 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变化。结果2 组HbA1C 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在CAPD 治疗后所用胰岛素剂量均较透析前增加,其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透析后,治疗组SOD、GSH-PX 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MDA 和Hcy 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GSH-PX 水平低于透析前,MDA 和Hcy 则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方法抽取存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症状的临床确诊患者76例,将这76例患者分为A、B两组。对这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治疗的过程当中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比A组患者少,且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对患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与血液透析疗法相比较,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