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94年以来,我们对部分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池脑脊液(CSF)等容等压置换(EVEP)治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经CT或MRI确诊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病情限于浅昏迷或轻于浅昏迷者,继发性脑室出血者其脑实质血肿量少,不需进行血肿抽吸引流。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2~68岁,平均48.2岁;病程2~76h,平均34h;病情按hunt分级,Ⅰ级2例,Ⅱ级21例,Ⅲ级15例;按CT分型犤1犦Ⅱ型6例,Ⅲ型9例,IVa型1…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置换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覃  司宪平 《江苏医药》1995,21(11):757-757
我院自1989年1月~1994年7月,采用从脑室或腰蛛网膜下腔持续或定时排放感染脑脊液,同时向脑室或腰蛛网膜下肢注入含敏感抗生素的溶液,达到对脓性脑脊液的置换,治疗严重颅内感染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52岁。其中脑积水分流术后脑室内感染2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3~2006年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采用脑脊液差量置换,现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双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杰  周健  陈大普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96-1497
脑室出血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重症类型。为了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从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重型脑室出血病例中筛选4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交替引流及单侧侧脑室穿刺引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0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收治的146例高血压脑室出血,其中血肿破入单侧脑室54例,破入双侧脑室60例,四个脑室32例经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韩国芹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2):12-13,15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溶解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对21例重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90.5%,死亡率9.5%,存活患者随访ADL Ⅰ级64%,ADLⅡ级21%,ADLⅢ级14%。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溶解疗法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脑脊液平衡液进行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佳疗效。方法:配制与正常脑脊液的离子浓度、糖浓度以及渗透压等基本相同的脑脊液平衡液对SAH病人通过腰穿等手段进行脑脊液置换,置换组(A组45例)与用生理盐水进行脑脊液置换组(B组34例)及单纯腰穿放脑脊液组(C组32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A组病人症状、脑压、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脱水剂应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和C组(P<0.01),结论:用脑脊液平衡液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可改善脑、脊髓及神经的外部环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铸型是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其病死率及伤残率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我科于2004--2007年采用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予以治疗21例,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室出血,无论是原发或继发,病死率均高。特别是全脑室内大量积血和铸形积血者使用传统的内科治疗病死率高达75%~100%。本研究采用微创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中、重型脑室出血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01~2001-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36例,均行脑脊液(CSF)置换,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继发于脑实质内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均有头痛,呕吐32例,意识障碍25例(嗜睡13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8例,颈强直34例,偏瘫18例(15例为脑实质出血,3例为血管痉挛致脑栓塞)。病程4~8周,脑实质内出血者病程较长。腰穿脑脊液均呈均匀…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危重症,常因严重高颅压脑疝形成或合并脑血管痉挛,再次出血及癫痫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本人经腰椎穿刺以生理盐水置换等量血性脑脊液治疗SAH 18例,并与传统疗法对照研究,疗效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取材于本院近3年收治的SAH病人,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1~71岁,中位年龄46岁。全部病例均表现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伴呕吐12例,精神异常4例,抽搐3例,腰椎穿刺均引出血性脑脊液,经头颅CT均证实为SAH…  相似文献   

12.
任志学 《河北医药》1998,20(6):377-37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致残及死亡率很高的脑血管病,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可迅速缓解症状及减少致残率。现将我院自1994~1997年治疗的2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8~71岁,平均40.3岁。另选择1992~1993年收治的2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41.4岁。病程均为1~36小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有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它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凶险。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轻、中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症.占颅内出血的首位[1],易产生高颅压,严重者因脑疝致死.故积极有效地防治SAH高颅压对提高SAH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SAH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33例常规治疗组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华  夏曙华 《贵州医药》1995,19(2):94-96
使用脑脊液置换疗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其中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创伤性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通过本法处理,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腰穿行CSF置换疗法可作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的常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等量置换脑脊液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来 ,我们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合并使用脑脊液置换冲洗治疗68例结核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结脑 )患者 ,并与62例常规治疗患者做了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130例结脑患者系住院1个月以上 ,连续观察1年以上。1 2分组情况 :入选病例为两组。(1)脑脊液置换冲洗辅助治疗组 (置换组)68例 ,男27例 ,女41例。病程5天~4月 ,年龄18~61岁 ,平均27岁。早期 (<7天者 )9例 ,中期 (8~29天者 )34例 ,晚期 (>30天者 )25例。脑脊液蛋白定量0 46~3g/L29例 ,3~10g/…  相似文献   

18.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2-1083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003年6月间保守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48例,全部经CT确诊。现对脑室出血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2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治愈率为56.2%;对照组总有效率61.9%,治愈率为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及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