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院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Wenger 7步康复治疗程序,在CCU及普通病房对12例AMI患进行院内短期早期康复治疗。结果:12例AMI患顺利进行了短期早期康复治疗,9例于2周后出院,3例于3周后出院,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日,并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及微波治疗DP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分为2组,分别应用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应用物理治疗的疗效比较。结果:联合应用物理治疗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DPN患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DPN患在药物治疗同时加用物理治疗,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患恢复。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是老年卧床患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患常合并多种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营养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对维持老年患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卧床鼻饲的老年患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患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人,对照组10人,运动治疗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连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强患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纳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ICU环境对患者负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迅猛发展,重症监护受到广泛重视。ICU是治疗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的专科,它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患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挽救濒死患,使重症患转危为安,病情趋于正常稳定的临床效果。但是,ICU环境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因素,也会给患的疾病康复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抢救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重症监护的最终效果。以下就ICU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所从1997年,采用物理综合疗法,治疗严重糖尿病湿性坏疽,取得满意效果。患来源皆是住院治疗效果不好,炎症继续蔓延化脓、坏死的,经外科会诊,需手术截肢治疗,但患不愿接受,来我所。来治疗的患,皆未截肢。保住了肢体,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7.
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已有研究报道肾功能异常的ACS患预后差。但对患在人院后肾功能改变的观察,尤其是治疗后出现血清肌酐(Cr)水平变化对患预后的影响,以及该变化发生的原因关注不够。本研究对ACS患治疗后Cr水平变化及其对患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1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来自国内12家医院的21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分别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溶栓治疗、溶栓+PCI治疗及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分布、患的临床特征、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预测因素以及患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院转归情况。结果:接受PCI、溶栓、溶栓+PCI治疗的例数分别为98、27及27例,59例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中女性占40%,远远高于另外三组中女性患所占的比例(P<0.001)。合并糖尿病的患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约占30%,与其他三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性差异(P<0.01)。各组在年龄上虽然未显示统计学上的差异,但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另外三组。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则更多地接受了溶栓治疗(11.1%),下壁心肌梗死患也较多地接受了溶栓治疗(55.6%)。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及无胸痛症状是未能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061、2.122、2.310)。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肺水肿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P<0.01)。溶栓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PCI组。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的住院死亡率,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接受PCI的住院期间效果要优于接受溶栓治疗。目前近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未接受再灌注治疗,与患的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发作时有无胸痛症状有关。本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接受PCI治疗较多,与患就诊医院均有导管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测原发性肝癌患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 ^12P内照射治疗以及单纯TAE治疗后患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APAAP法测定患血清aIL-2R、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我们检测23例TAE ^32P、31例单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和20例健康献血员aIL-2R、辅助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发现原发性肝癌患Th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显下降,(p<0.05),TAE ^32P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原发性肝癌患aIL-2R、Ta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AE ^32P、TA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aIL-2R、Ta细胞非常显降低(p<0.05),TAE ^32比TAE下降更显,(p<0.05)。结论 TAE ^32P治疗原发性肝癌比单纯TAE治疗患血液中aIL-2R下降更显,两种治疗方法可使患Th增高、Ta下降。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血液中aIL-2R,T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免疫功能状态、疗效、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康复治疗对72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2例脑卒中患综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采用FMA积分、Barthel指数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与治疗前作比较。结果:72例患康复治疗6-8周后,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高于治疗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运动功能及ADL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据Medscape.com 2月8日报道,HIV感染患应提前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应比目前美国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时间更早。目前的治疗指南中推荐应将HAART方案延迟到患出现CD4细胞计数低于250细胞/ml时开始,以避免药物毒性。然而,一项大样本研究结果发现,提前开始治疗并保证治疗不中断的患,出现毒性反应的几率更小,治疗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第五大常见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每年至少100万新发病例。其中一小部分病人可能适合外科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但是,这些治疗受到肿瘤大小、肝脏储备功能和肝内转移的限制。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晚期HCC患来说,这些有望治愈的治疗手段都是不可能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延长了已无条件行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或肿瘤消融治疗的患的生存期,但是只有那些肝功能适当的患才能够进行此项治疗。因为HCC患基本上都有肝硬化基础,全身化疗耐受性较差,并且效果不佳。因此,根据全球性的指南(EASL或AASLD),像免疫治疗一类的备选方案最近正在晚期HCC患中进行评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通过比较吸入普米克(皮质类固醇、丁地去炎松)和喘乐宁(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患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来强调皮质类固醇在治疗哮喘中的重要地位,对24例哮喘患分成普米克治疗组和喘乐宁治疗组,疗程1个月,观察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结果普米克及喘乐宁对哮喘患均有改善肺功能作用,但仅普米克能降低哮喘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结论是普米克既能改善哮喘患肺功能又能降低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后康复治疗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符合病例选择标准,以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加以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只给内科治疗。治疗组在离床时间,第三周末6分钟步行距离,住院时间以及第三周末时心理测定和半年后生活质量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可促进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恢复,使患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因诊断的意义及不同治疗方式对SSS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1例在接受起搏器治疗后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SSS患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中单纯高血压16例(26.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5例(24.6%),单纯冠心病5例(8.2%),不明原因25例(41.0%)。20例冠心病患中的12例(A组)接受起搏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治疗,全部病例6个月后随访无再狭窄,心功能改善,但窦房结功能无改善;另外8例冠心病SSS患(B组)仅接受起搏器治疗而未行PTCA+支架治疗,心功能的改善不及A组;41例非冠心病的SSS患(C组)仅接受起搏器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SSS患的病因诊断,但冠心病并非SSS的主要病因;冠心病所致SSS患,DDD起搏器+PTCA+支架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HBV感染治疗的选项已经有了显的改善。虽然重组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已经使用了近20年,90年代后期所使用的一些药物已经能够直接抑制HBV复制。治疗指南已经在不同的患中开始使用,例如HBeAg(+)和HBeAg(.)的患、肝硬化患以及感染HBV肝移植后的患。然而,在我们使用所提供的这些药物时发现新的药物层出不穷,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要做出治疗的决策变得更复杂从而增加了挑战性。本我们将接着以前的话题继续进行讨论,即:对某一患什么是最好的药物?治疗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与糖尿病均属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同一患两病并发较多见,且两之间可相互影响,已引起医疗界重视。肺结核患内科治疗效果差,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何做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尽快恢复,成为术后护理的重点。我科在2002~2005年收治了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经抗痨、降糖、平衡膳食与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22例患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6岁,平均57岁。均经过标准化疗及同时加用有效降糖药物,痰菌阴性的患,均进行肺叶切除术。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宙  侯发杰 《山东医药》2004,44(21):64-6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各种治疗不可能使患足完全恢复正常,但总的治疗目标仍然是尽可能恢复足的外观和功能,使患足达到跖行、柔软和无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起搏技术迅速发展和起搏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起搏治疗患逐年增加。但起搏治疗后,患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或原有心衰加重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患血液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观察,为合理选择起搏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肺结核患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抗结核治疗对携带HBV的肺结核病患肝功能的影响,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菌阳尘肺结核的临床观察,老年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的营养状况调查,老年性肺结核患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