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生物可吸收性高强度棒用于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内固定材料. 方法:用生物可吸收性聚乳酸/偏磷酸钙复合物棒对20只兔股骨髁上实验性骨折行髓内固定,术后2, 4, 8和12 wk分别经X线摄片、肉眼、光镜和电镜对骨折的愈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 结果:骨折端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和异物反应,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最终愈合后固定材料逐渐重吸收. 12 wk时PDLLA/CM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95%CI为78.88~92.32 MPa,弹性模量95%CI为6.24~7.24 GPa,拉伸强度95%CI为93.91~111.57 MPa. 结论:聚乳酸/偏磷酸钙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是一种有前途的骨外科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常规方法,钛板内固定系统最为常用[1].但近年来金属内固定材料潜在缺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已逐渐应用于临床[2].本文就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特点、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单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在封堵器盘片上对称部位缝上金属钽颗粒为X线下显影标记,右侧盘片尾部设计一环形小襻供配套输送系统钳夹输送。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相关力学性能,行体外降解试验,测定封堵器盘片支撑力和质量衰减情况。结果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包括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尾部环形襻极限拉力、左侧盘片支撑力皆满足经导管输送的封堵力学要求。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可吸收封堵器8周内结构和形状仍保持不变,12周时PDO丝出现断裂、崩解,盘片结构不完整。左侧盘片支撑力在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下降(分别降至88.6%和85.3%)。封堵器质量最初4周下降不到1%,6周以后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的VSD封堵器满足经导管植入体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可吸收止血纤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主研发专利技术制备得到一种可吸收止血纤丝,与已上市产品速即纱进行比较,通过大体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其物理形态及分子结构;电位滴定法测定纤丝的羧基含量,酸碱度计测定酸碱度值,铜乙二胺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倒置显微镜观察纤丝与血液接触后的表现;琼脂扩散法评价纤丝的细胞毒性。建立大鼠髂外动脉出血模型和背部肌肉渗血模型,通过止血时间和血液质量考察纤丝的止血有效性,通过观察拍照、免疫器官称重、血液学和凝血功能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纤丝的降解吸收情况和安全性。结果:纤丝和速即纱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与原料再生纤维素相比,纤丝和速即纱在1727?cm–1附近均出现了典型的羧基–COOH伸缩振动吸收峰。两种材料羧基含量约为20%,酸碱度值约为3,与氧化前相比表现出明显的酸性。纤丝经氧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66±79,与速即纱接近(P>0.05)。纤丝与速即纱接触血液后体积膨胀,可吸收自身质量数十倍的血液。琼脂扩散实验表明纤丝无细胞毒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纤丝可在2?min内完成止血,止血时间和吸收血液质量与速即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纤丝植入肌肉渗血部位后1周即可降解,植入纤丝对动物的外观体征、体重、摄食、胸腺、脾脏、淋巴结及血液学、凝血功能等均无明显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自主研发的可吸收止血纤丝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54例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病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同时常规行植骨术.结果 44例(81.5%)达到解剖复位,其余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51例,良3例.结论 该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安全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 1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18例均获随访 ,时间 2~ 2 8个月 ,平均 4.5个月 ,优良率达 90 %以上。结论 此方法可靠 ,疗效满意 ,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氧化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凝血酶制剂、纤维蛋白胶、胶原类制剂、止血明胶、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牛白蛋白和戊二醛化合物、壳聚糖类止血材料、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的组成、止血机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特别对不同成分的止血材料与机体凝血机制的关系进行总结,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磷酸钙( 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制备新型复合型骨水泥( CPC/PMMA)的方法及生物学性能。探讨复合型骨水泥材料CPC/PMM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CPC/PM-MA复合型骨水泥并分组PMMA(100%)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分组为CPC/PMMA(75%)组、CPC/PMMA(67%)组、CPC/PMMA (50%)组、CPC/PMMA (33%)组、CPC/PMMA (16.7%)组、CPC/PMMA (9.1%)组、CPC/PMMA (6.25%)组、CPC/PMMA(4.8%)组。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生物安全性检测包括:细胞毒实验、全身亚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及病理学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水泥CPC/PMMA(33%~67%)组无细胞毒性;无全身亚急性毒性;热源实验及溶血实验为阴性;PMMA组致敏实验阳性;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均无异常。结论采用骨水泥CPC+PMMA为原料,制备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制备过程简便可靠,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75%~50%)范围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S可吸收缝线修复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Ethicon公司生产的1-0~3-0号PDS带针医用可吸收缝线于相应部位分别钻孔缝扎桡骨小头骨折处,整复碎骨块基本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情况加用石膏托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1例患者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关节感染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用可吸收缝线修复桡骨小头骨折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且方法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IS0 10993系列标准和GB/T 16886系列标准,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肌肉内种植实验和皮内反应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等指标以评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100g•L-1新材料浸提液加入新鲜抗凝兔血,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白兔背部皮下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测各注射点的红斑和水肿情况。将PLLA/PLLA-gHA板植入白兔竖脊肌内,于各时相点抽取兔静脉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在术后第14、 30、 60、 90、 180和360天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组白兔一般状态良好,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期血液学指标AST、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22%,低于标准规定的5%;皮下反应实验,各时相点组织水肿极轻微,无红斑形成;肌内植入PLLA/PLLA-gHA板实验,其早期炎性细胞侵润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类似,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材料周围的包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变薄,术后第360天时纤维化囊壁向材料内长入,囊壁形成程度为Ⅰ级以下。结论: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可吸收材料L/DL-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L/DL-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情况。探讨其体内降解机制。方法 共28个试件分7组随机植入7只新西兰大白兔脊柱两侧皮下,于术后2,4,8,12,16,20,24wk取出。软组织包膜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试验测量分子质量、质量、弯曲强度及其变化率。结果 植入物在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12wk后炎症反庆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至24wk时材料产生的难于降解的微粒很少,L/DL-聚乳酸在体内早期分子质量下降显,而吸收不明显,伴随分子质量的降解有弯曲强度的相应降低。结论 L/DL-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适宜的降解性能及较高机械强度,是一种有前途的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堵器.在体外水浴条件下测试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的压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及尾部螺纹铆可承受的有效输送释放次数.选取6只健康杂种犬离体心脏标本,直视下在左心耳外上中1/3处穿刺,使用带刻度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完成体外封堵实验,封堵完毕后解剖心脏,观察封堵器位置和封堵效果.结果 封堵器可顺利收入14F鞘管并完成输送和释放,在鞘管中保留15 min后释放,即刻恢复到原状96%的程度,尾部螺纹铆能承受(5.20±o.75)次的有效输送.6只犬心脏标本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释放以后,位置良好,内盘面进入心耳口内少许,左心耳开口呈过度撑开状态,不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和左房室瓣功能.结论 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设计合理,与实验犬左心耳解剖形态匹配,封堵效果确切,可以进行动物实验以迸一步评价采用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颈椎弯曲稳定性和植骨水平拔出力的变化。方法 12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C5椎体次全切除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照组:行C5椎体次全切除柱状植骨前路CSLP钉板系统内固定。两组标本均在固定前后行弯曲稳定性实验,测定C4-C6固定节段在屈曲、伸展、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6个自由度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同时在固定前后行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实验,测定植骨块的水平拔出力。两实验均行组内和组间固定前后t检验。结果 椎弯曲稳定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固定后,C4-C6节段在6个自由度的稳定性均较固定前增高;组间对比,实验组屈曲和左右轴向旋转稳定性与对照组相当,伸展稳定性较对照组增强。左右侧弯稳定性则弱于对照组。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实验:两组固定后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均较固定前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固定后植骨块的POS则明显不及对照组。结论 路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具有良好的弯曲稳定性和较高的植骨稳定性,同时具有许多促植骨融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众灵)用于耳科手术术后填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耳甲腔成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A组40例,术腔填塞众灵可吸收止血海绵;B组40例,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比较两组的术后24h耳痛分级、术后48h内睡眠时间、干耳时间、术腔出血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A组的术后24h耳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A组的干耳时间(14.30±2.75)d明显短于B组的(20.15±3.60)d,A组术后48h内睡眠时间(15.80±2.05)h明显多于B组的(12.35±2.30)h;A组术后取出填塞物时术腔出血率7.50%明显低于B组的25.00%;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B组的30.00%.结论 :众灵可吸收止血海绵用于耳科手术术后填塞可有效止血、抑菌、消炎,减轻耳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干耳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止血绫(泰绫)在经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腺样体肥大行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的患者按有无使用泰绫分为使用泰绫组(A组)和未使用泰绫组(B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和手术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较B组减少(P<0.01);A组术后恢复及手术疗效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绫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渗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artially bioabsorb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PBIFC),并应用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 HA/PA66)和多聚氨基酸复合硫酸钙材料,设计并制作PBIFC.建立完整L3/4腰椎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前路植入PBIFC或同外形非吸收型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分别建立植入即刻和植入4周的有限元模型;在L3上表面施加400N轴向压缩预载荷和10 Nm扭矩,模拟脊柱压缩、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屈5种运动,计算各模型的应力值及应力轮廓.结果 植入即刻,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两个模型终板应力轮廓未见明显区别.植入4周时,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且差值较植入即刻时更大;PBIFC模型的终板应力轮廓较n-HA/PA66 cage模型大.结论 PBIFC较相同外形的非吸收型融合器具有更多的优点,是一种适宜的新型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18.
任翰淼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1):11-12
目的探讨用明胶海绵做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妇科查体、B超或CT及病理等检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而确诊为子宫肌瘤的病例16例,其中浆膜下肌瘤2例,粘膜下肌瘤4例,肌壁间肌瘤7例,混合多发者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术后肌瘤自行脱落,经阴道排出者1例.术后1年所有病例瘤体均有缩小,缩小率10%~100%,症状改善或消失,月经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年6月至2008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并获得随访的1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5例,良7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66.7%。结论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有效办法,既能起到稳固固定的作用,又避免了二次内固定物取出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可吸收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钉治疗掌指骨骨折15例,术后随访时间6~12月,平均8.2月。根据术后X线片及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5例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愈合良好,根据TAM系统评定法,患者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一般l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掌指骨关节周围骨折或中段斜行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