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6年至1988年我们陆续发现7例耐药性伤寒,包括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SMZco、卡那霉素等十余种抗菌药物呈多耐药性,但对以氟哌酸为代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高度敏感.最近,我们遇到1例耐氟哌酸的伤寒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1岁.因发热17天于1989年4月入院.同期其同学中有5例确诊为伤寒,均用氟哌酸治愈.该患者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96min,呼吸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我省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及病后免疫情况,我们于1989年4月对1989年曾发生伤寒暴发流行的西乔湾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病例为苏南太湖疫区某县西乔湾村1988年经血肥达氏反应,大便或血培  相似文献   

3.
<正> 芜湖地区自1987年以来伤寒病人骤增,先后在南陵县奎湖乡、芜湖县白马山等地有局部的暴发流行。本科在1988年7~10月住院治疗的伤寒病人资料中,发现同居于芜湖县陶辛乡骆西村的患者共9人。为了解当地伤寒流行发病情况,笔者于同年9月中旬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1 地貌概况陶辛乡面积为35.6平方公里,近似圆形。人口计有22000余人,229个自然村,5229户分属14个行政村。是芜湖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食用皮蛋发生中毒的病例渐多,甚至有致死的病例。我院子1983年9~10月收治食用皮蛋中毒5例,经大便培养均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生长,提示皮蛋中毒所致的消化道损害与鼠伤寒菌感染有一定关系。典型病例:郭××,38岁,女,住院号131262。因腹痛、呕吐、腹泻9小时许于1983年9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晚餐时吃皮蛋(全家3人吃3个),约4小时后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伤寒病呈上升趋势,我院1988年7月至1989年6月收治16岁以上伤寒患者21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0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焕社  刘生贵 《中原医刊》1996,23(11):39-40
伤寒肠穿孔52例诊治体会杜焕社,刘生贵,董巍我国为伤寒高发区,随着耐药伤寒的增多,伤寒患者病情趋于重笃,临床误诊率增高,并发症增多。现将我们近10年间共收治的52例伤寒穿孔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85年1月~1994...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2~1988年共收治伤寒病例483例,其中伤寒复发病例有31例,占6.43%。本文就31例伤寒复发病例临床分析如下。 31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56岁,15~30岁有22例,占7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有诱因3例,受凉2例,恐惊1例,余无明显诱因;急性起病10例,慢性起病21例,占69%;都有发热,绝大多数为中、高度热,低热3例,占9.9%;热型为不规则热型为主,占  相似文献   

8.
伤寒至今仍是危害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疾病。目前伤寒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是临床上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选取我院自1988年~1992年1月所收治的107例经临床、病原学或肥达氏反应确诊的伤寒病例,就其中有复发的21例(19.62%)作一临床分析。一般资料男11例,女10例,7~14岁4例,16~30岁15例,40~46岁2例。本组病例初发病时无明显季节差异。复发情况为:复发1次者15例,复发2次4例。全部病列在初发  相似文献   

9.
葡萄球菌 A 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法,已广泛应用于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其优点已为国内外公认,我们用 SPA—COA 法检测血清中伤寒抗原,并与常规培养和肥达氏试验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卢明秀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43-143
目的通过对一起水源性伤寒流行的总结分析,探讨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2010年,我县某高中爆发了伤寒流行,来我院就诊达56人,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为青少年,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高热、腹痛、便血及肝脾肿大为主,常见并发症有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肺炎等,肥达反应阳性,细菌培养示伤寒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二联抗菌药物治疗后本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随着抗菌素的大量使用,目前部分伤寒病例表现多不典型,但氟喹诺酮类药物仍是治疗伤寒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79年1月至1988年12月共收治伤寒患者400例,并发中毒性肝炎者34例,并发率为8.7%。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诊断标准:上述400例伤寒患者经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阳性或血清船达氏反应阳性。在这400例伤寒患者中发现肝功能异常(GPT升高>100u)者34例,诊断为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2临床资料2.1在本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54岁。2.2本组中均无肝病史。其中8例有服用氯霉素史。2.3全部病例体温均高,大都呈稽留热,肝、脾未触及分别为5例,14例,肝大Zcm以下13例,ZcmlZ例,4~6cm4例,脾…  相似文献   

1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近年来本地区虽未形成流行 ,但散在病例时有发生 ,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伤寒以肠出血、肠穿孔及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 1 999年 7月~ 2 0 0 2年9月对 32例确诊为伤寒的患者 ,在有效抗生素联合治疗的同时 ,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9年 7月~ 2 0 0 2年 9月因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等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血培养阳性而诊断为伤寒的住院患者 63例 ,其中男 46例 ,女 1 7例 ,年龄 1 4~ …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广东医学》2007,28(9):1498-1498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伤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典型伤寒病例日益增多[1].学龄前儿童的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患者多不典型[2].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1984年取得医学科研成果多项。现将其中23项简介如下: 1.伤寒副伤寒快速诊断江苏省洪泽县卫生防疫站用伤寒副伤寒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和Vi抗原的诊断血清,致敏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SPA)制成诊断试剂,仅需10分钟即可测定伤寒副伤寒杆菌的Vi、O,H抗原。同时,他们对Gupta等1981年介绍的检测杀菌抗体早期诊断伤寒的方法作了改进,用以测定伤寒病早期IgM抗体,较沿用一百年的经典肥达氏反应敏感100倍以上。具有较高的特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典型伤寒早期临床特征及其对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88~1996年收治的散发性伤寒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16~45岁。均为散发病例。入院初期表现均不典型,出院时均确诊为伤寒。病程14~75d。首发症状为发热伴头痛15例(46.9%);发热伴咳嗽2例(6.3%);发热伴腹泻1例(3.1%);  相似文献   

16.
<正> 1988年7月,我厂家属区出现一批发烧病人,经市防疫站做细菌检查确诊为伤寒病。我院成立临时伤寒病房,一个月之内收治54例伤寒病人,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4例中,男31人,女23人,最大年龄54岁,最小8岁,平均28.9岁,多见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992年我院收治伤寒病人89例,其中31例合并肝脏损害。合并肝损者中5例因入院时即有黄疸而被误诊为急性肝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1例病人中,女11例,男20例,年龄22~54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第一部分(1)曾将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伤寒与副伤寒病例进行分析。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16.9%)病例,在入院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有把其他疾病的病例误诊为伤寒的情况。例如在败血症中,可有2.96%(2)-7.75%(3)的病例误诊为伤寒;在传染性肝炎中,可有0.8%(4)误诊为伤寒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伤寒与副伤寒的鉴别诊断水平,特将我院最近7年来其他疾病误诊为伤寒的情况分析于下。病例的选择这一部分病例是1957年1月-1963年12月在中山医学院第—附属医院住院,入院诊断为伤寒,而最后确诊为其他疾病者,共141例。为了便于分析,本文第一部分1,044例中,入院诊断为伤寒,最后确诊亦为伤寒或副伤寒的867例,亦采用作为比较。  相似文献   

19.
伤寒与付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解放以来,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注射,这种传染病已大大减少。为了解近几年来伤寒与付伤寒病人在症状及诊疗方面有何特征,现将我院1972—1980年确诊的165例作初步分析。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从1972至1980年我院收治经确诊的165例病人,其中伤寒136人,付伤  相似文献   

20.
伤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药物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近年来部分少见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因伤寒杆菌多重耐药,重症伤寒病例增多,病情凶险,已成医治难题。现将本院近10年来对200例伤寒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