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外科分型和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29.4岁。根据解剖部位及肿瘤病理学特点概括分为Ⅰ-Ⅴ型。Ⅰ型主要采用囊内刮除、50%氯化锌及磨钻处理、植骨复合内固定术;Ⅱ型主要采用边缘切除、结构性植骨复合内固定术;Ⅲ型主要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半关节置换术;Ⅳ型主要采用定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Ⅴ型主要采用股骨中上段离断术,必要时结合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对相应分型给予的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随访9-110个月(平均53.6个月)。术后复发8例,恶变2例,肺转移1例。参照Mankin等评定标准进行手术效果综合评价优良率(不包括Ⅴ型):Ⅰ型81.5%;Ⅱ型50%;Ⅲ型75%;Ⅳ型79.2%;总优良率为78.7%。综合文献报道,术式对于相应分型的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效果良好。结论: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根据解剖部位及肿瘤性质予以外科分型是科学合理的。这种分类方法和相应术式在控制肿瘤复发和指导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肿瘤合并病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病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8.5个月。结果 恶性肿瘤及复发性骨巨细胞瘤采用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假体置换,骨囊肿等行刮除植骨术,多病灶型骨纤维结构不良行外翻截骨及内锁髓内钉固定术,术后总评优良率76.9%。肿瘤复发、植骨吸收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等是手术选择的依据。良性病变瘤壁上残存肿瘤组织的灭活方法仍需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给予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并参照Mankin评定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术后2年,仅出现1例复发,手术效果的综合优良率为81.67%.结论 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有效的,其在清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关节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近端病变患者(病变27处)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采用病变刮除、化学药物清理瘤壁、仿生骨植入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 X 线检查评估植骨情况、内固定情况及颈干角,应用改良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及 Enneking 肢体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骨囊肿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多发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成软骨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病变刮除植骨 PFN 内固定术,术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复发,行特制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X 线评估 PFN内固定优良率96%;仿生骨评估优良率92%,颈干角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7.5°。Harris 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0分,优良率为92%;Enneking 肢体功能评估系统优良率为90%。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8年,观察并分析术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发现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2例12膝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5 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4.2 岁(23~40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120~180min,出血量为500~900mL,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5 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引流量为300~700mL,平均450mL。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骨巨细胞瘤。术后复查X 线片显示所有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中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肿瘤无复发。内固定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 评分为15~28分,平均23.8 分,其中≥18分为11例,优良率占92% 。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具有效果良好,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Campanacci分级,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刮除植骨术32例,瘤段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6例。结果随访时间1~8年,平均4年,刮除植骨术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9.4%,瘤段切除+关节置换术无复发者,复发率为0,术后满意度调查:优15例,良26例,差7例,总满意率为85.4%。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刮除植骨术,但其复发率高;瘤段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复发率较低,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2000年5月-2008年5月收治骨巨细胞瘤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9~56岁,平均32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18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4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根据肿瘤部位、Campanacci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单纯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0例,刮除植骨内固定16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11例.结果 随访时间1-9年,平均5年,刮除植骨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1.5%,瘤段切除+关节置换组无复发,术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定:优19例,良8例,可5例,差5例,总满意率为86.5%.结论 病灶刮除植骨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可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瘤段切除适用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3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男52例,女31例,其中胫骨近端26例,股骨远端28例,桡骨远端16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足趾骨1例.于本院确诊时平均年龄30.3 (14~53)岁,Campanacci分级:I级45例,II级35例,III级3例;初发55例,复发2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7例.Jeffer病理分级,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例.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45例,肿瘤复发4例;病灶刮除+液氮冷冻+自体骨植骨术35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2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骨切除煮沸灭活后回植1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8.75%,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自体骨植骨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Jaffe病理学Ⅰ~Ⅱ级)刮除植骨术与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且随访36个月以上的64例初发四肢长骨非恶性骨巨细胞瘤病例,将其按病灶刮除后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2组,进行术后1年和3年疗效的评比.刮除植骨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19~59岁,平均29.0岁,Jaffe病理学Ⅰ级9例、Ⅱ级29例;刮除骨水泥填充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1.2岁,Jaffe病理学Ⅰ级5例、Ⅱ级21例.结果:根据Mankin疗效评定标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1年复发率(7.7%)低于刮除植骨组(31.6%)(χ2=5.15,P<0.05),其中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1 年复发率(9.5%)亦低于刮除植骨组(34.5%)(χ2=4.16,P<0.05).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年复发率(15.4%)低于刮除植骨组(44.7%)(χ2=6.03,P<0.05),其中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年复发率(14.3%)亦低于刮除植骨组(48.3%)(χ2=6.27,P<0.05).结论: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后1年和3年疗效均优于刮除植骨术,在临床情况允许下可采用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来治疗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采用刮除、酒精灭活及骨水泥填充相结合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对 1980年 6月~ 1998年 3月 ,经刮除、酒精灭活加骨水泥填充治疗的骨巨细胞瘤 98例进行随访。男 45例 ,女 5 3例。发病部位 ,股骨下端48例、胫骨上端 2 4例、肱骨上端 7例、桡骨远端 8例、股骨上端 3例、髂骨 2例、骶骨 4例、肱骨下端、尺骨各 1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5年 3个月 ,1年内复发率 5 .9% ,3年内复发率 12 .9% ,5年内复发率为 13.9%。结论 :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 ,提出彻底刮除、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手术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10年2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37岁。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8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结果:随访时间1年-10年,平均5年,无患者复发,术后患者MSTS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总体满意率为85.7%。结论:应用瘤段切除+膝关节置换方法治疗严重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Ⅲ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13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平均年龄为43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核分裂和肿瘤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2例。结论:肿瘤的复发率随病理组织学等级递增而升高,随手术范围增大而下降,并与乳腺巨纤维瘤及其他乳腺肉瘤相鉴别。建议不管叶状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如何,仍把它看作是低度恶性或恶性病变处理。  相似文献   

14.
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8年7月共收治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9~52岁,平均32.2岁.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桡骨远端4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7个月-6年4个月,平均25.7个月.根据发病部位、放射线分级选择的治疗方法 为:再次刮除+骨水泥充填1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6例,自体腓骨重建2例.结果 随访时间10个月至6年6个月,平均37.6个月.再次刮除组中2例复发(13.3%),瘤段切除组无局部复发,根据Eneeking评分标准,瘤段切除+功能重建组的肢体功能优良率达75.3%.结论 囊内刮除虽仍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但可较完好的保留关节功能,应作为治疗的首选.对Companacci Ⅲ级的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采用瘤段切除与功能重建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fty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peak age was 20-40 years (76%). 75% of the tumors occurred in the extremity of long bones, of which 36% were around the knee.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urettage and bone graft or bone cement filling, bloc resection with or without bone graft and amputation. In this series, the follow-up time was 4 months-22 years and 3 months,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34%. There was no marked relation between recurrence and grade of tumor (35% for Grade I, 31% for Grade II and 25% for 25% Grade III). Patients with Grade III tumor had much poorer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Grade I or II.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particularly tumor of the spine,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Bloc resection of the tumor might b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