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例子宫肥大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子宫肥大症误诊分析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陈秀玲谢芝华子宫肥大症临床罕见,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症。现将我科近年收治20例子宫肥大症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误诊原因。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29~5...  相似文献   

2.
刘江萍  车萍 《江西医药》2000,35(4):207-208
目的 明确弥漫性子宫肥大症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17例子宫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性分析。并应用形态测定指标进行术前预测肌壁厚度。结果 弥漫性子宫肥大症的体征容易与子宫肥大症的术前误诊率为88。24%;术前预测子宫肌壁厚度植与术后病检子宫肌壁厚度值完全相等。结论 依据子宫出血多,子宫均匀性增大,弥漫性子宫肌壁肥厚且排除其它子宫  相似文献   

3.
熊晓燕 《首都医药》2000,7(7):45-45
子宫肥大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子宫均匀性增大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其临床误诊率甚高.此次笔者对61例子宫肥大症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日后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子宫肌瘤CT误诊原因,提高CT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56例手术前CT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56例子宫肌瘤误诊为子宫肥大症、宫外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癌,其中52例子宫肌瘤过大,CT检查表现为宫外肿块,误诊原因为对子宫肌瘤认知不足,密度不均;4例CT检查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误诊原因为宫腔偏位不明显,正常子宫壁密度和肌瘤近似。结论 提高子宫肌瘤症状表现等认知,降低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共行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36例,均获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36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53岁,子宫脱垂并膀胱膨出15例(41.67%)。单纯子宫肌瘤8例(22.22%),子宫腺肌病6例(16.67%)。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5例(13.89%),子宫肥大症或子宫内膜增殖症2例(5.56%)。  相似文献   

6.
经腹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出血较少见,尤其大出血更为罕见。现将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自1981年5月~1987年8月共9例,其中8例为子宫肌瘤,1例为子宫肥大症,行全子宫切除术后24小时~12天发生阴道断端出血。见表。讨论子宫是一个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的器官,有子宫  相似文献   

7.
7例肢端肥大症患者,3例服用溴隐亭,4例服用赛庚啶,临床症状缓解,OGTT恢复正常,乳溢消失,闭经、阳萎好转,软组织缩小。肢端肥大症,除手术、放疗外,可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症的超声图像(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CDFI)特征,提高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率。方法回顾由病理确诊的3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的超声图像和CDFI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有3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0%,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子宫腺肌症弥漫型,结合病史,多能明确诊断,但局灶型易误诊,要注意与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其优点是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1],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我院近二年来广泛开展了宫腔镜下的各类手术,尤其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二年来共进行328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328例。患者年龄23~78岁,手术时间30~90min。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性增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诊断时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一年来我们应用生化汤加味,治疗本病1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年龄35~52岁,病程三年至十九年以上,其中5年以内者10例,子宫最小7.5×6公分,最大12×10公分,以8×6公分最多.  相似文献   

11.
韩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8):630-631
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实施的手术,我们采用了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并进行了改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盆底、阴道和子宫颈外鞘的完整性,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我院1997年3月~1999年8月共作此术173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龄34~68岁,多数为38-50岁,其中子宫肌瘤108例,子宫腺肌病4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8例,子宫肥大症合并月经过多2例,其它卵巢的良性肿瘤及附件炎性包块切除后无需保留子宫者3例。173例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3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7日2006年1月7日对32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宫内病变,同时宫腔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31%。子宫粘膜下肌瘤90例,符合率为94.4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5例,符合率为65.32%,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为83.33%。宫腔内胚物残留8例,符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B超两项先进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宫内胚物残留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断率偏低,但宫腔镜检查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内膜形态学变化,指导定位活检,减少漏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为24例患者施行了手术。单纯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病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肥大症1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良性囊肿3例。结果全组无膀胱输尿管损伤、无直肠损伤。手术时间45~135m in,平均83 m in;失血量100m l左右。住院时间(8±2)d。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创伤小、腹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肥大症(即前列腺组织增生)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症状严重的前列腺增生常常会压迫尿道和导致急性尿潴留,病人非常痛苦。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45岁以上男子中大约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症,而65岁以上男性则前列腺肥大症发病率上升至45%,由此可见前列腺肥大症属于一种高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药物流产目前临床应用广泛,超声检查可观察宫腔子宫内膜及异常声像图,现将本院1998~2005年检出的328例药物流产中72例宫内残留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每日5mg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子宫异常出血26例,其中功血症1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肥大症2例.所有病人的子宫≤50天孕大.结果 26例病人全部闭经,贫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停药后仍有10例病人继续闭经在3个月以上.13例病人停药后出现少量月经,无须治疗.3例病人停药后阴道流血接近治疗前,重新服药后闭经.8例病人伴有继发性痛经消失.3例病人出现潮热,1例继发轻微腹泻.结论 每日5mg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疗效可靠,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7.
郑锦坤 《华夏医药》2005,9(6):484-484
目的 观察摄护腺肥大症病例,常见于35岁以上男性,则开始有细胞增生的现象,及出现不同程度摄护腺肥大的症候群,45岁以上发病机率高,会有长期小便困难的特点。方法 以中医推拿手法及拔罐、中药外敷分型证治。结果 手法治疗封摄护腺肥大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肥大症状亦将逐渐消失。结论 辩证服用汤药,结合外治法是治疗是治疗摄护腺肥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肌瘤,主要还是以子宫增大作依据。我们将增大的子宫,排除妊娠和恶性肿瘤后,可触及结节者,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增大但未触及结节者诊断为子宫肥大症。此症属中医“(疒征)瘕”范畴。采用加味生化汤治疗,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使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尿毒症已近30年,患者透析后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已有报道,但对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症状实施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具体措施的临床疗效尚未见报道。为了解针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引起抑郁症状后.采取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措施的疗效,回顾总结近10年来收治的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8例中出现明显精神症状者62例,总结了其中具有抑郁症状的49例实施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后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內肢端肥大症并不十分罕見,較大系列之临床分析曾有李思生等及卢倜章等分別报告各23例,对临床表現作了詳細分析。本文搜集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5例)、附属中山医院(15例)、上海市立第一医院(15例)、上海市立第四医院(2例),于1946年至1963年底期間住院之肢端肥大症共8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拟对本症之診断、分期、病理及某些症状进行探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