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Dieular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内镜止血夹是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研究了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本文观察了1998年1月开始的5年间采用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roy病患者,评估其临床数据和内镜结果,并随访其长期疗效。结果: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经内镜检查确诊为Dieulafoy病,28(73.7%)例患者在内镜检查时有活动出血。全部患者置入金属夹均达到立即止血,术后短期内再出血3例(7.9%),再出血的病人全部经再次金属夹治疗而止血,无病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0d死亡率为0。全部病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数为33.5(12~50)个月。2例在随访期间再次出现Dieulafoy病变,但发生部位不同。结论: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近期和远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止血夹治疗 Dieulafoy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不同时期经胃镜诊断Dieulafoy病患者 2 0例 ,1 1例经内镜下金属夹治疗 ,9例内镜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做对照。结果 :内镜下使用金属止血夹治疗全部病例立即止血 ( 1 0 0 %) ,1例金属夹止血后 36h再出血 ,再次放置止血夹 ,出血停止 ;内镜下注射无水乙醇 9例 ,6例出血停止 ,3例再出血行外科手术。结论 :内镜下止血夹治疗 Dieulafoy病疗效满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皮圈套扎(EBL)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11例Dieulafoy病变出血采用EBL治疗。结果11例患者全部套扎成功,早期止血率为100.00%。1例术后24h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09%,经再次套扎治疗后出血停止,转外科手术率为0。随访18个月,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长期止血率为100%。结论EBL是内镜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4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并出血的16例患者,均采用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无再出血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200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由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为1次内镜检查确诊,7例2次或2次以上内镜检查并辅以血管造影或同位素扫描检查确诊。12例经内镜止血成功,其中首次成功8例,4例经2次或2次以上内镜止血成功,6例手术治愈,2例经血管栓塞治愈。17例获得随访,时间3~14年,临床疗效好。结论Dieulafoy病为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并非罕见的病因。掌握其特点,注重早期诊断,急诊内镜治疗为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家平 《微创医学》2009,4(4):381-383
目的 观察急诊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例胃镜下确诊的Dieulafoy病在内镜下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结果 14例Dieulafoy病出血患者均止血成功,即时止血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对Dieulafoy病出血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易静  孙辉  刘琴  喻枝红 《中外医疗》2013,32(2):62-63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收治的20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0例Dieulafoy病患者全部实现早期止血,5%出现再出血情况,所以患者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及穿孔情况,需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数量为零,平均住院天数为(4±0.87)d。结论经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可预防再出血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Dieulafoy病并消化道出血诊治经过。结果:12例均经电子胃镜明确诊断,10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2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是Dieulafoy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若内镜下止血失败,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9.
急诊胃镜止血治疗Dieulafoy病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经胃镜诊治Dieulafoy病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诊.同时行黏膜内注射肾上腺素混合液(HSE)并置金属钛夹止血治疗,7例止血成功,1例止血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止血成功率87.5%.结论:内镜为Dieulafoy病诊治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 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2 0 0 3年 1月收治 9例胃 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 1例术后病理证实。9例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8例持久止血 ,1例止血后出血 ,转外科手术。结论 出血后尽快胃镜检查是确认本病的首选方法 ,治疗上可先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如内镜下止血后仍反复出血 ,转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国内312例Dieulafoy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无选择地收集国内近12年公开报道的301例及含本例确诊的1l例,共312例Dieulafoy病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全组312例中男:女=7:1,中位年龄50.3岁。诱因以饮酒、药物及刺激性食物多见,临床常见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腹痛及腹胀。首次内镜检查确诊率为53%,部分经2—4次确诊其余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病变部位以胃部(269/312)多见,绝大部分位于食管与胃连接部以下6cm范围(218/269),死亡原因多为失血性休克及伴发疾病。结论:Dieulafoy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中年男性无明显先兆的突发消化道出血又无相关病史,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尽可能及早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04~2008-02胃镜检查诊断的22例Dieulafoy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用HLE液内镜粘膜下注射治疗,1次注射止血有效率77.3%,2次注射止血总有效率86.4%,有3例注射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11.7d。结论对于Dieulafoy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HLE液粘膜下注射治疗是有效的;诊断上需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因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容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10年来收治的1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休克;急诊胃镜检查11例,确诊10例(占91%),l例血管造影确诊。误为肠出血,行急诊肠镜检查l例(后为胃镜确诊)。其中3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位于胃体近端至贪门部有7例(占58%),球部4例(33%),胃角1例(8.3%,)。镜下表现为病变中心小动脉喷血或血管断端渗血;7例患者胃镜下治疗。2例病灶位于胃底,内镜止血困难,行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l例行血管结扎术。l例包括病灶在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l例动脉造影后行血管栓塞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急诊目镜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胃镜怀疑本病时可行血管造影检查等。胃镜下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病灶位于胃底者可转手术治疗。病灶局部楔形切除宜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血管造影确诊后动脉栓塞术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2例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经胃镜证实,1例通过内镜+手术探查后病理证实,1例通过肠镜明确诊断。6例经内镜止血治疗,3例经介入栓塞止血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介入栓塞、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搜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10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的20例胃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男:女为3.5:1,平均年龄41.3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出血前无明显腹部不适或疼痛;内镜检查及治疗为本病主要诊疗手段;镜下表现特点为:片状黏膜糜烂,中央有血管断端显露(3/11),胃底见喷射样出血点(3/11),胃体上部前壁见点状血痂(2/11),胃体上部后壁见红疹样隆起(2/11),胃体上部前壁有浅小溃疡(1/11)。内镜治疗以内镜下电凝止血为主(7/11),病变部位局部楔形切除在基层医院也应受到重视。结论消化科医师尤其是内镜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细致、反复的内镜检查以及及时有效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Dieulafoy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 ,回顾分析比较了Dieulafoy病组 (n =3 7)和消化性溃疡组(n =40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差异。结果 :Dieulafoy病组内镜注射止血成功 3 6例 ( 97.3 % ) ;1例内镜治疗失败后成功进行了外科手术。年龄平均 ( 61 .1 4± 9.1 8)岁 ,出血凶猛。发现 :Dieulafoy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患者的发病年龄 (P <0 .0 1 )、出血量 (P <0 .0 1 )、病变部位 (P <0 .0 1 )、基础病 (P <0 .0 1 )、内镜治疗 (P <0 .0 5 )和输血次数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无出血死亡及内镜操作并发症。Dieulafoy病多发生在老年男性 ,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 ,出血急骤凶猛。结果提示 :内镜下注射止血安全、有效、经济 ,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健 《当代医学》2009,15(34):75-76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17例经局部喷洒9例出血止,止血成功率53%。15例经注射HEL10例出血止,止血成功率67%。28例经钛夹夹闭24例出血止,止血成功率86%。结论内镜下钛夹夹闭治疗是Dieulafoy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因呕血和(或)解黑便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病灶位于食管下端8例、胃底14例、胃体5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交接3例,十二指肠降部5例。对Dieulafoy病灶进行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内镜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病人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结果内镜下止血术后即时止血42例(100%),5例病人(11.9%)72h内因再次出血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2例病人出血停止,72h总的止血有效率为(92.85%),3例(7.15%)病人因效果欠佳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止血率为(92.85%),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颗粒细胞瘤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胃镜和超声胃镜结果,初步诊断为食管黏膜下隆起,遂行ESD完整切除肿瘤。首先标记病变边界,然后向黏膜下层注射透明质酸使病变充分隆起,沿标记点外缘将黏膜层环周切开,沿黏膜下层逐渐剥离病变至整块剥离,最后进行必要的止血及钛夹闭合创面。结果:术后病理显示,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丰富且含有嗜双色性颗粒状物质,细胞核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NSE(+)/(-),CK(-),SMA(-),CD117(-),desmin(-),证实为食管颗粒细胞瘤,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术后16个月复查,2例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ESD是一种治疗食管颗粒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