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1922年MacLennan[1]首先提出了全脊椎切除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他采用后路顶椎VCR配合支具治疗严重脊柱侧凸。1997年Bradford等[2]报道了应用前后路联合VCR治疗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脊柱后凸畸形翻修术的方法与治疗结果。[方法]2001年6月~2005年8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加椎弓根螺钉框架系统内固定翻修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7例。[结果]椎弓根共置钉168枚,脊椎后凸翻修截骨最多3个平面,最大翻修矫正后凸100°,截骨平面最高达T10,平均矫正脊柱后凸56.2°。[结论]脊柱后凸畸形术后复发,脊柱翻修术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柔韧性差,躯干往往明显失平衡,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甚至还存在神经功能缺陷。既往的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或前、后路器械矫形固定等方法矫形有限。1987年Bradford等报告了应用椎体切除术治疗16例此类畸形患者,随后又报告了前路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技术。此后,全脊椎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但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4.
僵硬失代偿的脊柱畸形通常继发于外科手术失败或先天性的脊柱疾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获得矢状面和冠状面畸形的平衡矫正以及多节段假关节融合是必需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多节段脊椎截骨术治疗成人僵硬性脊柱畸形的作用,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7例成人僵硬性脊柱侧弯接受前路松解和后路截骨术后的临床和放射学资料。所有病人分两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后再行后路截骨者为第一组,共15例;分期或同时行前后路联合截骨术者为第二组,共12例。翻  相似文献   

5.
全脊椎切除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术式之一,早在1922年即由Mac-Lennan提出,当时他采用全脊椎切除配合外支架的治疗方法矫正严重的脊柱侧凸畸形,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多数患者手术后出现了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后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了少量全脊椎切除术的报道,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范。1987年Bradford报告了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方式进行全脊椎切除,矫正严重僵硬的脊柱侧凸患者16例,具体的方式包括:前方经胸或经胸腹联合入路,于侧凸顶椎处骨膜下剥离,咬骨钳直视下咬除前方椎体,直到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6.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虽然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治疗的后路脊椎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经关节突“V”型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轻、中度成人僵硬侧凸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取得成功,但对于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由于截骨范围有限,该两种方法均不能取得畸形的满意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基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和脊柱恶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经验,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主要适应证为:  相似文献   

7.
1945年Smith-Petersen首次应用腰椎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胸椎或胸腰椎后凸畸形[1],此法的原理是通过截骨造成腰椎的过度前凸来代偿脊柱上段的后凸畸形。由于该手术死亡率高,且常有严重并发症,四十多年间,不少外科医生对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但都没有超出腰椎截骨的范围[2-9]。有的作者报告死亡率高达13%[3],有的虽减少了并发症,但矫正效果不够满意[6-7]。 我科自1985年开始设计并采用直接以后凸弧顶为中心的多节段脊柱截骨技术并辅以Luque棒内固定治疗了41例脊柱后凸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就该手术要点作一介绍 (图1)。 手术适应…  相似文献   

8.
脊椎截骨术最早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后路截骨矫形,其截骨方法包括经小关节椎板截骨术和经椎弓根椎体V型截骨术.临床上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僵硬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由于截骨范围的限制.往往无法使畸形得到满意的矫正。对于严重的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文献报道有采用前后路联合截骨矫正的方法,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作者认为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其适应证为:(1)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畸形的矫形及翻修术;(2)脊柱柔韧性低于25%的成人侧后凸或先天性侧后凸患者;(3)僵硬性或感染后导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7):511-511
通过7年的不懈努力,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邱勇教授等人的课题———“脊柱畸形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取得可喜成就,1 500余位脊柱畸形患者因此挺起了胸。该课题获得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学术带头人邱勇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7~2004年,围绕脊柱畸形的防治,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电视胸腔镜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凸(Cobb s角>90;°)僵硬后凸畸形的松解术及胸椎脊柱侧凸E-c lipse矫形内固定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采用脊柱截骨、畸形脊柱重新排列的方法成功救治了大量因使用哈氏棒或鲁氏棒矫…  相似文献   

10.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效果及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患者,22例腰背部疼痛剧烈,平卧困难、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6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术前后凸Cobb′s角32°~60°,平均47.5°。均采用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纠正后凸畸形、植骨内固定稳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6.8,°胸腰椎后凸畸形纠正率85.7%,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神经损害症状恢复(Frankel分级C、D级5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C级恢复至D级),外观满意;无神经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平均矫正丢失度数为2.8°。[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僵硬、度数<50°的中老年患者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