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实验中几种常用的采血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采血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采用SD大鼠300只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心脏穿刺采血方法:剑突下,以角度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人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cm。尾尖采血方法:手术剪剪去尾尖5~10mm。颈静脉法:第4肋骨水平方向刺人皮肤,向颈静脉进针,胸部表面成角度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mm。结果腹主动脉采血法:腹主动脉采血78次,成功73次,成功率93.6%。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成功率89.9%。心脏穿刺采血法成功率82.4%。尾尖采血法成功率94.4%。颈静脉法成功率80.9%。结论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注意事项。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2.
朱红艳 《医学信息》2010,23(5):1314-1316
目的 通过对小儿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与传统股静脉直刺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220例患儿随机行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与传统方法直刺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局部瘀斑血肿发生率.结果 直视斜刺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平均时间、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均优于直刺组,局部瘀斑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直刺组.结论 小儿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局部瘀斑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研究,来探索更适合于婴幼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焦虑.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外科及内科患儿90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头皮静脉、桡动脉、手背静脉穿刺采血,将三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桡动脉是最适合于婴幼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采血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股动、静脉穿刺术在临床采血、中心静脉压测定、特殊给药、特殊造影检查及诊治等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为使初学者尽快掌握该技术,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特设计制作了股动静脉穿刺训练用标木,以供训练穿刺时用。 一、选材及材料处理 1.选一男性新鲜尸体,胖瘦适度。 2.在腹股沟韧带下约5cm作一切口,分离出股动、静脉。股动脉常规插管行防腐灌注,股静脉向心插管滴注防腐液,以保证静脉的充盈、畅通。  相似文献   

5.
在病理生理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常需采用小动物的血液。动脉,静脉或心腔穿刺以及眼眶取血虽然可用,但很难达到及时、反复采血的目的。我们用血管插管,连接三通活塞,再以玻璃毛细管插入三通活塞侧孔采血,深觉此法切实可行。适用于家兔和大白鼠,每次可采血140至160微升,并可反复及时、准确采血样。尤其适用于对血样要求严格的实验,如血气分析(隔离空气),也可动、静脉同时采血,此法成功率可达100%,方法简介如下: (1) 选择适当的采血血管,切开皮肤,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树鼩肝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解剖12只成年树鼩观察肝脏形态、毗邻及主要血管、胆管的走形和分布,并在解剖基础上探讨和对3组树鼩采用“双袖套管法”行肝移植术。 结果 树鼩肝动脉直径(0.63±0.21)mm,均发自腹腔干;肝上下腔静脉距横膈(5.35±0.55)mm,直径(6.86±0.61)mm;肝下下腔静脉直径(5.28±0.58)mm;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成,直径(3.86± 0.57)mm;胆总管由胆囊管及肝总管汇成,长度(15.5±2.6)mm;直径(0.75±0.12)mm。3组树鼩顺利行肝移植术操作,术后存活时间为3h、5h和6h。 结论 树鼩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肝移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208例年龄在0-3岁内的住院患儿,均采用四肢浅静脉头皮针采血法。结果此方法易掌握,固定方便,较股静脉、头静脉穿刺,安全性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患儿痛苦小,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极少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采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可能为其治疗方法打开新的视野。目的:探讨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的机制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树鼩切除双侧卵巢和子宫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自然喂养180 d成模。对骨质疏松树鼩行右股骨骨折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将24只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随机分为4组,调整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浓度为1×10^(9) L^(-1),尾静脉注射组尾静脉注射1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尾静脉和骨折处各注射0.5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联合腹腔注射组尾静脉和腹腔各注射0.5 mL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骨折术后第3天起,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末次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树鼩骨密度,各组树鼩取股骨行三点骨生物力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树鼩血清骨钙素、雌激素、骨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痂处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末次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的骨密度增大,最大载荷、结构刚度和能量吸收均增加,其中尾静脉注射组增加最为明显;②其他3组的血清雌激素、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尾静脉注射组改善最为明显;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尾静脉注射组、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④此外,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骨保护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提高最显著;⑤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降低最显著;⑥提示人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症状,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保护素等骨形成指标,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等骨吸收指标,改善树鼩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尾静脉注射组全身治疗效果最好,针对骨折处治疗效果尾静脉联合骨折处注射组显示出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Seldinger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3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穿刺成功61例(97.8%),一次试穿成功54例(85.7%),颈内静脉穿刺失败,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2例;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置管成功率100%.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结论:掌握中心静脉及其毗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周围体外循环对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上腔静脉血清血栓素B2(TXB2)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行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上腔静脉血清TXB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体外循环转机前、后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上腔静脉血清TXB2与t-PA、PAI-1水平相关性.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后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上腔静脉血清TXB2、PAI-1高于转机前,t-PA水平低于转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转机后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与上腔静脉血清TXB2、t-PA、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转机前、后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血清TXB2与PAI-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PA呈负相关(P<0.05);体外循环转机前、后上腔静脉血清TXB2与PAI-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 周围体外循环转机后心脏疾病患者术侧股静脉插管远心端、上腔静脉血清中TXB2明显升高,提示临床医师术后应尽早抗凝,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