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气管切开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在声门以下的气管重建新的呼吸通道,是用于抢救喉阻塞及其它危重病人的常用手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术.术后呼吸道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抢救结果,尤其是随着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努力提高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作者结合文献就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相应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临床应加强观察细心护理,正确护理,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并发症和防止意外的发生。我科自2001-2004年以来共施行了气管切开术58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本科近年来共行气管切开56例,术后对患者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尤其重视了术后呼吸道的湿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有效排痰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管切开术后,使患者能有效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长期带管的病人,由于自身抵抗力极为低下,气管套管对局部的刺激等原因造成气道内痰液增多,如护理不当,则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我科近2年来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综合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了32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气管插管的管理、及时更换金属气管套管,正确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等,为后期拔管创造条件。认为加强气管切开病人术后人工气道的管理,正确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病人的安全及愈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措施。颅脑损伤的病人,如果昏迷时间长,气道内分泌物往往较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常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我科ICU病房对因重症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出血所致昏迷、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意外情况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ICU,气管切开术是较常见的呼吸道管理之一,它适用于喉源性呼吸困难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急救。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外界空气直接刺激气管内粘膜,破坏了气管的正常生理状态,引起分泌物增多,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05年5月-2006年12月共实施气管切开手术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气管切开与肺部感染有直接关系,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导致病人死亡。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感染,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功能。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气道护理,呼吸道的感染及肺部感染明显减少,使病人的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红岩  晋慧芬 《护理研究》2005,19(1):142-14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其次,气管切开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措施之一,保持气道通畅是生命支持的基础。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ICU护理特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123例,经过科学规范护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减少,提高了颅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于气管插管但吸痰不畅者应做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切开管。气管切开可使呼吸道对吸人气体加温湿化及部位防御功能丧失。如果管理技术不当,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目前,气管切开导管常采用一次性硅胶导管,管腔粗,但无内套管,分泌物易于沉积、粘附其内壁上。如不及时清理,极易干结阻塞呼吸道。因此,对于长期气管切开病人,术后呼吸道清理,保持气道通畅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15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其中格林-巴利综合症呼吸肌麻痹6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9例,带管时间最短为18天,最长为58天,平均38天,经过精心治疗护理,病人均痊愈出院,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患者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创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的发生。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手术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呼吸通道、抢救生命的常用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新的呼吸道.但是此呼吸道是有创人工气道,其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96例气管切开病人,其中有6例发生了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套管拔管前是否封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的病人,如果昏迷时间长,气道内分泌物往往较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常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在严密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选定适当的时机拔除气管套管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昏逃病人因其咳嗽反射消失.而呼吸道分泌物又较多,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所以必须为病人建立有效的呼吸通路、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方法.但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故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干预组,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同期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教育,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气管切口及套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 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率为3.6%,对照组感染率为14.7%。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后并发各种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探讨应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各种并发症,从而有效防止病人因呼吸道梗阻出现意外死亡。方法对3例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的病人进行分析,找出呼吸道梗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如吸痰、止血、重置导管等,并注意观察救助结果。结果3例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很快缓解。结论根据气管切开病人并发呼吸道梗阻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气管切开病人因并发呼吸道梗阻而出现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19.
赵晓雯 《全科护理》2011,(11):995-995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易使细菌侵入,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介入操作,均可增加感染机会。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气道护理,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现将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上下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手段,是为保障呼吸道通畅,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第5气管环切开,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随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的逐渐增加,严格而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病人术后呼吸道畅通的关键[1].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共46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