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子 《大家健康》2009,(11):23-23
肤色决定于表皮和真皮中所含黑色素的多少。多者皮肤近于褐色,少者肤色发白。吸收阳光后,黑色素增加,肤色就变深,这也是色斑的成因。 肤色还与血色素有关。血液循环畅通者肤色健康,血液循环不畅者肤色发黄。  相似文献   

2.
大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1852年Billiard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的黑色素沉着现象,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4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全部病例做了,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并做了脂褐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和PAS特殊染色,其中4例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结肠黑变病粘膜固有层都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该色素的脂褐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和胆色素染色均为阴性,HMB45、S-100免疫组化染色该色素颗粒亦为阴性,但PAS染色阳性。结论结肠黑变病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色素可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泻剂后形成的脂褐素样物质,其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脂褐素又称脂色素,为不规则小体,电镜观察时内含电子密度不等的物质、脂滴和小泡等。脂褐素常见于心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中,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某些药物也可以影响细胞内脂褐素的形成。目前已将细胞内脂褐素的多少作为细胞衰老指标之一,因而对脂褐素显示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黑色素为内源性色素。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的毛发、皮肤、以及眼的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处。在病理情况下,存在于成黑色素细胞以及肿瘤的黑色素细胞中。Masson——Fontana 氏黑色素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硝酸氨银经黑色素的作用还原为黑色的金属银。此种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其缺点是浸银时间太长,诊断结果不能及时发出。如时间掌握不当,易出现过染现象。本人经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是人体中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份,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目前色素斑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应用参与机体代谢,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色素生成,促使黑色素转化。结果色素斑完全消退。结论 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应用具有消除细胞中的脂褐素、祛斑美白、延缓皮肤衰老的协同作用,治疗色素斑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健康之友》2010,(4):118-119
亚洲女性阻击黑色素的理想从未停止过,人们想方设法地抑制它的形成,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将黑色素还原。以保持肤色均匀。2010年的春天。在这场“美白战役”即将开锣之际,将我们的皮肤和黑色素一起。还原到美自娇嫩的原始阶段。此时,养生堂天然维生素C惊艳登场!  相似文献   

9.
大米、白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主食,但其中含有的一种叫做植酸的物质,会影响人体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镁等重要元素的吸收。植酸是一种有机酸,它主要存在于大米、白面等稻谷类、全麦类食品中,特别是在荞麦、燕麦、高粱中含量较高。植酸能与蛋白质和矿物质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降低它们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率。大米和白面中所含的植酸,不仅可以与其本身所含的钙、镁结合,还可以在消化道中与其他食物中的钙、镁结合,生成不能为人体所吸收的植酸钙镁盐,从而大大降低人体对钙、镁的吸收。除了钙、镁以外,植酸与人体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也能形成不溶解的盐类,从而影响这些重要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膳食纤维也称食物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为主,它们不能被人体肠道内消化酶消化,但能被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膳食纤维通常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前者包括果胶等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半纤维素,能溶于水,并在水中形成凝胶体,主要存在于燕麦、豆类、水果、海藻类和某些蔬菜中;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主要存在于全谷物制品(如麦糠)、蔬菜和坚果中。虽然人体不能吸收利用膳食纤维,但它在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翔轩 《现代健康人》2003,6(6):48-49
做了妈妈后须忙里忙外,凡事要围着宝宝转,心情容易变得烦躁,甚至连面部皮肤竟也会泛黄或发黑,失去光泽和透明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专家表示,这主要与黑色素的沉淀、角质层的紊乱及肥厚、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还有,紫外线、干燥、精神压力、生活习惯、季节的变化,以及每天不当的肌肤护理都会导致肤色暗淡.  相似文献   

12.
+Gz作用下 ,血液动力学出现一系列剧烈变化 ,机体血压调节功能也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血压调节过程中 ,体液调解活动起重要作用。血液向腹部和双下肢转移可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途径和其他一些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体液调节因子对于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保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对血压体液调节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体 +Gz耐力的构成因素和如何选拔飞行员  相似文献   

13.
人的健康长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医疗保健、生活习惯、心理状态、膳食营养、社会环境和家庭状况等。在诸多因素中,膳食营养起重要作用,因为营养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只有在合理摄入营养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的健康状态。人体内的营养物,包括蛋白质(占15%~18%)、脂类(占10%~15%)、糖类(占1%~2%)、矿物质(占5%~7%)、水(占55%~67%)和微量的维生素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有哪些作用。1.蛋白质蛋白质不仅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而且也是人体内许多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例如,体内代谢过程中所需…  相似文献   

14.
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因其含量的不同,肤色有白色、黄色和黑色之分。此外,如果皮肤的表皮薄,表皮含有的黑色素量少、真皮含有的水分多以及皮肤紧张等,那么,皮肤的透明度就好,看起来就显得美丽。  相似文献   

15.
做了妈妈后须忙里忙外,凡事要围着宝宝转,心情容易变得烦躁,甚至连面部皮肤竟也会泛黄或发黑,失去光泽和透明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专家表示,这主要与黑色素的沉淀、角质层的紊乱及肥厚、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还有,紫外线、干燥、精神压力、生活习惯、季节的变化,以及每天不当的肌肤护理都会导致肤色暗淡。为尽快扫除脸面的“灰”色,还自己  相似文献   

16.
Gz作用下,血液动力学出现一系列剧烈变化,机体血压调节功能也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血压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解活动起重要作用。血液向腹部和双下肢转移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途径和其他一些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体液调节因子对于维持血压相对稳定,保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对血压体液调节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体 Gz耐力的构成因素和如何选拔飞行员。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慢性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它的治疗一直是皮肤科及医学美容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防治措施主要从抑制黑色素细胞增生 ,防止黑色素颗粒形成 ,加速黑色素颗粒降解及降低黑色素细胞活性等方面入手。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西医治疗1 .1 全身性治疗  1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维生素 C能抑制多巴的氧化 ,并使皮肤中已形成的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物质和使黑色素转变为水溶性的胶状物。适用于系统治疗轻度黄褐斑。维生素 C与维生素 E有协同作用 ,但用量宜大。一般口服维生素 C0 .4~ 0 .5 ,维生素 E0 .2…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亦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是生物体在其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目前有关衰老的学说很多,包括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差错灾难学说、交联学说、脂褐素累积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  相似文献   

19.
肝脏,这个被称为“人体的综合化工厂”的器官,主要具有物质代谢、生物转化(解毒与灭活)、凝血物质的生成和消除、胆汁的生成与排泄等功能,在特异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人们主要通过食用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来摄取维生素。然而,大部分的食物经过洗、切、煮、炒等多道工序后,其含有的维生素会大量地流失。现在,就让烹饪专家告诉你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住食物中的维生素,让它们乖乖地进入我们的身体,为我们提供营养与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