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肿瘤96例,结核3例,慢性炎症4例,3例未确诊者行手术治疗,诊断恶性肿瘤2例,结节病1例。穿刺术后出现少量咯血2例,胸痛3例;出现气胸8例,仅1例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诊断率高,适用于距胸膜较近的病灶诊断。病灶距胸膜较远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检查,气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气胸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83例肺部病变患者在CT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气胸发生因素的作用及因素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结果 283例患者肺部病变穿刺均获成功,发生气胸32例,除3例气胸量较大外,其余均为少量气胸.气胸发生与操作者穿刺技术、患者自身状况、病灶因素、麻醉因素以及穿刺针的粗细等因素有关.少量气胸无需处理,大量气胸需置管引流.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气胸形成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操作者穿刺技术熟练程度是气胸形成与否的主要因素,患者自身状况、病灶因素、麻醉因素以及穿刺针的粗细等是次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块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肺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264例,对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正确率与病灶的大小、位置、进针深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引导肺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气胸及病灶周围出血的发生率均为1.9%。Logistic回归发现,病灶的大小是影响穿刺活检正确率的主要因素(Wald=12.891,P=0.00034,OR=0.96)。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灶诊断准确率均较高,病灶的大小影响穿刺活检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活检切割针(18G)在CT引导下对153例患者肺部病灶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153例均穿刺成功,146例取得满意标本,7例为坏死组织未能做出诊断;穿刺活检的12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48行手术治疗,其术后病检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7例炎症;5例结核;4例真菌;有36例出现了轻重不同的并发症,气胸32例(20.9%),3例(1.9%)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1例发生胸腔少量出血,经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外周病灶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肿瘤科125例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统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观察和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患者12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9.2%;121例穿刺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符合,诊断准确率为96.8%,其中肺部恶性病变104例,一次穿刺诊断阳性率为95.2%(99/104),5例患者二次穿刺或手术确诊.125例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7/125),其中气胸发生率为8.0%(10/125)、咯血发生率为8.0%(10/125).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灶大小、有无基础肺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节直径越小,术后咯血发生率越高(P=0.002),合并基础肺疾病,术后气胸发生率越高(P=0.013).气胸及咯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及病灶距离胸壁的距离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明确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性结节或肿块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加强护理.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后胸痛10例(23.8%),其中包括气胸3例(7.14%),咯血4例(9.52%).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精心护理、严密观察是穿刺成功、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91-3092
纳入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56例患者的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和穿刺并发症情况。本组56例患者的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恶性病灶35例(62.5%),良性病灶17例(30.4%),未明确病灶4例(7.1%),与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的37例、15例、4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共16例(28.5%)患者发生穿刺并发症,其中包括出血10例,气胸6例,给予干预治疗后均明显好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高,并发症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视野(FOV)扫描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小结节中的应用及对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开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分析影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小结节中发生气胸和肺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结节长径是影响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扫描方法、结节长径、病变沿针道距胸膜的距离为影响肺内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小结节中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结节长径、FOV大小、病变沿针道距胸膜的距离会导致气胸、肺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积极控制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调整病变沿针道距胸膜的距离,应用小FOV扫描有助于降低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高锋 《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568-156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外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肺外周占位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穿刺成功率、确诊率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疾病确诊率90.7%(43例患者中39例确诊,其中恶性病变28例),发生并发症8例(气胸5例,咯血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外周占位病变确诊率高,并发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113例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良性病变51例、恶性病变62例,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统计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0.27%(102/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3,P=0.000);穿刺后4例沿穿刺针出血,7例少量气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为诊断肺部疾病重要方式,准确性较高,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PTNB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记录穿刺结果和并发症(气胸或出血)的发生情况。对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慢性肺病、穿刺时长、调针次数、病灶大小、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可能影响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5例(98.13%)患者获得满意标本,其中34例(32.38%)结果为良性病灶,71例(67.62%)结果为恶性病灶。107例患者中出现气胸19例(17.76%),出血25例(2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慢性肺病和穿刺时长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病灶深度和病灶周围炎症,保护因素是病灶大小。结论:CT引导下PTNB是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认识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操作者提高警惕,从而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57例肺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并讨论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降低并发症。结果:57例获得细胞学标本,50例确诊,确诊率87.7%,并发症:6例气胸、4例出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在肺部肿块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实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及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宣教,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并认真检查患者实施效果,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顺利完成,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张春霞  张爱芳 《全科护理》2012,(34):3188-3188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112例病人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结果]并发气胸II例,痰中带血5例,胸部轻微疼痛3例,大量气胸2例。[结论]加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的并发症。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定病灶区域进行CT扫描,确定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取出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8例肺部病变患者,诊断腺癌20例、鳞癌15例、胸膜转移瘤1例、胸膜间皮瘤1例、纵隔胸腺瘤1例。术后并发气胸8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确诊率高、安全可靠的方法,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165例患者于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125例,二次穿刺成功41例,15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术后出现呼吸困难8例、气胸30例、出血14例。认为做好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1~12月16例在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观察、护理及总结。结果16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无一例发生气胸、胸腔感染以及窒息并发症,术后咯血2例,给予止血药物对症治疗后停止,感胸部疼痛5例,持续1~2 d 缓解、消失。结论老年患者行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做好术前宣教及术后观察与护理,对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09年10月431例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428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9.3%;3例患者未完成穿刺,其中2例出现大咯血、1例出现张力性气胸;术后并发气胸27例,咯血2例,痰中带血19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诊断方法,穿刺过程中严密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常规病检有困难的周围型肺占位病变,应用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做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20例肺占位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得到确诊,阳性率为100%。并发症包括少量气胸5例(25%),痰血2例,少量咯血1例,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肺组织损伤轻,并发症低且轻,值得临床推广。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肝脏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肝脏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24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灶大小、部位、性质、病灶内有无坏死)、操作相关因素(穿刺次数)对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48例患者均穿刺取材成功,穿刺诊断准确率为94.8%(235/248),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8/248),其中疼痛的发生率为6.9%(17/248),出血的发生率为4.0%(10/24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病灶大小和穿刺次数对并发症发生率均有影响(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病灶穿刺次数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547),而肝脏病灶大小为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β=-1.097)。结论 肝脏病灶大小和穿刺次数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肝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穿刺次数为危险因素,病灶大小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