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病因。中医病因学说,从《内经》的病生于阴阳,到《金匮要略》的三者学说,再到陈无择的三因学说,一直发展到今天,内容不断充实,学说不断完善,体现着整体的思想,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而一旦人体自身的统一性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社会失去协调统一的关系,则自然界、社会甚至身体自身的某些变化就成为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临床存在“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在中医学中,有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同病同证、同病异证等概念。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例如脾虚泄泻、脱肛、子宫下垂等,均为不同病症,但如果俱属中气下陷,  相似文献   

3.
对话王永炎     
《对话王永炎》是于智敏博士对其导师王永炎院士的长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出王永炎院士对中医学发展的学术立场、观点与方法以及对科学,人文与中医交融的分析与思考,这些真知灼见能为中国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分期看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学模式的转变谈中医教育改革章健(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1从灌输课本变为教会方法发扬中医学首先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继承性是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的形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医学流派众多,医学著作浩瀚,诸多的著作,各家的学术经验,仅靠在学校...  相似文献   

5.
栗子 《自我保健》2013,(2):66-66
从春秋战国时据传黄帝所著的《黄帝内经》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治病精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善于调动人体内的正气,只要调养得当,往往可以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几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什么年代总牢牢吸引着一大批读者为其痴迷。用其编写戏曲、电影等更有众多版本。在今天“红”学研究会在全球也是一个响当当文学专着研讨机构,人数众多且不断有新内容新东西发现,这长盛不衰情况说明《红楼梦》独突魅力。而从分子中医学研究证明《红楼梦》是一部人生命科学经典教材,这是前人不曾有的欣赏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籍经典,博大精深,创立了两门科学。一门是研究“治未病”使人不病并享受百岁康乐的科学,即不病学。另一门是研究“治已病”给病人治病的科学,即中医学。这两门科学是各自独立的有本质区别的,但常见的包括中医高等院校教科书,把前者称为“医学养生学”,把它放到医学里面去,这不利于对不病学的研究验证与推广普及,也不利于中医学本身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把《黄帝内经》中这两门各自独立的科学明确区分开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饮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职业与健康》2003,19(1):107-108
运用中医饮食疗法的基本理论指导饮食,是中医“辩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中医临床中治疗的一个特点。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前提下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因而在临床上如何指导病人进行食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对话王永炎     
《对话王永炎》是于智敏博士对其导师王永炎院士的长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出王永炎院士对中医学发展的学术立场、观点与方法以及对科学、人文与中医交融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杨玲  杨淑贞  姚怀国 《现代医院》2008,8(7):142-143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一项中医药行业的国家标准。《代码》是中医诊断名称和证候名称编码的依据,它是中医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有助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更有利于中医病种质量管理、中医疾病分类和中医医院的统计。  相似文献   

11.
本刊收到中医学子曾晓虎一篇情真意切的来稿,抒发了一位热爱中医事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虑与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医学外科手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外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有许多外科技术和治疗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为后世中医外科的传承、开拓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其中,中医外科最早的,也是影响较大的专著是《刘涓子鬼遗方》。  相似文献   

13.
"中医院西化"面面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玲 《医院管理论坛》2005,22(11):36-40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简、便、验、廉的特性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我国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发展传统医学”被写入《宪法》,全国各个县市基本都成立了中医院,中医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从诊所到医院的飞跃。但是,现在全国2800多所中医院办得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非常重视应用内治法治疗痔病。内治法大致可概括为8大法:即疏风法、利湿法、清热法、润燥法、凉血法、通下法、升举法、和血法等。方剂和药物很多,如以“泻火凉血”的代表方剂为《外科大成》的“凉血地黄汤”,仲景的“当归赤小豆汤”;以“清热、祛风、利湿”的代表方剂如《医宗金鉴》的“止痛如神汤”,《外科正宗》的“防风秦艽汤”;以“润燥、滋阴、清热化湿”为代表方剂如《外科准绳》的“脏连丸”,《医宗金鉴》的“苦参地黄丸”,《证治准绳》的“地榆丸”,《局方》的“槐角丸”等。这些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方剂对兰的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方剂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指定的,不仅注重局部治疗,还注重全身脏腑功能的调整以及对饮食结构和方便习惯的调整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相似文献   

16.
黄健 《现代养生》2011,(2):19-21
《巢氏病源》,即《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等撰写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该书在论述疾病病因、病理与证候的同时,论治不载方药而专附导引,是中医气功疗法体系基本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之导引有广、狭两义:广者包括动功、静功在内的整个气功,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经过漫长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驾驭于经验之上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即:可验汪性、呵重复性和真实有效性等,因此,它足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在受东方文明,或者说东方意识形态影响形成两千多年来(以《黄帝内经》的出世为界限),其认识理念的超前性和实践方法的先进性始终站在世界各种医学领域的最前沿,即便是在现代科学呵护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西方医学也永远无法与其相比拟。斟此,中医学是一门超越现代科学的科学,现就有关问题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茶为万病之药”,是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对茶的多功能保健作用的高度评价。中医学认为茶叶苦、甘,性凉,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苦能泻下,燥湿,降逆;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茅孽初萌,正得春生之气。  相似文献   

19.
彭勃 《家庭健康》2007,(2):46-46
从中医学观点来看,胆石症系由于肝胆之气郁结,继则血瘀化热与脾湿蕴结成肝胆湿热。由于本病发展过程错综复杂.临床需对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型论治。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也就是说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受人体整体调节的。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因此.中医治疗胆石症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临床科研的进步。开展中医临床科研,必须以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思维方式进行科研设计和研究,从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入手,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力求以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手段,探寻与体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