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脆弱在大学生自评负性生活事件与交往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医科大学)、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3所高校大学生,采用心理脆弱量表(MV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1?238例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63.94±19.06)分,心理脆弱(46.58±13.13)分,交往焦虑(34.95±9.58)分。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心理脆弱、交往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心理脆弱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呈正相关(P?<0.05),心理脆弱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交往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主要通过心理脆弱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交往焦虑产生间接效应,心理脆弱可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交往焦虑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的阶段.有关焦虑心理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焦虑倾向,过高的焦虑会对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前是-个相对特殊的时期,其所面对的应激相对于其他时期较多.诸如毕业时自主择业、社会向大学生提出的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等,使得他们忧心忡忡,焦虑情绪增强.因此,大学生毕业前产生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王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5):144-146
焦虑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它往往会导致大学生的一系列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发展,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丽  刘保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129-130
通过实验法对整群抽取的西北师范大学2010级387名大学生中的40名重度运动伤害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干预实验,对实验前、后的运动认知焦虑量表(CCTA-J)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及各项因子数据进行差异性统计检验,结果发现,自我认知干预对消除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具有积极作用,自我认知干预内容的制定是消除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泰安市大学生考研期间心理焦虑症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焦虑的防治对策。方法以泰安市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专业的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3份,有效率为94.7%。调查结果显示考研大学生焦虑的总检出率为30%。与非考研大学生比较,焦虑总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影响备考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结论备考研究生的大学生中焦虑情况不容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等方面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36%(366/82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9.88%(329/82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 < 0.01和P < 0.05)。有无抑郁、焦虑症状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怜悯量表、宽恕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我怜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和正念维度、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均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而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坚韧性维度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 < 0.05);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得分均为大学生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调适能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辅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辅导效果。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10例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用FNE、IAS、SAD三个量表,结合深度访谈对辅导效果全面评估。结果接受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后,成员在惧怕否定评价得分显著性下降,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改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难受的得分显著下降,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论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结合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霞 《中外医疗》2012,31(1):120-120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结合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探索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筛选出焦虑因子得分超临界值的学生6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一组对照二组进行为期6周的实验。实验前、实验2、4、6周分别测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结合运动锻炼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效果显著,且效果优于单独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6例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其中以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为主,通过采用心理治疗,积极引导、心理疏泄,使大学生心理异常得以恢复,由此可见在大学生中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以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综合性大学,女大学生的焦虑标准总均分值要稍高于男生,而只有单一性别的女大学生焦虑状况是否也是如此,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女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她们焦虑心理状况,了解女子大学学生焦虑心理实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女子大学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其他综合院校学生相比焦虑心理水平一致,影响焦虑状态因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建议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其心理焦虑,帮助她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