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健  周义录  范霞 《安徽医药》2013,17(6):1035-1037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2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贝前列腺素钠20μg每日三次及西洛他唑口服(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 bid);对照组仅给予均给予口服西洛他唑(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bid);两组受试者均据病情予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总疗程24周。观察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下肢间隙性跛行、疼痛、麻木感及溃疡倾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其中实验组前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西洛他唑相比,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芳  张丽华  王梅 《河北医药》2009,31(14):1749-1750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血流变、足背动脉血流量、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文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647-2650
目的研究脉管复康片联合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贝前列素钠片,1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脉管复康片,8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最大行走距离、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94.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最大行走距离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复康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临床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全血黏度、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踝肱指数( ABI )、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下肢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通与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单纯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采用血栓通+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3.33%;治疗组溃疡面积、创面新鲜肉芽增加数、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踝-肱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复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坏疽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x2=11.069,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 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2)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确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2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西洛他唑(CLT)组和联合治疗(HBO+CLT)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地尔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共21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及下肢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明显改善,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具有改善糖尿病下肢循环的作用,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张亮 《中国药业》2014,(10):86-8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有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邓磊  黄朋  黄成  梁云  谢丰松  陈传亮  吕朝阳 《安徽医药》2020,24(8):1581-1584
目的探讨强化负压封闭引流(VSD)方案辅助高压氧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病人近期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6月随州市中心医院收治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病人 86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在高压氧疗基础上加用常规 VSD辅助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疗基础上加用强化 VSD方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足部症状评分、溃疡直径、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及随访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愈 14例,有效 18例,无效 11例,观察组治愈 21例,有效 19例,无效 3例,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部症状评分、溃疡长径、溃疡短径、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随访 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 11.62%(5/43)观察组复发率 0.00%(0/43);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739,P=0.009)。结论强化 VSD方案辅助高压氧,疗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修复,增加足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加快神经传导,且在降低远期复发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心痛Ⅱ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用中药"心痛Ⅱ号"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四妙勇安汤治疗的效果及药学。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的60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组,西医药物单一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组进行了四妙勇安汤联合西药治疗干预。比较两组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相关评分、踝肱指数以及最大的行走距离、血小板监测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组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的相关评分、踝肱指数以及最大的行走距离、血小板监测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西医药物单一治疗组有优势,P <0.05。结论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四妙勇安汤联合西药治疗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其血小板监测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踝肱指数和最大行走距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5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5例志愿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健康组,均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受检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内膜增厚、斑块、狭窄等发生情况以及下肢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血管内斑块、血管狭窄发生率略低,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下肢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应用彩超检查可准确显示患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内膜增厚、斑块、狭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等情况,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脉管炎症状彻底消失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和休克及复苏时的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为踝部足背动脉血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外科住院病人中选择190例患者,儿童组、12~70岁组和老年组各5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和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复苏组40例,监测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79kPa和0.67kPa、2.93kPa和0.80kPa。轻、中度休克和复苏过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复苏基本成功、血压恢复正常时两部位血压相关性仍高度显著。结论:该法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无心血管疾患的双上肢同时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和指导治疗是合理的,可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在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实施控制性复苏期间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真实评估机体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为糖尿病组,共51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量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踝臂指数(ABI).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因素与下肢动脉发病的关系:腰围身高比(wHtR)、HbA1c、LDL-C、HDL-C.结果:糖尿病组血管管腔内径、IMT、足背动脉血流速度、AB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wHtR、HbA1c、LDL-C升高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相关(P<0.01或P<0.05),HDL-C升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相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wHtR、HbA1c、LDL-C、HDL-C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对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术后上升为(0.73±0.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占整体的39.13%。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溃疡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ABI、溃疡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红光治疗仪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效果好,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上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