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与汤剂联合用于脾胃湿热型胃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6例脾胃湿热型胃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2例。汤剂组单纯内服中药治疗,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与汤剂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汤剂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汤剂组(P<0.05)。治疗后汤剂组总有效率为85.48%,明显高于针刺组的69.35%(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汤剂组的85.48%(P<0.05)。结论:采用针刺与汤剂联合治疗脾胃湿热型胃痞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或汤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益气消痞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胃复春片治疗,联合组接受益气消痞汤+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脘胀满、饮食减少、喜暖喜按及嗳气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消痞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胃脘灼热、口臭口干、纳呆及渴不欲饮)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胃脘灼热、口臭口干、纳呆及渴不欲饮等中医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效果优于单纯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胃调脾方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武陟济民医院儿童康复科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西药治疗组(单独治疗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胃调脾方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固体排空时间、临床结局、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苦口干、恶心呕吐、身重困倦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45/5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嗳气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5/50),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13CO2峰值(Cmax)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胃半排空时间(T1/2)和延迟相时间(Tlag)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胃固体排空时间短于单独治疗组,结局指标量表(PRO)、简易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清胃调脾方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84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1次,加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疗程均2周.观察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FD的症状,较单用莫沙必利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枳术丸加减及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枳术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脘痞闷、纳呆、脘腹胀、恶心、呕吐、早饱以及嗳气等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术丸加减及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合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64例。常规组给予中医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胃痛、泛酸、嗳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布振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0):1410-1412+1416
目的 分析健脾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98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胃动力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脘腹痞闷、善太息、胸胁胀满、嗳气吞酸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血管P物质水平,胃运动节律,胃半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肝胃不和型FD疗效确切,并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该院门诊就诊的24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上腹隐痛、食后胀满和嗳气反酸情况,胃镜下炎性反应恢复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上腹隐痛、食后胀满和嗳气反酸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下炎性反应治疗后有效率为94.16%,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疗效优于西医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取胃俞和中脘、足三里和太冲各为一对穴,接电针仪30 min,每日1次;西药组口服654-2等消炎、止痛药物.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胃脘痛、上腹胀、嗳气、泛酸、纳呆少食等主要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电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胃镜检查,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电针组中重度患者的例数明显少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6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6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胃脘痞胀、胃脘疼痛、嗳气频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77-2578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DGP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0例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和四磨汤,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经过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胃部胀痛、上腹疼痛、早饱厌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四磨汤比采用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更显著,临床上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应用胃动康治疗可能获得一定的疗效.目的观察胃动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并与吗丁啉的疗效进行对比.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校医院中医科,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对象选择2001-04/2005-12重庆师范大学校医院和重庆市中医研究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n=30)男20例,女10例,年龄31~58 岁,病程0.5~26 年.②对照组(n=30)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9 岁,病程0.5~20 年.所有患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口服胃动康水煎剂(由厚朴、枳实、槟榔、大黄、柴胡、白术、石斛组成,100 mL/瓶,含生药100 mg,由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制剂室提供),3次/d,30 mL/次;对照组用吗丁啉,10 mg/次,3次/d.用药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疗效评价、生活质量得分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疗效评价、生活质量得分及安全性比较.结果6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上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上腹痛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③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 01).④SF-36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⑤安全性评估治疗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胃动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胃康合剂联合穴位压豆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9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胃康合剂联合足三里穴位压豆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病理(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积分、临床症状(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食减少)积分的变化,以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下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胃康合剂联合穴位压豆能够有效逆转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肠上皮化生,缓解炎症程度,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6-01—12收治的CSG肝胃不和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痛、反酸、嗳气、呃逆、次症5项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胃痛、反酸、嗳气、呃逆4项主症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2.0%,对照组复发率1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结合常规西药治疗CSG,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且作用时间长,复发率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CG)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4例C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积分及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CG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温胆汤对胃痞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脾胃湿热型胃痞病患者,将其分为A组53例、B组53例、C组54例。A组采取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B组采取温胆汤加减治疗,C组采取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小便短黄、痞满、大便稀溏积分。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B组显著增高,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显著增高(P 0. 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C组治疗后总积分较A、B组显著下降,而B组治疗后总积分较A组显著下降(P 0. 05)。相比治疗前,3组患者治疗后4周小便短黄、痞满、大便稀溏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 0. 05),且B、C组治疗后3项积分较A组显著下降(P 0. 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4周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痛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 0. 05),而3组患者治疗后胃痛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口干口苦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且C组积分较A组显著下降(P 0. 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3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温胆汤加味对脾虚湿热型胃痞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49%、95.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150例患者给予枳实消痞散加减治疗4周,并随访6个月.结果:总显效率68.0%,总有效率92.0%,复发率仅6.5%;各症状疗效以上腹部饱胀疗效为最高,厌食最低,两者间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上腹部疼痛、烧灼的疗效尚好,分别与厌食间有效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枳实消痞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见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尤其上腹部饱胀、疼痛、烧灼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滋胃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胃饮,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及胃黏膜炎症指标[白介素-11(IL-11)、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胃黏膜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8~+和CD_4~+/CD_8~+)。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治疗6周,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如胃脘隐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和次要中医症状积分如恶心呕吐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黏膜炎症指标和胃黏膜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胃饮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