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瘀血导致小儿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理论依据。外感和内伤是导致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均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造成瘀阻脉络,进而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在肺则宣肃失常,在脾则水湿内停,在肾则元阳虚冷,失于摄纳,均可导致鼻窍失养,诱发小儿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2.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本文为了使病因及气血津液内容掌握的更加准确,能够与临床实践进行密切的联系,具备辨证的技能,这里就病因及气血津液内容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津液不化,水湿内生,清气上逆而为吐,浊气下注而为泻。因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  相似文献   

4.
气血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首先"气能行血",因为气具有推动的作用,可以促进血在我们体内正常运行,防止血液在脉中瘀滞,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理论之来源.同时人体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要靠血液来滋养,血不断为气的生成提供精微物质,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共同维护着脏腑机能的运行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经络整个机体营养供给的重要脏器。饮食的摄入靠胃气的受纳腐熟,脾气的输布运化作用,输布到机体各个部位,使气血充盈,营卫调和,阴阳相济,身强体健,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津液不化,水湿内生,清气上逆而为吐,浊气下注而为泻。因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从健脾和胃法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经络整个机体营养供给的重要脏器.饮食的摄人靠胃气的受纳腐熟,脾气的输布运化作用,输布到机体各个部位,使气血充盈,营卫调和,阴阳相济,身强体健,故日: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篇日:"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度以为常也."详细阐明了脾胃在食物的消化、输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成药的老药新用工作的开展较为普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人参健脾丸:功能健脾养胃,消食除胀,主治因脾胃虚弱而致消化不良症。杨氏用其治疗粉瘤取得了显著效果,并认为粉瘤属中医“痰核”症,乃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所致,本品能益气健脾,脾气健运,津液得行,痰湿无由以生,瘤核自然得消。 2.大活络丸:为治疗中风偏瘫之要  相似文献   

9.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病并发痿症、痹症”的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受损,络脉空虚,外邪入中经络,络脉痹阻致瘀;消渴病阴虚燥热,内热煎灼津血,血液粘滞,络脉痹阻亦可为瘀;消渴患者多为痰湿体质,加之肺燥、胃热、肾虚使津液输布失常,停积为痰,致瘀血内阻。瘀血、痰浊阻于脉络,脉络失养而发本病。治疗以“通络”为基本原则。临证再分别施以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温阳行气、祛痰化瘀等法。  相似文献   

10.
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学研究人体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与脏腑、精、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作用的学说,气、血、津液是中医学重要概念。空气的发现证实了"气"的存在,血气分析证实了血液所含气体,以及气体在血液中重要作用。从哲学范畴看,气血津液学说-空气-血气分析是认识过程的完善过程,空气-血气分析是气血津液学说的具体解读,认识到气血津液学说-空气-血气分析是认识过程的完善过程,阐明了中、西医之间的重要理论障碍,沟通了中西医医学,使之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身的血液,贵在于流。循于脉道之中,周流全身,以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濡润四肢百骸。一有抑郁,便如同沟渠中的淤泥,经隧中的垢滞,泣不能流,滞不能动。则为瘀血,瘀结不散而形成疾病,祖国医学统称为瘀血症。 产生瘀血性头痛不外乎三条:一是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规律被破坏,彼此之间处于紊乱状态;二是损伤或破坏“行有经纪”的常度;三是血液的性质发生改变。由于这些原因致使“以奉生身”的血液,变成  相似文献   

12.
正"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即通过胃气的通降作用,使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而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通过这种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让它们的运动符合脏腑的气机变化规律。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时就已流传于世。其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院内科1983年1月至12月60岁以上老年病人286例中西医临床资料分析,得出老年病的下述临床特点。一.老年病以虚证多见,并常累及多个脏腑。老年人脏腑机能衰弱,常患某些慢性病,久病气血津液多有亏虚,五脏六腑之精血耗伤。由于肺脾之气常衰,肝肾之阴多亏,而使脏腑功能失调。脾虚不能化生精微以生气血,阴液之源匮乏而致阴虚(气阴两虚),阴虚不能化气,加重气虚,气血输布不畅(气虚血淤),  相似文献   

14.
苔糙与苔滑 苔糙与苔滑都表示舌苔湿润程度的变化,在中医望诊中,舌苔的润燥可以表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盈亏情况。舌苔干燥、粗糙刺手,称为“糙苔”。舌面水分过多,舌质淡白,望诊湿润光亮,伸舌时水珠欲滴,扪之湿滑,称为“滑苔”。这两种舌体都提示体内存在津液的代谢及输布障碍。  相似文献   

15.
正有的人明明感到口渴却并不想喝水,还有的人即使喝了不少水却总觉得不解渴。其实,口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体内缺水,及时补充水分即可缓解口渴;二是体内并不缺水,而是由于淤血阻滞使得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津液不能上承至口故而口渴。中医认为,人体水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肾气的蒸化和调控、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等脏腑生理功能协调配合来完  相似文献   

16.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由津液所化生,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说.人是要经常流汗的.气温高会流汗,体力劳动会流汗,吃辛辣的食物会流汗,有时受到惊吓也会发冷汗.上述表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平衡的功能.而虚汗是非正常原因的流汗.  相似文献   

17.
妇科部分     
<正> 1、为什么说气血是月经、胎育、哺乳的物质基础? 答:因为月经的主要构成是血,而血的运行又依靠气的功能活动来维持、推动,如气郁可致血淤,经血不通,气盛可致经血逆乱等。胎儿在母体中所以能够生存,主要是依靠母体的气血供给营养,母体健壮,气血旺盛,则胎儿发育正常,所以说气血是胎儿成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乳汁是以血为物质基础的,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之说,乳汁的通畅又是依靠气来维持,因此说气血是哺乳的物质基础。 2、胞宫与冲、任二的脉关系如何? 答:胞宫与冲、任二脉相互联系十分密切。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冲脉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为血海。只有冲脉精血充盛,血海才能满盈,才能维持正常胞宫生理功能。任胞起于胞宫,出于会阴,受肾气支配,为人体养妊之本,  相似文献   

18.
正有的人明明感到口渴却并不想喝水,还有的人即使喝了不少水却总觉得不解渴。其实,口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体内缺水,及时补充水分即可缓解口渴;二是体内并不缺水,而是由于淤血阻滞使得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津液不能上承至口故而口渴。  相似文献   

19.
赫凡 《自我药疗》2014,(11):70-71
其实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来止渴,就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相应经络的气血循环,从而渊整相应脏腑的功能,而改变人体津液的分布与代谢,使津液向上布散于口中而达到止渴的目的。胃肠热盛内庭、合谷、足三里、复溜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的意思,是治疗各种热证特别好,能够泻火,也就是说这个穴位具有很好的清泻阳明胃经火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往往以邪实正虚为其病机要点,正虚往往是体内精、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不足。邪实常见体内水湿内停,气郁痰凝,寒凝血瘀。而积聚、肿块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发展,又会影响体内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而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肿瘤治疗原则上,除扶助正气外,攻邪法必不能偏废。然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已经过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失败,已处于病程的最后阶段,在正气已经极虚的情况下,需不需要攻邪?如何运用攻邪?临床颇为棘手,笔者从近几年的病案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提出几点,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