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丹溪对鼓胀深有研究,病因论述精当,病机上提出湿热壅滞之说,并针对病机提出了“大补中气、行湿为主”的治疗大法,临证中灵活变通,注重求本;重视调养,从缓图功.该文对朱丹溪鼓胀论治的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颈椎相关疾病为例,介绍了刘立志教授的临证治疗经验。刘立志教授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肌肉、关节病变,尤其善用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在推拿临证中,注重“审症求因,辨证施治”,提出脊柱治疗整体观、颈腰同治和治脊从督的思想,强调“筋骨并重”的核心理念,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在传承中医特色手法的基础上,进行整脊手法、治疗思路的创新,为临床治疗颈椎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新安名医程六如,先以疡科名闻乡里,后兼擅内幼诸科。笔者以古籍文献梳理的角度,从医理医论、病证结合、临证疏方、刀针诸法等方面,对其外科医著进行研究探讨,认为程氏在中医外科诊治方面,医理精深、深求实学,慎思明辨、方脉精细,兼擅内外、功底扎实,更能凸显新安特色,对后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夏黎明教授治疗宫颈癌晚期患者秉承治病求本的理念,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认为宫颈癌根本病机为"正虚邪盛",治疗中尤以"后天之本"的脾胃为根本。临证擅长从脾胃入手,健运脾胃之气,振患者正气以扶正祛邪。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同时提倡中西医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在实现对肿瘤病灶快速控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张国海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教授学术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张师从医30年,勤求博采,灵活多变,不拘于一证一法,临证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张国海老师运用温清饮治疗湿疹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色,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精确的辨证是有的放矢治疗措施的前提,只有通过"谨守病机"才能够达到精确辨证,因此"谨守病机"是治病求本的关键所在,在临证过程中,如果能明辨病机,辨证施治,通常在临床实践中可获满意的疗效。笔者在临证见双下肢紫斑1例,在辨证论治方面颇有体会,汇报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战备训练牵引军民融合式医院持续发展路子和方法。方法在机制上求创新,建立健全编制外的医院管理策划中心,树立医院形象,打造品牌效应;在观念上求转变,战备训练与乡镇卫生院融合,组建属地战时卫勤保障组织;在技术上求输出,医疗协作与县级医院融合,对县医院给予技术支持;在特色上求突破,军民协作与企事业单位融合,走军民共建共赢之路;在能力上求拓展,全民医保与县、市医保新农合融合,建立健全各级医保组织与医院的军民共建关系。结果通过以上策略,军民融合机制让军队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结论走军民融合式共赢发展路子,领导重视是关键,政府支持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要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及现代时间医学文献,对中医时间医学中几个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主要收集了从1998/2004有关时间医学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有近400篇。综合各家所述,参以历代时间医学有关论述综合归纳分析。结果:①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问题:中医时间医学应汲取现代时间医学研究成果,并展开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综合节律的可靠性,应用性,并不断修正之。现代医学则应结合中医综合节律的方法与成果,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求其共性,加以综合归纳。②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中医之一病含西医之多病,西医之一病含中医之多证,临证时不可不辨。因此中医时空治疗亦应注重辨证施治治病求本。③时间取舍问题:在研究中医时间医学时切不能简单地将十二时套用24小时,也不可将十二时固定搭配十二辰。因此,为了时空医学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十二时的时阈相对定点。④节律取舍问题:由于同一个疾病,它的阶段性不同,其病理节律也不相同,则其投药施治的时间亦异,因此,临证时必须辨时求本。⑤“时不可违“与“舍时从证问题:即医者必须遵循时空规律来诊治疾病,在临证时切不可不顾时空观而任一处之,但是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故在临床施治时切不可盲目夸大时空因素的作用,因此,业医者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结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两者不可偏废,应予互补。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和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合并关节疼痛者较为常见.笔者经20余年临床观察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关节疼痛者,亦归属中医痹证范畴,有属湿热者,有属血瘀者,有属肝肾阴虚者.医者临证,当根据患者脉证表现分析病机、求本识源、审证求因、标本兼顾、辨证论治,既要治疗并发症,又要治疗原发病,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启庭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临证之时既喜用专方专药(川芎、党参、蒲公英),又强调辨证施药,随证加减;还重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11.
中医时产医学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要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及现代时间医学文献,对中医时间医学中几个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主要收集了从1998/2004有关时间医学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有近400篇.综合各家所述,参以历代时间医学有关论述综合归纳分析.结果①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问题中医时间医学应汲取现代时间医学研究成果,并展开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综合节律的可靠性,应用性,并不断修正之.现代医学则应结合中医综合节律的方法与成果,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求其共性,加以综合归纳.②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中医之一病含西医之多病,西医之一病含中医之多证,临证时不可不辨.因此中医时空治疗亦应注重辨证施治,治病求本.③时间取舍问题在研究中医时间医学时切不能简单地将十二时套用24小时,也不可将十二时固定搭配十二辰.因此,为了时空医学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十二时的时阈相对定点.④节律取舍问题由于同一个疾病,它的阶段性不同,其病理节律也不相同,则其投药施治的时间亦异,因此,临证时必须辨时求本.⑤"时不可违"与"舍时从证"问题即医者必须遵循时空规律来诊治疾病,在临证时切不可不顾时空观而任一处之,但是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故在临床施治时切不可盲目夸大时空因素的作用,因此,业医者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结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两者不可偏废,应子互补.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和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痛经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发生在女子月经前后或月经期的小腹疼痛和腰部疼痛。其病因多,伴随证候也较多,有的甚至病情顽固,辨治棘手。中医辨证如何应对才能辨中肯綮、提高疗效?笔者遵循《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旨,经过多年临床研究探索,以辨病识病与辨证求因、审察总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高血压为例,探讨适合中医特点的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20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归类、分析制表,通过统计分析处理以了解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关系,根据各中医证型采取不同的辨证调护措施。结果:痰湿壅盛证患者发病与性别有关,男性患病者多于女性,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能与男性患者吸烟及饮食习惯有关;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病数有显著性差别,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者多于60岁以上的患者(P0.01),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年龄大于60岁患者多于60岁以下的患者(P0.01),这与脏腑功能衰退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病程延长,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者增多,表明随病程延长气血津液大量耗伤。由此制定和拟定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路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结论: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路径符合临床需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肛肠病专科临证中,以治病必求本为原则,用反治法治疗肛肠病,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导师张兰从医近30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对汗证有独到认识,并善用经方,临床收效显著。中医里的汗证分为自汗、盗汗。自汗是指白天时时出汗,动则尤甚,常由于气虚引起。盗汗是指夜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常由于阴虚引起。西医则认为汗证多由植物功能紊乱,或者甲亢等内分泌异常导致。而导师认为,治病重在求本探源,汗证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密切相关,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1):57-58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 ,多见于中老年人 ,除年龄因素外 ,较长时间的颈部不正确姿势可为其诱因。该病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和椎体骨质增生性病变 ,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的 ,临床多表现为臂丛神经痛。从中医理论来讲 ,颈椎病的形成主要与两方面有关 :一是由于肝肾阴虚 ,筋脉失养 ,外受风寒之邪 ,寒凝经络 ,导致手臂疼痛 ;二是由于虚阳上扰 ,风阳内动所致 ,以手臂麻木为主。以上二证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此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经明确诊断 ,即应采取有效方法积极治疗。1 治疗原则1.1 治病求本 所谓求本 ,即在准…  相似文献   

17.
对《王仲奇医案·不寐》中三则医案进行分析,探讨新安医家王仲奇先生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以及辨证特色。认为先生治疗不寐,于脏腑来讲,尤其重视心、肝、肾三脏;临证时明辨标本缓急;在面对女性不寐患者时,又常联系妇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善用介、石类药物,以重镇安神、平抑肝阳、滋阴潜阳,辅以酸甘之药以养阴清热。学习先生临证经验,可以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戴思恭(1324—1405年),明初御医,著名医家,字原礼,号肃斋。著《证治要诀》12卷,《证治要诀类方》4卷与《推求师意》2卷等。戴氏位居庙堂、名被泽野,采求经旨、承丹溪衣钵、私淑众家之长,被誉为"明代医学之冠",其于咳嗽,新见旁出、治法圆活、颇值观鉴,该文疏证戴氏著作《证治要诀》[1]与《推求师意》[2],阐析戴氏对咳嗽的辨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DKD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胡顺金主任从六经辨证着手,辨治DKD总结为太阳郁热证,阳明腑实,少阳枢机不利证,太阴腹痛证,少阴热化证,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等六方面证型,以此指导临床诊疗用药,并附具体案例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胸痹是以胸膺满闷不舒、疼痛,甚则左胸疼痛如绞,彻背引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叶天士系新安流派的代表性医家,而《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反映了叶天士主要学术特色。通过《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胸痹的医案进行分析,明确了叶天士治疗胸痹基本思路,以通为要旨。阴寒凝结证遵从仲景法,辛温通阳;痰浊闭阻证擅用苦辛通降法,疏理气机;瘀阻脉络证创"久病入络"说,长于活血通络法,且善用虫药搜络剔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