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炎治验     
肾炎主要表现为周身浮肿、尿常规异常,大抵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病的范畴。若浮肿不明显,仅为尿常规异常,则属于虚劳病的范畴。若其合并尿毒症,则可从关格中求治。脾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之功,制水之用;肾为先天之根,具有温煦之力,蒸腾之能。若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肾阳衰惫,不能主水,皆可致水湿横溢发为水肿。脾主升清,肾司蛰藏,脾虚则不能升清,肾亏则精藏失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大有裨益,兹将体会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病因与脾肾素虚,过劳所伤,外邪久羁密切相关。肾病综合征的病位主要应抓住脾肾两脏。若脾虚健运失司,则水湿潴留为患。反之,水湿又易困阻脾土,中医学称之为“脾恶湿”,“湿困脾土”,如此恶性循环,水湿难以祛除。若为肾气、肾阳虚衰,则主水无权,关门不利,以致尿少水肿。同时在水停之时,还应注意水、气、血三者失调的状况。水停可以引起肺、脾之气的壅滞,水病及血还可导致瘀血内停,如妇女患者的月经闭阻,肾静脉血栓及高凝血症。难…  相似文献   

3.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4.
<正> 肾虚补肾,古有定法,然朱丹溪主张“补肾不如补脾’(《格致余论》),陈修园又提出“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均有偏颇,若改为补肾应佐补脾,则较为得体。试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论述:1 生理病理,导出此法1.1 精藏于肾,脾为之资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充养,后天之精也依靠先天之精的作用才能不断生化,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其精气还需脾胃水谷之精不断生化和充养。《内经》: “肾合精于脾”,《血证论》:“人之既生,以后天生先天,全赖中宫输精及肾,而后肾得补益”。1.2 水主在肾,制则在脾肾主水,司水的了阖。但这种开阖作用,有赖脾气加以制约,若脾气虚弱,一方面因不能运化水液而产生水湿,另一方面则肾水失去约束而在体内妄行。《景岳全书》:“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此意。1.3 肾主纳气,脾为枢纽《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气逆于肺而为喘。然脾胃“为.  相似文献   

5.
提气排石法治疗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临床观察中认识到,肾结石病人多本虚标实,故拟用提气排石法,以补中益气汤治本,合金钱草、青木香、薄荷治标,效果满意。1 病机发微肾结石的发生,始由于脾胃气虚和肾阳不足。脾主运化水谷、水湿,有升清降浊之功;肾主水,为胃之关。中气不足则升清降浊失常;肾阳虚则胃之关隘亦失于通畅。肾气气化功能失常,中焦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则肾水积滞不畅,水湿浊气沉积为石。现代医学亦认为肾结石因肠道功能紊乱,吸收障碍,所致钙代谢功能异常而致。肾结石既成,将加剧气化水湿代谢困难,导致气机阻遏,脉络不通而发生绞痛。腰为肾之府,故首见腰痛;中气虚陷故见坠痛;气虚固摄功能失权则尿频急;若伤及脉络则发生血尿。根据临床观察,肾石绞痛多在劳倦后或运动中发生。劳倦伤脾,动则耗气,此亦与病机相符。肾石形成与胆石之因于脾胃虚弱、肝胆  相似文献   

6.
开鬼门洁净府在眼科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鬼门,洁净府”是治疗水肿病的基本方法,“开鬼门”意指发汗,“洁净府”意指利小便。由于眼睛的生理特点和病理表现,苏藩老师常将“开鬼门,洁净府”应用于眼科临床,现介绍如下。1理论依据“水肿病”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疾患。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即调水在肺,制水在脾,主水在肾。肺气失于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因此,水肿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多为阳不宣畅,阴无以化。苏藩老师认为“湿在表者汗之,湿在中者利之,湿在下者攻逐之”,凡眼科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及“腰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由于外邪侵袭,邪气久羁,内伤脾肾,而导致脾肾阳虚水湿停蓄所致。《诸病源候论》说:“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皮肤而全身肿满。”《素问·至真要大论...  相似文献   

8.
李光跃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感受外邪、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聚发为水肿.  相似文献   

9.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病与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困脾或脾虚不运,则精微不荣全身而下陷;肾主蛰藏脏腑精气,水气伤肾,肾蒸腾气化无力,肾失固封,则精微下漏于尿中。基于此,调理脾肾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慢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1].笔者体会,由肝硬变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十分密切.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气滞血瘀,血瘀化水,不但引起积聚症瘕,且伤及脾肾,致脾失运化,肾失输化,则致水湿停聚而成鼓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寒热虚实.治疗上根据个人的临床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症,病机基础为脾虚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运化失常则生湿,湿盛则濡泻;脾主升清,清阳不升,清气在下则发为泄泻,本文介绍根植于脾虚,从健脾除湿、疏肝理脾、升阳举陷角度治疗脾虚泄泻验案一则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脾属土,肾属水,依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应是“脾土”克”肾水”。但脾有燥湿之分,脾土属湿土(胃属燥土),湿土不能制水,因为水湿不能制水,相反更能助水。“命门”位于下焦,其气与肾相通,乃原气之本源和维系之所。命火旺,人体生长发  相似文献   

13.
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气、水、瘀、虚"4个方面的调节,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辨证 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意辨别以下要点. 1.1 辨脏腑 中医认为"鼓胀"之病,其病理演变过程,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基本规律可概括为3个方面:其一,病起于肝,累及于脾,因肝及脾的病理机制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克脾犯胃,水湿不得运化,阻滞气机,水停气滞则成鼓胀;其二,病起于脾,累及于肝,而脾及肝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嗜酒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湿浊不化,中气壅滞导致肝郁;另一方面是因寒邪、冷食积滞等损伤脾阳,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不利而成肝郁;其三,肝脾病变累及肾,一是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二是肝病及肾,肝气不疏,肝木反侮肾水,而导致肾阴虚.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臌胀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肝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脾、肾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运化转输,则可水消胀减,同时补益肾脏;全程运用活血化瘀法,血脉通畅则腹水自消;配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肺主治节主水,通调水道,肺气壅塞则上窍闭而下窍涩,可加剧腹胀...  相似文献   

15.
“痰”辨     
所谓“痰”为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临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可根据临床表现而判定,而有形之痰则是我们常说之“痰”。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痰,广义即为痰饮,狭义即为痰,乃是肺、肺系的产物。一般稀薄者为饮,粘稠者为痰,痰之来源与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而且与三焦气机也有联系。肺主治节,能调水道,感受外邪,肺失宣肃,肺津凝聚成痰,而且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受损而致虚弱,则运化无权,水湿内聚,凝而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肾司开阖,主水液蒸化,水湿上泛,可聚而成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水谷不化精微,也可生湿成痰。  相似文献   

16.
杨爱华 《河北中医》2000,22(3):228-229
肾水为五水之一 ,以腰痛、排尿困难、腹大而脐肿、阴部常有水湿渗出、足肿畏冷、面形消瘦为主要症状。多因脾肾虚弱 ,不能化气行水而成。肾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肾功能不全引起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而致的尿毒症症候群。本症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笔者结合肾水证治的临床 ,予以探讨如下。1 阳微为肾水发病之因祖国医学认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脏腑主要有肺、脾、胃、肾、三焦、膀胱等。肺主气 ,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功 ,故称肺为“水上之源”;水谷入胃 ,由脾运化水湿 ,转输水谷之精微 ,故称“其制在脾”;膀胱具有贮藏津液、…  相似文献   

17.
闫璞  张宁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39-1242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病位不仅与肾相关,而且涉及心、肝、脾、肺。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肺脾肾三脏均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水液代谢失常相关。心主生血、主行血,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脉瘀滞及气血亏虚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因此,在糖尿病肾脏病辨治中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各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痰饮水湿的停留部位、外感及内伤的病因及诱因进行病位、病性的多方面辨证分析,针对性更强,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功。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1985,(2)
一、解释“诸湿肿清,皆属于脾”此句经文的病理含义。(10分) 答:脾主运化,包括水谷、水湿两方面。若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劳伤过度伤脾,脾失健运,均可致水湿停聚。如水溢肌肤则肿。湿阻中焦,浊气不降则胀满。所以凡是水湿潴留所引起的浮肿、胀满等病  相似文献   

19.
鼓胀,根据其特征表现,多可归类于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腹水,其病位主在肝脾,久则及肾,其致病之因虽多,但基本病机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鼓胀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各期气、血、津液之偏盛均有所不同,鼓胀初期,多以气滞、水湿为主,故应注重于行气利水;病至中期,多兼有血瘀,故应注重于活血利水;晚期,损及肾阳,阳气亏损,水湿不化,故应注重于益气利水,佐以温补阳气。因此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对鼓胀进行分期论治,可为其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傅玉素 《新疆中医药》2006,24(4):101-101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虚劳”、“关格”、“肾风”、“癃闭”等范畴,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正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所涉及的脏腑有脾、胃、肝、肾、心、肺、膀胱等,但究其侧重则为脾肾虚衰。邪实,据不同阶段,有外邪、水湿、痰浊、湿热、瘀血、动风诸端,而常以湿浊贮留贯穿疾病始终。关于浊邪的产生,中医学有“脾旺不受邪”、“肾主藏精泻浊”之说,脾在生理上主司运化,即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健旺则水液通过脾的转输及肺的肃降,下达于肾,并在肾气的作用下,吸收水分的精微,其余为尿液入达膀胱,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