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英译研究是中医英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众多研究者从语言学、哲学、美学、符号学、生态学等多重视角对《内经》英译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研究视角虽详略不同但相互间亦有借鉴,且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对《内经》不同译本的评判亦各异。故以近10年来《内经》英译研究为契机,旨在以跨学科的形式,探讨《内经》英译研究正由西方翻译理论视角向国内回归,研究视野的多维、整合发展,必将会使《内经》的英译研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中医学治则治法有着丰富的论述。治则治法是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亦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对《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相关内容的英译进行系统研究。对此,笔者试图对《内经》不同译本中治则治法学说相关术语或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德国功能派学者诺德提出的"纪实性翻译"和"工具性翻译"为视角,探讨《内经》重要治则治法术语或条文的英译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先秦以前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经》中的隐喻观启蒙于古代"取象比类"思维,其隐喻之"本体""喻体""喻底"相较其他文献又具有强烈的中医语言特色,造成《内经》翻译工作的复杂化,给外国学者对《内经》理解与学习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分析隐喻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比较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译本,总结出类比推理、本体补偿,精确描述、喻体直译,重视文化、喻底意译3条翻译策略,以期为指导中医经典文献的英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蕴含丰富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这些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是《内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之一,而且涵义深奥丰富。根据"神"所在的具体语境和搭配词语,分析《内经》中"神"的涵义并将"神"进行词性分类,如名词类、动宾类和形容词类。基于《内经》李照国英译本和Ilza Veith英译本,对"神"的语境差异化翻译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两个英译本对"神"的翻译策略,总结"神"的语境差异化英译方法,使用既有的"普通语言对应词"、借用汉语拼音音译加注释和词性转换法翻译,以期对中医文化术语的英译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这些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邪"是《内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之一。根据"邪"所在的具体语境,分析《内经》中"邪"的含义,并对"邪"进行词性分类,即名词类、动词类、副词类和助词类。基于《内经》李照国英译本、Ilza Veith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对"邪"的语境差异化翻译进行实证研究,比较3个英译本对"邪"的英译策略,总结"邪"的语境差异化英译方法:使用"自然对应词"、使用"等化性对应词"和借用汉语拼音音译加注释,以期对中医文化术语的英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随着国际交往的加强,中医药逐渐走向世界,中医英译成为了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与此同时,《内经》的英译本也获得了国内外研究者及学习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目的论对译者在英译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译者英译《内经》的目的在于告诉预期接受者,这是一本什么书,书中探讨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要把书中所记载的信息准确、全面地传达给他  相似文献   

9.
探讨《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所载“筋”的内涵意义及英译策略。《内经》中可见大量关于“筋”的描述,其中,“筋”的出现可分为单字和多字两种情况,在考究多个《内经》英译本的基础上,探讨《内经》中“筋”的内涵和英译策略。研究发现“筋”字含义深厚、内涵广博,可根据上下文语境译为sinew、tendon、Jin、vein等,通过探讨“筋”的英译策略,总结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可采取音译、音译加括号夹注两种形式较为完整地实现医学信息的传递,以期为中医药术语英译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摇摇《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书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中医典籍,其英译研究对于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以及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在为数不多的《内经》译者主体性研究当中,大多数围绕译者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双语能力、翻译策略等主观因素对译文的影响,而忽视对译者开展翻译活动的社会历史语境、时代主题、诗学规范等客观因素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委婉语因与民族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密切联系,其翻译一直是英译研究中的难点。以关联-顺应模式为指导,对认可度高、有权威性的两译本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内经》中委婉语的翻译对策:注重中医文化特色时可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为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可在概念上对等转化、合理意译;委婉语含义与西医术语对应时宜简单直译,旨在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丰富和完善中医英译。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巨著,目前已有十多个译本,其中,李照国翻译之版本影响较大。从多个角度着重讨论李氏译本中括号的使用情况,旨在提出问题,引发广大《内经》译本研究者的讨论,推动《内经》英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曲倩倩  许辉 《河南中医》2016,(8):1309-1311
目前,《黄帝内经》英译的研究重点从题名、篇名、名词术语的译法发展到修辞格以及语篇连贯性等。随着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给《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素问》的英译本数量较多,共有9部,这或许也是《素问》在译文对比中更受青睐的原因之一。2000年—2013年,大部分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都以研究《素问》的英译本为主,从事《灵枢》英译的研究者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对《灵枢》的英译本研究需要增加研究的力度。《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开展10多年以来,研究者们将多种翻译理论灵活运用到单个译本研究或多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之上,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传统的翻译批评理论多关注译本和源语是否对等,很少提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译者的创造性。而生态翻译学则关注到了这一点,但目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黄帝内经》英译本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某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及其重要性关注较少;再者,由《素问》《灵枢》英译的研究现状来看,《灵枢》的英译本研究很少,无论是从发表期刊数量上还是学位论文数量上,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难经》是最权威的中华医学典籍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中医学理念,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是《难经》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经》英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针对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的英译展开研究,并选择两个较有影响力的英译版本作为分析文本来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的翻译特点和规律,并分析比较两个译者的翻译风格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古籍的经典之作,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文树德教授先后出版了三部与《内经》相关的一系列专著,即《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及《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故详细介述文树德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系列著作,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及翻译思想,并探讨分析其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促进中医古籍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借鉴文学翻译中"排比"修辞的英译方法,对比李照国译本和威斯译本对《黄帝内经·素问》前三章中"排比"修辞的不同处理,探析《黄帝内经·素问》"排比"修辞的英译方法。希望为准确翻译《黄帝内经·素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楠  吴伟 《环球中医药》2013,(7):548-551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西方当代翻译交际理论学派的开拓者,他提出的"逆转换理论"是"翻译科学说"理论的核心。《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方书之祖",对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的阐述颇具临床价值。本文以心系疾病条文为例,将"逆转换理论"应用于《伤寒论》,按分析、深层转换、重组和表层检验四步,使原文和译文在意译层面实现功能对等,同时参考古代名医注释,开创出中医英译"句法翻译研究新范式",为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2012,(7):610
为进一步阐发《内经》医学理论、弘扬《内经》学术思想、促进《内经》学科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兹定于2012年7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第十二次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化《内经》理论研究、拓展《内  相似文献   

19.
佛经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翻译活动,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中比较著名的翻译思想有支谦在《法句经序》的翻译观、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鸠摩罗什的"意译"思想、彦琮对译者提出的"八备"要求、玄奘的"五不翻"以及格义、合译等。从支谦和道安所强调"翻译的不易"、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和鸠摩罗什翻译思想中所涉及的"读者可接受性"、鸠摩罗什和彦琮所指出的"译者素养"、鸠摩罗什和玄奘关于音译的论述以及格义、合译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在《黄帝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试述《内经》中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荣  刘佰丽 《陕西中医》2002,23(7):659-660
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则有利于推动临床的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中的心理调护是以唯物观 ,整体观及藏象理论为基础 ,具有丰富的心理学 ,独特的心理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现就《内经》中唯物辩证的神形观 ,脏腑系统理论的心理整体观及其总结创立的心理治疗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形神合一的辨证唯物观  《内经》认为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 ,以及气血所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