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随着大学生性教育课程在各高校的逐渐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开设效果越来越值得关注。方法:全过程参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教育"课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课程效果,从而达到探究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为改善课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的目的。结果: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学生渴望了解性知识,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对性的认知更科学、更多元,然而,传统的错误观念依旧存在。结论:对学生的性教育任重道远,高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性,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未来,高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教师引导,做好课程的跟踪与反馈,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性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的看法和意愿,探索高校性教育的新对策。方法 于2020年8月采取立意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38名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大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程度在性别、专业及所在高校有无开展性教育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6.1%的大学生存在对于性教育的需求,43.8%的大学生所在高校开展了性教育,其中49.5%的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性教育持满意态度。大学生最希望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的性教育开展方式为同伴教育(267名,61.0%),希望的授课重点为生理周期及避孕常识(374名,85.4%)、疾病防治(361名,82.4%)、心理健康知识(350名,79.9%)等。结论 大学生的性知识掌握水平仍有不足且存在差异,大学生需求与当前性教育开展情况并不对等。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或可解决高校性教育面临的部分困境,可作为改善高校性教育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状况,寻求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泰山医学院231名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多数医学大学生(67.3%)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绝大多数学生(94.7%)认为性教育应包括"性知识和性病知识"的内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性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医学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调查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性教育现状及特点,为开展普及青春期性教育知识寻找合理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6所中学853名初中生,深入访谈非专业心理咨询师1名,生物学教师3名,其余任课教师4名,中学校长2名。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当问及怀孕后还是否会来月经,回答正确的学生仅占43. 2%;有69. 7%学生能正确回答婴儿从阴道出生的;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双方都乐意就行的学生占比29. 7%,说不清楚的学生占比44. 4%; 20. 4%的学生在遭遇性侵害时不确定该怎么做或选择不告诉他人。访谈中只有个别教师愿意主动给学生传授性教育相关知识。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性教育比较滞后,应重视并加强此地区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现阶段济南市女大学生所持有性态度、发生的性行为及所具备的性知识,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级、生源地及院校间的差异。结果:有97人(23.5%)赞成婚前性行为,有246人(59.6%)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及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分别为6.8%、5.8%。在有自慰行为的学生中69.6%有负罪感。城市生源女大学生比农村对性相关知识掌握要好。有关性的问题给40.7%的学生带来困扰。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中学课程。女大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性教育方式是性教育课和讲座。结论: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与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对保守,性行为发生率也低于四川、广州等地大学生。女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存在性困惑,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危害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学生44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性知识水平整体较高,但在某些方面严重不足;33%的调查对象同意大学生结婚;30.4%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但大多数人对自身性行为倾向于保守态度,7.2%的调查对象承认发生过性交行为。结论: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综合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与行为现状,探究医学教育与大学生性认知和性行为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阶段整群抽取北京8所高校2026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85.4%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常规避孕方法中,避孕药和安全套的知晓率最高,分别达到90.1%和87.8%;性行为自我报告率为18.1%;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自己或性伴侣意外妊娠发生率为18.3%。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但安全性行为知识和能力不足;医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性知识,但未能影响性行为;大学性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非医学专业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高校性教育课堂男女生分班的必要性。方法:对全校本科学生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结果:64.71%的男生认为没有必要男女生分班教学;64.42%的女生认为有必要。男女生的观点显著不同(P<0.05)。结论:男女生对性教育课堂分班必要性的观点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男女生分班,适应我国高校性教育课堂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性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使用《四川省学校性健康教育推行计划》课题组编制的课前、课后问卷对四川某高校125名选修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学生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习性知识,接受性教育;大学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和贞洁观的正确认识明显高于选修前;性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性行为规范、性观念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课的评价是庆幸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性教育。结论:性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自我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正确择偶、获得终身幸福的重要手段,应大力开展并推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95后医学院校学生性观念情况,探讨医学院校学生性行为,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观念问卷,对江苏省2所高校480名95后医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生殖系统构造和功能较为了解;男女生对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87. 3%的医学生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抉择; 76. 3%的医学生认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95后医学生性观念开放,但性行为发生率低于非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并未解决他们的性烦恼,为医学生开设性教育课程非常必要;性教育要综合运用性道德、性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经验,了解大学生性观念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学院1920名选修性教育的学生进行性科学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242份,大学生家庭(7.6%)、学校(13.3%)性教育严重不足,64.7%期待的性教育方式为开设性教育课。性教育内容依次为"性生理、避孕、生育"(74.5%),"性法律、性伦理道德"(50.3%)和"性生活具体知识"(48.6%),"性自慰、性病艾滋病"(30.8%)和"性心理、性变态、同性恋"(24.3%)。42.1%被调查者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其中10.1%不采取避孕措施。71.4%赞成恋爱,29.7%正在恋爱。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27.4%认为不可以,应保持婚前贞节。50.7%认为同性恋正常,是性取向不同、但17%认为是变态行为。66.3%立即拒绝性骚扰、但4.4%高兴,自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卢凤 《中国性科学》2016,(2):136-139
目的:了解泰州市专科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况,为性教育的开展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自编《泰州市高职高专学生性态度调查问卷》对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学院等3所高校5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结果:泰州市专科学生性教育缺乏,性知识掌握程度偏低,性行为发生率中等,性态度较开放。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地大学生在学校性教育态度、性知识掌握、性行为发生率以及性态度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知识、性行为及性态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高校在实施性教育时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教育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人群对性健康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观察其接受性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后对性的认识程度,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16名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及性传播疾病认知及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收取有效问卷512份,49.20%(252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58.20%(298名)自认了解性健康知识,90.20%(462名)认同婚前性行为,仅24.60%(126名)能完全正确回答安全性行为知识。学生对于性健康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婚前性行为接受程度较高、对性相关疾病认知率较低、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危险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是导致未婚先孕、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学生对学校有明确的性健康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性科学》2019,(11):146-150
青少年性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目前仍然亟待提高普及率。通过北京某综合性大学及其周边大学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 801份,从中获取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性教育和性行为数据。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性教育普遍不足。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性知识水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性行为与年级、恋爱次数、月生活费等因素相关;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呈提前趋势,且大学生性安全意识不足。可见,应当将性教育时间提前,进一步加强高校性教育。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引导正确的性健康知识,为高校试点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分两阶段进行问卷调查,抽取某高校431名新生为对象,再结合访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结果:9. 5%的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较多,46. 2%知晓一部分,34. 3%知晓很少,尤其是女学生对我国重点预防性病和乙类传染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人数占比均不足10. 0%。课程前16. 7%大学生性行为会采取避孕措施、21. 8%可接受未婚先孕、64. 7%贞操对男女均重要、70. 1%人工流产对身体伤害大、57. 1%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后分别为24. 9%、9. 1%、83. 0%、92. 5%、88. 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广告传单/册子、互联网/电视/媒体、书籍/杂志/报刊的途径,均 50. 0%,且不同类别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存在较大差异(P 0. 05)。性健康教育得分比较发现,课程后性教育自评得分均高于课程前的得分,其中课程前男生HIV传播知识得分(1. 65±0. 61)低于女生(1. 73±0. 77),课程后男生得分(2. 11±0. 87)高于女生(1. 89±0. 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课程前后男女大学生性心理知识得分均有提高,仍处于较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因此,有计划地为大学生安排性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性教育现状和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找到合适大学生的性教育内容和途径。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琼州学院随机抽取339名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中多重响应、频数分布、卡方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大学生中性知识来源和性教育需求的情况。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掌握更多的性知识。(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知识获取的渠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影像资料、非正规出版物的影响。(3)72.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性健康教育力度。(4)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提出性教育对策,高校应加大性教育的宣传力度,提供丰富的性健康教育内容与多元化的性教育方式。结论:有必要促进大学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有效开展,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知晓度、性观念现状及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匿名问卷调查《性与健康》课程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9.2%(129/130),对性知识的知晓度参差不齐,对如何推算女性安全期的知晓率仅为加.31%,男女生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国内外影视与上网,在医药卫生书籍、色情读物方面。男女生之间、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72.8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取决于个人自由。68.9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对缺乏,获取性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性观念过于开放,在非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性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师范学院选修性健康教育的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1)大学生性观念比较传统,当代中国性教育太保守;(2)学生多与自己的同学能坦率的探讨有关性的话题,而与老师和父母探讨较少且感到非常害羞和难为情;(3)学生认为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依次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己;(4)大学生缺乏常识性性知识导致其在许多性教育观点上态度含糊;(5)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性教育形式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性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和性教育课;(6)大学生对性不同层面的知识都有较大需求。结论:(1)宁夏师范学院学生的性观念比较传统,羞于同教师和家长探讨性话题的比例较大;(2)学生对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性教育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理科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性与生殖健康行为以及对性与生殖健康的态度,探索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某高校数学、化学、生物、农学4个专业980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和态度3个方面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经过性与生殖健康宣传倡导、同伴教育、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年后对其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980名大学生中,接受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学生增加了21.6%;从学校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学生占比增长29.4%;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升了24.2%,对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正向态度有显著改善。结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在大学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同伴教育、宣传倡导、知识讲座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绍兴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某高校在校187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自身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评估有偏差,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和性别差异,现代网络传播对男生的冲击更大;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男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女生;参加过性健康知识方面讲座的学生对性传播疾病了解的程度较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急需加强,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