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6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脑卒中病房普通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理论为指导的共情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定两组临床及护理效果。结果共情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分别为(21.3±3.2)分、(18.4±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NOSIE中社会能力因子评分分别为(9.53±3.03)分、(7.64±3.12)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NOSIE中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因素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共情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10. 262±2. 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 345±3. 147)分(P 0. 05),PSQI评分(9. 421±2. 99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 066±2. 195)分(P 0. 05)。结论:应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7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4-01—2016-01期间选择锦州市康宁医院接收的抑郁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兴趣、社会功能、个人卫生、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生活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共情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对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抑郁症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共情护理,对两组抑郁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和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共情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抑郁情绪,同时可促进患者生活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共情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共情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抑郁症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护理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NOS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对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共情护理,对两组抑郁情绪、生活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DS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可有效减轻其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生活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HAMD 评分及 GQOLI-74评分相近( P>0.05),但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 HAMD 评分(35.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QOLI-74评分(82.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参与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的"共情"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共情"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状态功能评分均高地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环境、护理技能、护理态度、服务质量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的"共情"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老年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进行共情式护理,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其中包括关心与爱护、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及总分评分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减分情况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包括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卫生及抑郁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关心与爱护评分、服务与技术评分、环境与指导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8,t2=5.13,t3=4.46,t4=3.62;P0.05);(2)观察组患者的HAMD减分与SDS减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6,t2=8.27;P0.05);(3)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兴趣评分、社会能力评分、个人卫生情况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9,t2=4.21,t3=4.15,t4=8.26;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缓解其抑郁情绪,并且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9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自我护理培训,观察组采取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抑郁以及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取得确切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SAS与SDS评分,而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共情护理。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患者焦虑状态与希望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共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分别为(47.54±7.36)分与(16.34±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情护理干预后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28.72±4.17)分与(40.17±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分别为(46.97±8.34)分与(40.52±7.6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28.68±4.42)分与(30.61±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以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希望水平,融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神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综合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护理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活力、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成效,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Model,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的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抑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活力、情绪角色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76.25±7.57)分、(73.48±6.23)分、(80.97±5.10)分、(78.31±6.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7.52)分、(65.79±6.22)分、(74.55±5.09)分、(70.92±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1.81±1.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4±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理念、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分[(76.23±7.54)分、(73.46±6.19)分,(8 0.9 5±5.0 6)分、(7 8.2 7±6.2 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5.6 0±7.5 6)分、(6 5.7 7±6.1 8)分、(74.54±5.07)分、(70.89±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抑郁情况(HAMD)、肢体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3.14±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6±2.17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降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脑栓塞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心理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传统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加循证心理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指数(SDS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指数为(0.18±0.07)、NFD评分为(17.08±2.51)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为(72.71±5.09)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心理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护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肺癌化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护。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35.66±5.35)分、(48.27±8.14)分,抑郁评分分别为(32.71±6.42)分、(49.35±8.01)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行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护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是一种理想的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