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肝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1例次肝移植(其中有1例再次肝移植)术后实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认为:术后1-3天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8-10天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4—21天完全经口进食,并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5-7天,严格遵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原则及落实护理措施。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第15天于ICU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外,余下10例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适当的营养支持及护理有利于肝移植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丽容  黄锦萍  柯欣 《护理研究》2006,20(5):416-417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 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文萍  王思亮 《护理研究》2004,18(4):315-31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 :将收治的 5 2例食管癌及胃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3 0例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 2 2例 ,EEN组采用液体型全营养制剂能全力 ,经鼻肠管或空肠营养管 ,通过输液泵输入 ,DEN组则行全胃肠外营养 3d~ 5d后 ,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 ,肠功能恢复较快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肠外营养 (PN)组、肠内营养 (EN)组各 2 1例。术后第 1d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 ,时间 8d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 (NKC)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及检测IgA、IgG、IgM等体液免疫指标。结果 :P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C活性明显下降 ,CD8水平明显升高 ;而E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C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 ,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叶向红  彭南海 《护理研究》2003,17(19):1148-1150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 )和肠外营养(PN)对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EN组 )术中置空肠造口管 ,术后 3d~ 11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第 3天给予全量的 1/4 ,第 4天给予全量的 1/2 ,第 5天~第 11天给全量。对照组 (PN组 )术后第 3天~第 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即常规方法输液。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第7天其肠黏膜通透性虽然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但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 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 <0 .0 5 ) ,术后第 12天较术后第 7天有明显上升 (P <0 .0 1) ;实验组术后第 7天、第12天前白蛋白 (PA)、纤维连接蛋白 (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通气时间 :对照组 96.0h± 8.3h ,实验组 84.0h± 7.5h。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氮平衡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实施原位肝移植术后32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16例,检测两组病人肠道pH值及菌种比例、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EEN组肝移植术后肠道pH值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比例明显低于TPN组:EEN组手术后3、57、d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较TPN组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EN,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36例施行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的病人分为观察组(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和对照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等.结果 观察组术前1d的体质量、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等与术后8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对照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术前水平高(P<0.01).观察组术后第8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及医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提倡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等。结果:观察组术前1 d与术后8 d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8 d体质量及人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8 d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观察组患者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医药费、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置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05年1月~12月6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EEN组与PN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术后24h内通过营养管滴注加温的生理盐水,再逐渐增加营养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全胃切除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将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2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26例).肠内营养支持组:手术中同时放置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第2天)即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连续7~10 d.可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内营养液输入量.肠外营养支持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营养支持(TPN),TPN液均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连续7~10 d.开始经口进食后,肠外营养液逐渐减量.结果 病人大多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体重恢复与肠外营养支持组基本相当;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术后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进行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腹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正常生活损害较大,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病人禁食时间较长(5 d~10 d),机体恢复慢,并发症多,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随着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和设施的完善,对肿瘤病人施行围术期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得到广泛开展,有资料表明:肠内外营养可明显降低胃癌病人术后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笔者于2007年对58例胃癌术后病人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Gl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营养、免疫指标均较前下降,术后10 d上述指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及PN组升高。结论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剂对改善营养状态机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