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余江萍 《西南军医》2012,14(3):410-4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患者90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鼻腔鼻窦患者30例,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兼有患者30例,分别分为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联合组。对于鼻中隔组患者实施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鼻窦组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实施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手术,联合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观察三组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记录,将联合组患者情况分别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 90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其中联合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余两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炎兼有患者采取一次性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患者的疗效没有降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配合明胶海绵(或纳西绵)作为鼻腔手术填充材料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5例应用生物蛋白胶配合明胶海绵(或纳西绵)和41例应用其他方法 术中鼻腔填塞的患者术后鼻腔出血、鼻腔粘连及耐受性.结果 85例应用生物蛋白胶配合明胶海绵(或纳西绵)的患者中术后清理鼻腔时出血5例,无术后鼻腔粘连;41例应用其他填塞物的患者术后撤出填塞物时有12例出血较多,鼻腔出现不同程度粘连5例;使用生物蛋白胶配合明胶海绵(或纳西绵)患者的耐受性均较好.结论 应用生物蛋白胶配合明胶海绵(或纳西绵)作为鼻腔手术填充材料,对预防术后鼻腔出血及粘连效果及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Nd.YAG激光治疗作用.方法:65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行Nd.YAG激光疏通治疗后填充混合药物,并完成随访.结果:65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Nd.YAG激光手术一次成功49例,8例二次激光手术成功,失败8例.结论:Nd.YAG激光治疗后填充混合药物是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后复通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腔黏连是鼻腔鼻窦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黏连后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使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降低[1].目前临床上对鼻腔黏连治疗方法颇多,但均不理想.1998年至今,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鼻腔黏连,出血少,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39岁,直-9飞行员,总飞行时间3200 h.双侧鼻塞10年,加重伴头痛1年.自诉嗅觉减退,飞行耐力不良.曾于2009年入院治疗,予以全身应用抗生素,鼻腔应用鼻内激素及鼻腔冲洗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近1年患者症状加重,伴头痛头晕等.2012年5月再次入院,鼻腔检查见双侧鼻腔中鼻道有半透明白色肿物.鼻窦CT检查提示:双侧筛窦、双侧上颌窦及额窦密度增高,额窦黏膜浑浊肿胀(图1,封二).全麻行鼻内镜下双侧鼻息肉切除,双侧筛窦开放、双侧上颌窦开放,Draf Ⅰ型(额隐窝切除)额窦开放术.术中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0~70 mm Hg(1 mmHg=0.133 kPa);应用电动吸切钻切除息肉及鼻窦内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最佳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尽可能减少该手术的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14年5月采用鼻内窥镜行鼻腔鼻窦手术患者710例(1026侧)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鼻窦CT和鼻内窥镜检查,了解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及病变范围,从而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前预防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以有利于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加强观察和换药。结果采用上述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660例(985侧),892侧病情完全控制,22侧仍有小息肉生长,17侧仍少许流脓,54侧中鼻道有不同程度粘连。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一部分,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将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的治疗贯穿起来看成一个整体,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鼻侧切开径路是治疗鼻腔和鼻窦肿瘤的一种常用径路,该径路术后遗留瘢痕畸形,面部美容效果差,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造成一定影响.1995-2000年,我们对36例病变局限可行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唇下径路的方法进行手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50.2岁.检查见鼻腔外侧壁向鼻腔内隆起,局部有坏死,部分病例鼻腔内充满淡红色新生物、质脆、易出血.活检: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恶变6例,鳞状细胞癌10例.CT检查:病变局限于鼻腔、筛窦和上颌窦内侧壁,眶下壁、筛板、上颌窦底壁、后外侧壁和前壁未见侵犯和骨质破坏.右侧24例、左侧1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找出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手术的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发生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主要是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中有无参观人员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主要是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时间以及年龄等,加强术后护理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7例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7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给予相关的预防措施,观察组针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针对性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2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P <0.05).结论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多伴有出血、气胸、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针对此种情况,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术中配合等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2008年选择下鼻甲肥大致鼻塞经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537例患者,应用双极射频行下鼻甲黏膜下消融术,术后3 d、1周、1月、3月、6月、1年分别复查.结果:532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鼻腔呼吸通畅,3例在此治疗后鼻腔通畅,2例下鼻甲骨肥大患者效果欠佳,后经下鼻甲黏膜下骨折外移术或部分切除术后获满意效果.结论:射频消融术具有治疗方便、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出血少、术后不需鼻腔填塞、并发症少、恢复快、解除鼻塞效果明显的优点,是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65例飞行人员鼻腔术后出现的不舒适症状,如头痛、头晕、流眼泪,咽干痛及胸闷、呼吸困难,失眠等,分析不舒适症状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鼻腔局麻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填充油纱条、无其他并发症。结果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的程度与鼻腔的解剖特点、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层次、性格、年龄)有关。结论根据患者不舒适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方法干预,可增加患者对不舒适的耐受性,有效解决患者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症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 ,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间 ,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 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19例鼻出血患者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31~ 79岁 ,平均 5 1岁。均为单侧鼻腔后部出血 ,均有反复鼻出血史 ,病程 1~ 10天。其中 8例在转入我院前已做常规处理 (鼻腔填塞和应用止血药物 ) ,出血仍不能控制。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均正常。鼻窦CT无异常。入院后鼻内…  相似文献   

14.
顾东胜  王天生 《武警医学》2001,12(10):607-607
鼻息肉是 1种常见鼻病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通常认为其复发率为 15 %~ 2 0 % ,每例手术可达 1 5~ 4次 ,功能性内窥镜术后鼻息肉复发率为 19% [1] 。我们采用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复发性鼻息肉 ,取得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在 1996年 3月~ 1999年 5月间选择愿意接受非手术治疗 ,又无类固醇药物使用禁忌的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18例 (31侧 ) ,其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4~ 5 4岁 ,平均年龄 37 6岁。均有 2次以上手术史 ,其中 1例有 7次手术史。单侧鼻腔 5例 ,双侧鼻腔为 13例 (2 6侧 ) ,均为多发息肉 ,均超出下鼻甲下缘。2 方法1%丁…  相似文献   

15.
柯陆氏入路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月间对98例鼻与鼻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息肉69例、上颌窦囊肿22例及霉菌性上颌窦炎7例)采用了柯陆氏入路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愈95例(96.9%),复发3例(3.0%)。结论柯陆氏入路功能性鼻内镜上颌窦微创手术可彻底清除各种上颌窦良性病变,既弥补了经鼻腔鼻内镜上颌窦手术的局限性,又可较好地保存上颌窦正常黏膜,恢复上颌窦的引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眼科围手术期患者危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为人体视觉器官,其结构精细、复杂且脆弱,故对手术护理配合要求高.因此,全面了解患者围手术期危害因素的护理对策,对维护患者手术期安全确保手术质量,使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科322例眼科手术的危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其内眦切口明显,且有内毗韧带及眼轮匝肌部分损伤的可能性.近年,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成为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新兴术式[1,2].外伤引起泪囊炎往往出现泪囊的网状粘连和泪囊窝骨质的破坏,造成手术中泪囊定位困难和泪道探通障碍,成为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献报道外伤性泪囊炎采用经内眦进路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中探查泪囊困难,手术中鼻骨碎块、泪囊网状粘连、骨性鼻泪管缺失、息肉增生于骨碎块间等情况使手术无法正常进行[3,4].我科2003年10月-2009年12月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治疗外伤性泪囊炎47例(51只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卢刚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3):175-175
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因左鼻腔间歇性流血3年,再发1h。于2004年8月16日急诊入院,患者家属诉,每次出血量在50-100ml,曾在当地医院行“微波手术”及“鼻中隔黏膜划痕手术”治疗,术后鼻流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检查中见左鼻腔中隔前段有一棘突,出血位于棘突前面,立即给予左鼻孔凡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35岁.14年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水样鼻涕,左侧较右侧为重,偶有头昏、头痛,无视力障碍等;症状逐渐加重,以慢性鼻炎医治,症状未改善.10年前诊断为鼻息肉,行手术治疗,术后鼻塞、流涕症状改善.术后2年出现鼻塞、流水样鼻涕,左侧较右侧严重,并逐渐加重,7年前诊断为鼻硬结病,手术后鼻塞、流涕症状改善.2年之后再次出现鼻塞、流水样鼻涕等症状,于2012年4月入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专科检查情况: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双侧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左侧鼻腔内黏液性分泌物,鼻咽喉未见其他异常,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0.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病人可以经过鼻腔填塞术 止血药物 鼻腔镜下电凝止血等获得满意止血效果,但仍有部分病人经此治疗后仍继续出血.我院2006年5月引进DSA设备以来,通过动脉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病人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