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PFN(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为PFNA组,随机选取同时期病例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为PFN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对二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8~24个月,PFN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部病例未发生螺旋刀片骨内切割、松动移位,骨折全部愈合。PFN组6例发生髋部加压螺钉松动,其中骨折畸形愈合2例,2例行PFNA翻修治疗,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补救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血红蛋白值、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医源性血运破坏、骨质丢失,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4年2~至2009年2月随机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固定28例,DHS固定30例,从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等方面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FNA组优于DHS组;在术后疗效方面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方法置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其中顺粗隆间骨折27例、反粗隆间骨折6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按A0分型,A1型2例、A2型25例、A3型6例.术后根据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感染、延迟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3周.按照黄公怡评定标准,本组疗效优29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便,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固定方式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对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31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21例进行治疗,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87%,DHS组92.6%,PFN组96%。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各有其自身特点,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36例患者开放手术时间40~6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60~120ml,平均80ml,手术切口4~6cm。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随访5~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无加重,髋内翻3例,功能评定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94.4%。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但需掌握好适应征,危重患者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mma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用Gamma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总结,其中Evans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2例,ⅢB型12例,Ⅳ型8例,全部病例均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45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优良率为100%,未发现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Gamma钉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此内固定物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更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及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科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对4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1例手术时间为41~95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约180~450 mL,平均30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3~5 d,平均为4 d,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为12~18 d,平均15 d。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脂肪栓塞、关节脱位、死亡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髋关节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及粗隆间骨折复位均良好;随访1~5年,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髋内外翻畸形等。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7%。结论应用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20.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Asian IMHS和INTERTA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共105例,其中IMHS组58例,INTERTAN组47例。按EVANS分型,Ic型51例,Id型35例,II型1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采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INTERTAN组手术时间平均58±7.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180±50ml;未发生头钉切出等并发症。IMHS组手术时间平均65±15分钟,出血量平均171±45ml,有2例发生拉力螺钉退出合并感染,3例发生股骨头颈旋转,2例发生髋内翻。对上述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应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对比,>0.0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Harris评分进行2检验,<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Asian IMHS相比,INTERTAN具有固定更牢靠、加压确实、防旋抗切出等诸多优点,早期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性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本组移位髋臼骨折21例,简单骨折选用单纯腹股沟入路3例,单纯后入路13例,复杂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5例。其中3例行可吸收螺钉,4例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14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防6-19个月,平均11.2月。按Matta标准,优1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坐骨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1例;可吸收螺钉断裂1例;髋关节骨性强直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9.1%。结论手术治疗是移位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前应明确骨折类型,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合适的内固定。术中仔细操作,避免切口周围组织过度牵拉,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并予以坚强内固定。术后持续患肢牵引两周,两周后逐渐进行患肢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利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7年12月共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外侧双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29例,男17例,女12例,左18例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37.5岁,按AO/ASIF分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术后48小时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及鹰嘴截骨处全部愈合。皮下感染3例,经换药3周后愈合,神经损伤在3月内均恢复。骨化性肌炎2例。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9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肱骨远端,有利于解剖复位粉碎的关节面,内、外侧双钢板固定骨折块,牢固可靠,可满足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 ~ 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T”形骨折2例。术前将骨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复位,打印出髋臼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演练,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用预塑形好的重建板固定髋臼四边体,空心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术后复查CT片,记录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8 ~ 41个月,平均28.5个月。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3 ~ 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 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清晰,显露充分,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而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该类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9例骨折患者应用记忆合金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锁骨2例,髌骨3例,肱骨8例,尺骨4例,腓骨2例,股骨10例。结果术后随访3~8个月,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手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结论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组织相容性好、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杂Pilon骨折选择性手术个体化治疗的手术时机、骨折固定方式、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复杂Pilon骨折36例患者的资料,针对患者的伤情选用锁定板手术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螺丝钉固定治疗,对其手术方法、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随访12 ~ 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本组36例骨折患者,术后一期骨性愈合31例,骨折延迟愈合5例; 开放性损伤创面二期愈合7例、遗有创伤性踝关节炎7例。按Mazur评分标准: 优11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6%。结论 复杂Pilon骨折在个体化治疗时,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时机、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有效的骨折固定方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3月—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35~80岁,平均47.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依据Garden分型标准,Ⅱ型6例、Ⅲ型20例、Ⅳ型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改良Evan分型标准,Ⅲ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45例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疗效,并与术前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内固定失败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给予钢丝捆扎固定。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72 min。术中失血量150~600 mL,平均26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浅表感染4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肢体不等长(超过2 cm)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于术后3个月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2~94(88±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3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8, P<0.01)。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9%(40/45)。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内固定手术技术原因27例,其中螺钉置入位置或长度不理想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8例、骨折复位不良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伤后72 h 18例,其中>1周9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12周)15例;术后再次跌倒或碰撞伤6例;原因不明7例。结论 导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与患者源性因素。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半盆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环包括耻骨支骨折采用髓内穿针,后环采用解剖定位法松质骨拉力螺丝钉或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结果:33例内固定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月~32月优良率90.9%。结论:半盆脱位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应尽早内固定手术,本法治疗半盆脱位,可解剖复位且固定牢固。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3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从掌侧入路实施微创技术置入锁定加压钢板。AO/ASIF分型:A2型3例,A3型5例,B1型5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个月(8月~14个月)。患者当中发生腕管综合征1例,大鱼际肌麻痹1例,腕部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未见桡骨不愈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进行评定:优1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达88%。  结论 经掌侧入路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为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60例,按照AO分类法,A1型20例,A2型27例,A3型13例,且多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结果 术前住院1-14d,内固定物为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Gamma钉,动力髁螺钉(DCS),动力髋螺钉(DHS),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8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0%,优良率为91.7%。结论 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