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病人男 42岁农民乌兰哈达苏木,乌兰嘎查人。1987年6月24日因咳嗽、发热、胸痛、盗汗1月来我所就诊,诊断为左肺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6月29日开始每日顿服INH 0.3、RFP 0.45、EMB 1.0治疗。1周后出现全身乏力、尿频、尿急、尿痛。2周后自行停用所有药物,症状逐渐消失。7月28日第2次投药时,因考虑RFP对肾脏有损害,乃继服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 68岁农民因胸痛、发热、咳嗽1月,经抗炎对症治疗无效,于1989年10月12日来我科就诊,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痰菌阳性,以3HRS/9H_2R_2方案治疗。用药第3天,感上腹不适。第7天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第8日晚10时突出现意识朦胧、烦躁、多言,言语不清,行动蹒跚,扑击样震颤。询问家属以往曾用INH、SM,均无不良反应,此次用RFP为第1次。故停RFP,改用3HES/9H_2E_2方案,并用镇静剂。第10日晚7时病人精神安定,神志转清经治疗观察数月未再出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 60岁住院号68571 因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低热1月余,诊断为双侧浸润型肺结核(痰菌阳性),于1989年9月7日入院。既往无药物及其它过敏史、无关节疼痛史。用 INH、RFP、SM 治疗。半月后,自觉症状消失,3月后胸片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仍继续治疗。1989年12月13日(入院后98天),肌肉注射卡介苗素1 ml,约10小时后,病人出现畏寒、发热(38.8℃)、全身乏力、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未见皮疹及关节红肿,亦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做任何处理,持续2天后症状消失。1周后  相似文献   

4.
利福平致眩晕及步履不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P 致眩晕及步履不稳较少见,现将本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病人男性 54岁已婚汉族病案号8907277病人于1987年因咳嗽、盗汗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用INH、PAS、SM 治疗半年症状消失而自停药。1989年6月29日症状复发就诊。痰查抗酸杆菌连续3次阴性,胸片示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形成。应用 RFP0.45、EMB 0.75、INH 0.3每日顿服,PZA 0.75,日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 58岁农民住院号 3621 因大咯血于1988年2月12日入院。病人于1986年初因咳嗽、咯痰,检查痰菌阳性,诊为浸润型肺结核,曾用 RFP6个月,后因胃肠道反应及排尿困难而停用。此次入院予以对症止血.口服 INH、PZA、TB_1治疗,症状好转,然痰菌持续阳性。于同年3月16日加服RFP0.45,每日1次,首次服药后约10分钟,病人突感呼吸困难、喘憋、烦躁,继而出现寒战。检查: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 28岁病历号10026 1990年5月10日因症就诊诊为浸润型肺结核,予以EMB、INH、SM治疗。用药当天出现上腹不适、肠蠕动增强,大便不成形,日1~2次,持续1周后又出现恶心、呕吐,日1~3次,为少量胃内容物,且腹泻加重,粘液稀便,日6~7次,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白细胞及其它异常。予以复方新诺明、胃复安、维生素B_6治疗,症状无缓解,呕吐、腹泻增重,乃医嘱停服INH、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 23岁已婚因发热、胸痛6个月于1990年10月在地区人民医院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1月12日转本院。既往曾于同年10月中旬及11月初两次服R(0.3顿服),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发热等症状。入院后以每日服H0.6、K1.0静脉滴注治疗,未有不适。12月6日晨5时30分,空腹试服R0.3,1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剧烈呕吐、周身发麻、搔痒。7时肌注胃复安10mg未缓解,8时30分感寒战、胸闷,唇指发绀、四肢凉。检查: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 40岁因咳嗽、午后发热半年余,尿及皮肤发黄1天,于1990年11月5日入院。病人于1990年4月诊为肺结核,曾服R、H、E、Z半年余,因无明显症状自行停药半月。入院前3天出现周身不适、寒战、发热,伴恶心、呕吐。11月4日晨服H0.6,R0.45后症状加重,持续性头疼,尿呈酱油色,量少,伴腰痛  相似文献   

9.
利福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 54岁住院号48581 因咳嗽、咯痰、咯血、低热,右上中肺野片状影,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血沉55mm/h,诊为右肺浸润型肺结核,于1990年2月20日入院。予以每日1次用 SM0.75、INH0.3、RFP0.45、EMB0.75治疗。3月8日(化疗第18天),突感畏寒、发热,全身烧灼感、恶心呕吐,体温持续39~40℃,全身关节痠痛,面部充血、潮红、水肿、胸、背、腹、四肢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奇痒。予以脱敏治疗,3日后热退,症状好转,皮损未见进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性 61岁住院号52894 于1988年7月因患肺结核33年,近2月咳嗽、发烧入院。既往无呃逆史。入院后口服INH、复合RFP,肌注SM,静脉点滴PAS(加生理盐水)。治疗5天出现持续性呃逆,根据既往用药史,病人为首次应用PAS静脉点滴,考虑呃逆因此而致,停用第2天呃逆停止。20天后再应用,6天后又出现呃逆,停用2天呃逆又终止。其后,输生理盐水未出现呃逆现象,口服PAS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 26岁汉族工人因咯血1周于1989年5月2日入院。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痰菌( )。否认肝病及其它药敏史。入院后予以每日INH0.3、RFP0.6空腹顿服,PZA0.5日3次,KM1.0加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  相似文献   

12.
利福平(RFP)致剥脱性舌炎、阴道炎实属少见,报告如下。病人女 67岁汉族农民因咳嗽2个月、于1990年9月21日就诊。X线胸片示双肺上野散在斑点状影。痰厚涂片抗酸杆菌2次阴性,肝功、血常规正常,诊为浸润型肺结核。9月29日给予3SRH/6RH方案治疗(S0.75、R0.45、H0.3每日1次)。10月1日感舌发麻变硬,逐渐加重呈刀割样,  相似文献   

13.
例1 女 31岁因B超发现左上腹肿块并感左上腹蹩胀、疼痛、食欲不振,经抗痨治疗1个月,症状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1990年10月20日来我站做OT(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774)试验,3小时后病人感全身发痒、恶心、心慌、心率加快,全身皮肤出现2~3mm大小的红色丘疹,尤以后背为著。48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72小时观  相似文献   

14.
病人男性 27岁住院号8272 1990年2月24日诊为右上浸润型肺结核住院治疗。既往无神经,精神及其他慢性病史。入院检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未见异常,痰菌( )。经用INH 0.3、RFP 0.45、EMB 0.75每日顿服,PZA 0.5每日3次口服治疗。用药第3天,夜间开始出现多梦遗精,1周后予以中药固精治疗,效果不佳,遗精每日3~4次。4月9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 26岁农民 X 线号87-759 1987年9月3日因咳嗽、胸痛、发热、盗汗2年余就诊,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1985年4月曾用 SM、INH治疗一月,出现耳鸣停用。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7年来未发作。检查:体温36.4℃、脉搏88次、血压0.9×14kPa。一般情况尚可,双肺有少量细湿罗音、肝、脾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0.9×10~9/L、中性0.80、淋巴0.20,肝功能及转氨酶正常。9月4日开始每晚顿服,INH0.3g、RFP0.45g、PZA1.25g,第三日(9月6日)晚服PZA 后,感腹胀、胸闷、气喘、喉鸣、大汗,不能平  相似文献   

16.
利福平致反应性心肌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 24岁烟厂工人病案号16124 1987年1月,健康检查发现肺部阴影,10月因咯血抗痨治疗3 HR(INH0.31/日 RFP 0.451/日)。1988年4月26日因肺部阴影入我院。检查:心界不扩大,心率80次、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功、血沉正常,痰菌阴性,胸片示左肺门外上方有一片状密度较高阴影,心电图正常,既往否认有心血管  相似文献   

17.
例1 男 26岁住院号2580 病人于1983年7月4日因结核性脑膜炎入院。予以 INH、EMB、SM、RFP 治疗。因脑膜刺激症状消失,脑脊液基本恢复正常,拟出院治疗,故于同年10月25日将 INH 每日800 mg 减为500 mg,并停用 SM、RFP,加服 PZA0.5 g,日3次。10月30日病人周身皮肤发痒,尤以双下肢为著,大片皮肤潮红。次日给扑尔敏、10%葡萄  相似文献   

18.
利福平诱发癔病发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平(RFP)诱发癔病发作,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病人男 20岁战士病案号17728 因咳嗽、间断咯血6天于1989年5月23日入院。既往无癔病发作史。检查:体温36.4℃,脉搏76、呼吸18、血压14.6/10.6kPa。血象、肝功正常。X线胸片示右肺野斑片状阴影,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予以INH0.3、SM0.75、RFP(四川长征制药厂出品,批号890801)0.45  相似文献   

19.
吡嗪酰胺(PZA)在治疗肺结核中,引起双下肢活动障碍实属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病人男 40岁农民因咳嗽、胸痛1周于1989年1月2日就诊。X线胸片示右肺第1前肋间斑片模糊阴影,诊为肺结核。1月3日门诊予以每日晨空腹顿服INH0.3、RFP0.6、PZA0.75,日2次。2月4日(用药32天)咳嗽、胸痛症状消失,但双下肢活动无力,逐渐站立不稳,依靠拐杖走路,于2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19岁住院号3340 因低热、咳嗽、胸痛4~5年,呼吸困难8天发现浸润型肺结核并左侧液气胸,于1988年2月27日入院。1984年1月初,曾连服RFP总量22.5g后,出现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关节剧痛,自动停服RFP一周,症状消失。同年3月,因发热、剧咳、盗汗,自行试服RFP150mg,约2小时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并伴寒战、高热、皮肤搔痒等症,立即送当地医院抢救,静脉推注氢化考地松,3天后症状消失。此后一直停服RFP,继用INH,SM等治疗5个月,无不良反应。1988年2月27日因肺结核恶化并左侧交通性气胸住院。入院后因病人家属及其本人对服RFP耐反应讲述不清,医生误为一般消化道反应,当夜按医嘱一次服RFP450mg,约2小时左右,出现比上述症状更为严重的反应,病人烦躁不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