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评价在开放性网膜疝修补术中,通过采用不同的保留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的手术方案,是否能有效缓解慢性术后疼痛。背景:近年来,出于对其治疗和法律意义的关注,疝修补术后出现的慢性腹股沟疼痛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以保留3支腹股沟感觉神经仍存在许多争议。方法:一项由11家意大利研究中心参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募集了973例疝修补病例。要求所有手术医生报告是否每一根神经都被识别,并予以保留或分离。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评价6个月和1年时中重度慢性疼痛的情况。结果:6个月和1年随访时,分别有9.7%和4.1%的患者出现腹股沟疼痛。在6个月时,7.9%的患者为轻度疼痛,2.1%为中重度疼痛,而在1年时,3.6%的患者为轻度疼痛,0.5%的患者为中重度疼痛。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并未发现与慢性疼痛存在显著相关的神经,随着未检测到的神经数量的增加,腹股沟疼痛的发生危险也随之增加。同样的,神经分离与慢性疼痛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分辨并保留神经可减少慢性失能性腹股沟疼痛,并且对于大多数6个月时出现慢性疼痛的患者,只有采取保守或内科治疗方法才能缓解其1年时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人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徽 《解剖与临床》2004,9(2):90-90,96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1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结果:11例平均随访1年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给以良好的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髂固定联合经皮骨盆前环固定治疗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不稳定型骨盆环损伤并接受前路皮下内固定(INFIX)联合后路腰椎-骨盆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atta标准对骨盆复位质量进行评估,Majeed评分对患者临床结果进行评估。进一步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随访平均时间为12.6个月(6 ~ 18个月),其中前路皮下INFIX联合后路腰椎-骨盆内固定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17.6 min(96 ~ 162 min)和203.6 mL(146 ~ 280 mL),复位质量优良率86.8%(优25例,良好8例,一般5例,差0例),无异位骨化迹象。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临床结果:优良率84.2%(优28例,良好4例,一般4例,差2例)。骶神经根损伤患者共6例,并进行术中减压,5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前路INFIX术后感染,4周取内固定后好转;3例股外侧皮神经刺激。结论 腰髂固定联合经皮骨盆前环固定治疗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中软组织损伤降低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 2004~2006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病人共18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 18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4%,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这组患者的治疗,认为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手术指征为:(1)骶髂关节损伤、脱位或骶髂韧带损伤致骨盆不稳定;(2)骶骨骨折不稳定;(3)骶髂关节脱位伴骶骨或髂骨骨折,合并骶髂韧带损伤不稳定;(4)耻骨联合分离(>2.5cm);(5)分离、移位明显的耻骨支骨折伴骨盆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骨盆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骨盆后部骶髂复合体的完整,骶髂关节及周围的骶髂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以及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共同组成骶髂复合体。骶髂关节分离完全破坏了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导致骨盆的旋转及垂直不稳定。既往对骶髂关节分离的治疗多以牵引治疗为主,由于不能对脱位进行有效整复和固定,治疗时间长,效果差,后遗症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前后显露的范围.(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3例,其中7例保留髂腰肌的完整性(Ⅰ组),6例切断髂腰肌(Ⅱ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6月评估屈髋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髂腰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为肌、腱混杂结构,腱、肌比例平均1∶4.1,切断髂腰肌后显露范围明显扩大.(2)术后1个月Ⅱ组屈髋肌力较Ⅰ组差(P<0.01);术后2个月两组肌力均恢复至4级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屈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髂腰肌切断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切断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时,切断髂腰肌有利于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及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易复发,易转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但由于癌症已是晚期,手术不易彻底切除,故先实行化疗,然后手术。我科1998年11月~1999年2月对10例子宫颈癌及卵巢癌的病人,在局麻下做了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术。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方法,对54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结果表明54例病人均存在低IL-2血症和高SIL-2R血症,并于有效治疗后趋于正常水平;同时表明二者水平的高低同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智 《解剖与临床》2005,10(2):166-166
1972年McGregor和.Jackson报道了腹股沟皮瓣,1984年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利用含旋髂浅动、静脉的髂腹股沟轴型交叉皮瓣进行手部修复。我院自1990~2004年以来,应用髂腹股沟轴型交叉皮瓣治疗手外伤22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亮  臧卫东 《解剖与临床》2008,13(4):296-298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 lex)是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包括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SIJ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SIJ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SIJ损伤的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IJ骨折脱位,破坏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另外,许多下腰痛由单侧或双侧SIJ综合征引起,亦称为SIJ功能紊乱;妊娠后妇女因SIJ半脱位或全脱位,易患妊娠相关性骨盆痛。本文就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是决定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手术操作时能使有活力的癌细胞进入血循环中,其中一部分可能沉积在毛细血管内形成微小的癌灶,为肿瘤的转移提供机会。我院于1997年12月至2002年8月对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术时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以减少术中癌细胞扩散的机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很少发生畸形.作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局部解剖时,发现l例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弯曲畸形,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给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0%的福尔马林固定的男尸1具,约45岁,身高155 cm,发育正常,双下肢对称等粗,外观无任何畸形.解剖显露腹后壁及盆部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用量角器测量其夹角,游标卡尺测量其径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类创面治疗质量。方法回顾6例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对侧胸脐皮瓣修复术、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术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术3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手术注意事项及预后。结果本组6例患者,根据创面的位置及局部血管重建情况施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人工血管外露的患者,术后皮瓣下间断性炎性渗出约1个月后创面愈合。6例患者获得半年随访,创面均完全愈合,患侧下肢血运良好,局部人工血管通畅;2例伴股神经损伤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3种皮瓣修复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伴有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应根据创面位置,神经、血管损伤情况,采用以对侧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胸脐皮瓣,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3种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操作安全可靠,皮瓣抗感染能力强,皮瓣质地与受区相近的特点,是修复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腰骶髂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各种组合的半盆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疗效。方法:对57例半盆脱位患者应用前入路骶髂关节复位后,再用解剖定位法,后路经皮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骶髂关节,同时用综合法固定前环,稳定骨盆。结果:62例半盆脱位,除5例未手术外,手术的57例中53例获随访,参考1996年Matta评定标准:优44例,良5例,差4例。随访期:3个半月~7年8个月,平均1年1个月,优良率92.45,仅1例耻骨上切口感染,经换药而愈。结论:应用解剖定位法固定后环,同时固定前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针对标准髂腹股沟入路的缺点进行改良。方法:1997年8月~2000年1月使用标准髂腹股沟入路治疗24例髋臼骨折,2000年2月~2003年11月使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35例髋臼骨折,记录每例的切口显露和关闭时间,术后常规拍X线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标准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组的切口显露时间(x±s)分别为(42.36±4.58)min和(29.64±3.19)min;切口关闭时间(x±s)分别为(52.42±6.64)min和(35.86±4.27)min。标准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复位欠佳和不满意复位的病例数分别为13、7、4例和29、4、2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与标准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具有解剖相对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充分、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髂腹股沟神经在大阴唇皮肤分布区的临诊观察及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髂腹股沟神经痛或股后皮神经痛累及其会阴支的女性患者共28人计31侧,细查针刺痛觉的变化以确定诊断及两神经分布区的范围。采取强的松龙25mg 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5-10ml注射最大可能致病部位。结果 注射后数分钟检查麻醉范围,证实分布区及诊断无误,21人23侧髂腹股沟神经痛患者,除2例未接受治疗以外,皆经1次注射后疼痛短时间内完全消失,绝大多数1周后痊愈,极少数经第2次注射后痊愈,个别失访。结论 女性31侧髂腹股沟神经在大阴唇的分布区可确定为前2/3者25例(80.65%),前1/2者4例(12.9%),前1/3者2例(6.45%),一般教科书无细载。对神经痛的治疗,采取局部注射强的松龙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髂前下棘内凸引起卡嗒髋1例刘蜀彬①孔祥星①赵大庆①黄迅悟①髋关节活动时发出卡嗒声,称为卡嗒髋。该病症通常被认为是因关节内病变或关节盂唇的松弛引起,尚未见到因髂前下棘内凸解剖变异引起该病症的报道。作者于1995年收治1例卡嗒髋患者,在手术中发现其髂前下...  相似文献   

20.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钱齐荣①综述贾连顺①审校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关节活动度很小,而放射学检查难以清晰显示,增加了认识和诊断其疾患的难度,骶髂关节的研究显得极为欠缺。以至于Lavignole等[1]指出:迄今为止,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