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息隐又称米非司团系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始抗孕酮的作用。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我院自1994年初开始使用息隐加米索终止早孕,效果满意,主要适用于绝对宫内妊娠、未带节育环、妊娠天数小于49天老。孕期越短效果越好,对60天左右的妊娠终止在有清官条件下也可使用,并且大月份引产者在羊膜胜利凡诺注射同时服用息隐,引产产程大大缩短,减轻了病人痛苦。但晚期妊娠仅o服…  相似文献   

2.
米菲司酮是一种新型甾体类抗孕激素药物,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我院应用米菲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收到满意效果。经观察安全性强、副作用小、出血量小,有较强的抗孕激素的活性。现将我院应用米菲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滕微春 《中外医疗》2009,32(10):99-99
米非司嗣是一种类固醇抗孕激素制剂,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约25~30h,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出血剥脱,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使宫颈软化扩张,类似于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的宫颈形态变化,该药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合用,对于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肯定,在中期妊娠引产过程中也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期妊娠引产主要采用利凡诺尔、水囊引产方法,而晚期妊娠引产主要采用催产素,前列腺素及人工破膜引产法。随着近年来米非司酮在终止早孕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米非司酮亦开始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它本身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活性,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主要作用干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体内hCG水平下降,继发黄体溶解,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宫缩和宫颈软化。  相似文献   

5.
马朝慧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120-120
米非司酮具有甾体结构,是一种抗孕激素,从子宫受体水平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作用,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使黄体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依赖黄体发肓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轻度抗雄激素的特性.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和孕酮竞争和蜕膜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孕激素活性而终止妊娠.同时由于妊娠推磨的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促进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 ( Ru4 86)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 ,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但本身无雌孕激素、雄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米非司酮通过抑制蜕膜上的孕激素受体 ( PR)的合成来对抗孕激素的作用。1 终止妊娠( 1)用于停经小于 50天的早期妊娠单用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成功率为 61%~73% ,且使用剂量不易确定。 1995年 ,Bygdeman等首次报道 ,Ru4 86与前列腺素配伍终止早期妊娠的成功率为 94 %。此后有关报道甚多 ,联合用药的成功率已达 95%~ 10 0 %。国内米索前列腺醇抗早孕临床研究协作组报道 :对 980例停经小于 50天…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是第1个孕酮受体拮抗剂,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终止停经49天内的妊娠。近年来临床报道还可用于紧急避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约25~30h。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出血剥脱,内源性前列腺释放使宫颈软化、扩张(即宫颈成熟),类似于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的宫颈形态变化。该药单用或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用对于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肯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也获得广泛应用。而对于晚期妊娠引产的研究,则只在近十年,目前还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具有淄体结构,是一种抗孕激素. 从子宫受体水平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作用,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是黄体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甾体类抗孕酮药物,它能阻断孕酮受体,使脱膜变性、坏死、出血,加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后加强宫缩排出缄毛,现已成为终止妊娠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全国推广试用,但药物流产尚有少部分患达不到完全流产,药流后出血是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最大缺点。所以,必须加强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19-去甲类固醇,具强有力的抗孕酮,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抗雄激素作用轻,副作用较小,本文应用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类似物卡前列甲脂栓阴道栓剂,以及利凡诺用其终止12 ̄18周的正常妊娠。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在计划生育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寿玲 《医学综述》2006,12(16):1011-1013
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的甾体类药物,它与孕酮受体结合起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的作用,具有明显抗黄体、抗着床、抗排卵及诱导子宫内膜出血的作用。最初仅限于终止7周以内的早期妊娠。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范围逐渐广泛,现综述米非司酮在终止7周以上的早孕、中期妊娠引产、稽留流产、死胎引产及避孕等计划生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科研处魏晓芬组胚教研室赵淑敏解剖学教研室孔祥玉关键词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终止妊娠米非司国(Mifepristone简称RU486)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对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有根强的亲和力,能干扰子宫内膜和蜕膜靶...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药物,口服吸收后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出血剥脱,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宫颈成熟,在配伍米索前列醇使子宫颈的前列腺素显著升高,发生宫缩而流产。效果肯定。而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也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葛建霞 《新疆医学》2007,37(5):299-300
目前,终止妊娠的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而药物流产作为一种终止早期妊娠的简单和安全的非手术方法,更易被早孕患者所接受。米非司酮为新型孕酮拮抗剂,它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酮的作用,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坏死、黄体溶解,使胚囊坏死而流产,对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者,米非司酮抗早孕效果更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般认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对孕酮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能有效地取代内源性激素的位置 ,抑制孕酮的活性。孕酮受体存在于下丘脑 ,垂体 ,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处 ,米非司酮与之结合 ,特异地阻断孕酮作用 ,引起蜕膜退变而终止妊娠。综合米非司酮的有关报道 ,不仅用于早期妊娠 ,在生殖健康等其他方面也广泛使用 ,综述如下。1 终止 16~ 2 4周妊娠吴氏比较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 16~ 2 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将来自上海市 13所医院的 82 9例孕 16~ 2 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药物流产主要是使用米非司酮片合并米索前列醇,其作用机制是,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争夺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蜕膜、绒毛变性,并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子宫收缩;米非司酮作用于丘脑和垂体,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下降,黄体溶解,使依赖黄体维持的妊娠终止;米非司酮同时使宫颈软化、扩张,利于胚胎、子宫蜕膜的排出;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进一步扩张、软化,刺激子宫收缩,促使胚胎、胎膜排出。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具有抗孕酮、糖皮质醇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合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和孕酮竞争而与蜕膜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同时由于妊娠蜕膜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紊(PG),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无痛苦的非手术人工流产的方法。我院从2005年3月~2006年4月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早孕158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梁佩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40-2140
目前,国内药物流产主要是使用米非司酮片合并米索前列醇,其作用机制是,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争夺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蜕膜、绒毛变性,并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子宫收缩;米非司酮作用于丘脑和垂体,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下降,黄体溶解,使依赖黄体维持的妊娠终止;米非司酮同时使宫颈软化、扩张,利于胚胎、子宫蜕膜的排出;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进一步扩张、软化,刺激子宫收缩,促使胚胎、胎膜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