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肺炎喘嗽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中医证型演变与季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肺炎喘嗽"住院患儿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肺炎喘嗽中医证型演变与季节、病程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秋季发病率最高,夏季发病率最低,冬春二季居中;春、夏、冬三季湿热闭肺证较多见,秋季痰热闭肺证多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多出现病程710 d,湿热闭肺证病程多在7 d以上,甚至超过10 d。结论肺炎喘嗽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病程中各证型的演变,与发病季节相关,临床可以根据其特点,及时的辨证用药,以达到治病防变,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证型演变特点。方法通过对190例小儿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与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感染之病原体是否有相关性;对全部纳入病例在住院当日(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d观察并记录中医证型,统计小儿肺炎在不同观察时段中医证型演变特点。结果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有相关性,与病原体元相关性。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呈现动态演变过程,从而使各证型在不同观察时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儿科煮散剂与饮片汤剂对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分析,探讨中药煮散剂的成本优势。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300例肺炎喘嗽患儿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3种证型随机分配到煮散剂组和饮片组,比较3种证型各自方剂不同剂型口服给药对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观察煮散剂与饮片的疗效差异,探讨煮散剂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同时,对煮散剂与饮片进行临床经济成本对比评价。结果煮散剂组在小儿肺炎喘嗽3种证型中的临床疗效与饮片汤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煮散剂组在中药经济成本上明显少于饮片组。结论通过对小儿肺炎喘嗽3种证型的临床观察及对比,煮散剂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与饮片剂型无明显差异,但在经济成本土明显优于饮片汤剂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病原流行情况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在1~3岁儿童患病率为41.2%(68/165);痰热型咳嗽占74.7%(136/182);不同病原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在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临床辨证分型以痰热型为主,病原学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予头孢替安联合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口服,连续治疗5 d后比较2组患儿症状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金化痰汤加减在减轻痰热闭肺型肺炎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时间、促进痰液排出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采用中医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6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用清肺口服液行清肺解毒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痰壅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口服液行清肺解毒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院儿院病房于1975年10~12月对所收治的小儿肺炎50例采用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实践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临床小结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西医诊断:对所收治的小儿肺炎50例均以《关于小儿肺炎诊疗方法的建议》中的标准作出诊断,其中支气管肺炎42例,大叶性肺炎8例。并发症与并存症:50例中并发心衰15例、休克2例、中毒性脑病1例。并存佝偻病27例、贫血1例、营养不良1例。其中重症小儿肺炎18例占36%。中医分型:50例患儿入院当时在西医诊断基础之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闭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中舌象与肺部啰音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93例痰热闭肺证肺炎患儿舌象及肺部啰音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痰热闭肺证中第1 d舌象大多数为舌红、苔黄,占89.2%;至第3 d,逐步转变为舌质红、苔白,占23.7%;第5 d,舌苔颜色多由黄转白,转变为舌质红、苔白者占39.8%,少数由于痰热凝集日久耗伤气阴,或致气虚血瘀,出现舌质暗红有瘀斑或舌红苔剥脱,占7.5%;第7 d舌质暗红或淡、苔少或苔剥脱者增多,占18.3%。肺部啰音的变化为第1 d肺部听诊固定湿啰音的占88%,至第3 d消失5%,第5 d消失37%,第7 d消失69%。结论:痰热闭肺证肺炎患儿随着舌象转为正常而啰音相应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中舌象与肺部啰音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93例痰热闭肺证肺炎患儿舌象及肺部啰音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痰热闭肺证中第1 d舌象大多数为舌红、苔黄,占89.2%;至第3 d,逐步转变为舌质红、苔白,占23.7%;第5 d,舌苔颜色多由黄转白,转变为舌质红、苔白者占39.8%,少数由于痰热凝集日久耗伤气阴,或致气虚血瘀,出现舌质暗红有瘀斑或舌红苔剥脱,占7.5%;第7 d舌质暗红或淡、苔少或苔剥脱者增多,占18.3%.肺部啰音的变化为第1 d肺部听诊固定湿啰音的占88%,至第3 d消失5%,第5 d消失37%,第7 d消失69%.结论:痰热闭肺证肺炎患儿随着舌象转为正常而啰音相应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结合中医辨证,在临床上依据不同证型的证候特点采用辨证施护。具体证型包括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将中医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起到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改变与中医证型、舌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的MPP患儿76例,观察患儿支气管镜下黏膜微观病理改变以及患儿中医证型、舌象的特点,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MPP患儿镜下气道黏膜表现在各中医证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mer’s V系数为0.397,P<0.01,说明MPP的中医证型与镜下黏膜表现呈中等相关性。舌质分布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Fisher值=2.446,P=0.319>0.05,说明MPP患儿舌质分布与镜下气道黏膜表现之间无相关性。MPP患儿舌苔与镜下黏膜表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ramer’s V系数为0.428,P<0.01,说明MPP舌苔与镜下气道黏膜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结论儿童MPP的中医证型、舌象与其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征象的分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琼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187-188
目的观察中药清肺化痰活血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优点。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清热化痰活血方加用阿奇霉素(泽奇)抗感染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阿奇霉素(泽奇)抗感染治疗,两组均辅以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43.3%,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咳嗽、痰壅、肺部听诊等主要疗效指标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清肺化痰活血法联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显著,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头孢噻肟钠50~ 100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郾3~0.5mg/(kg·d),均静脉滴注给药,每次滴注时间>60 min,连续用药7~10 d。两组对症支持治疗相同,治疗期间不应用其他抗生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0~7岁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疾病谱,为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0~7岁户籍儿童及流动儿童各120例进行疾病调查,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婴儿组(1~ 12月),幼儿组(1~3岁),儿童组(3~7岁),调查近一年的患病情况.结果 户籍婴儿组(1~12月)常见疾病前五位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流动婴儿组(1~12月)疾病谱相同,但发病频率较高.户籍幼儿组(1~3岁)常见疾病前五位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过敏性疾病、意外伤害.流动幼儿组(1~3岁)疾病前五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意外伤害、过敏性疾病.户籍儿童组(3~7岁)前五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过敏性疾病、肺炎、意外伤害.流动儿童组(3~7岁)前五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意外伤害、肺炎、过敏性疾病.结论 婴儿组(0~ 12月)户籍儿童与流动儿童疾病谱相同,但发病频率不同,幼儿组(1~3岁)和儿童组流动儿童意外伤害明显增加,户籍儿童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李秀亮教授从肝论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秀亮老师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于中医"痉咳"的范畴,治疗上除从肺论治外,还应从肝论治,调肝理肺,并将小儿支原体肺炎辨证分为4型,即:肝经风热型、木火刑金型、阴虚肺燥型、横逆犯脾型,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HFMD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洛阳市手足口病防控要求,每月要求洛阳市辖内9县6区定点医院采集一定量HFMD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其他类型病原类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4 225例,实验室确诊3 248例,阳性率为76.88%;洛阳市引发HFMD病原主要是EV71,但其降低趋势明显,而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HFMD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升高;2010年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其他年度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3年外,HFMD病原的城乡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结论洛阳市2009-2013年HFMD病原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且城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及时对HFMD病原进行检测,并分析流行原因,以便更好地对HFMD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潘志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65-2766
目的:评价病原学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婴幼儿肺炎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目前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1)婴幼儿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研究的年代、季节、地区的不同而变化,也因所选病例的年龄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受病原学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的影响.(2)肺炎病原学检测标本常用的包括鼻咽分泌物、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清.(3)检测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菌等.(4)检测方法包括常规细菌培养、直接分离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T)、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RT)-PCR方法.(5)我国婴幼儿肺炎病原体分布仍以细菌感染多见,而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菌感染亦不容忽视.结论:婴幼儿肺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致病原也存在一定差异.呼吸道病原检测所需的仪器简单,标本容易收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