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剧毒有腐蛋臭气的刺激性气体,常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被人体吸入可致急性中毒,极高浓度可引起呼吸停止,产生“电击样”死亡。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12例硫化氢重度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体会。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9例,...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H2S),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带强烈臭蛋样气味的气体.硫化氢主要是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中毒事故可导致劳动者终身残疾,给社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现就1997~2003年发生在新疆境内的5起硫化氢所致的重大中毒事故及中毒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对健康的危害:硫化氢中毒分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嗅觉迟钝,高浓度可以使嗅觉器官迅速失去感觉。吸入大量硫化氢会迅速产生缺氧症,因窒息而死亡。有的出现癫痫样抽搐或昏迷而死亡。急性亚急性中毒表现有恶心,胃不适,恶臭味的嗳  相似文献   

4.
概述真菌病是指由真菌及放线菌引起人类的一种疾病。真菌不仅侵犯皮肤黏膜,还侵犯骨骼、肌肉和内脏。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最常见。肺真菌分成:①酵母菌类:如新型隐球菌等。在组织及培养基内为芽生孢子,无菌丝。②酵母样菌:  相似文献   

5.
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是一种在补体凝集途径中重要的起始物,其本质是含有胶原样结构域和纤维蛋白样结构域的蛋白质,它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分子,可结合微生物表面的某些糖类,激活补体途径,调理吞噬作用,从而在抵抗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ficolin类型、功能及识别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探讨ficolin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以期为ficolin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重度急性硫化氢中毒7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化氢 (H2 S)是一种无色剧毒有腐蛋臭气的刺激性气体 ,很少直接用于生产 ,常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被人体吸入可致急性中毒 ,重度者可引起呼吸停止 ,产生“电击样”死亡。本文报告我院抢救 7例H2 S重度中毒患者的体会。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0~ 5 4岁 ,平均 39岁。其中 6人为同一染料厂车间工人。2人在操作中误将冰醋酸倒进硫代硫酸钠中 ,产生大量H2 S气体 ,当即昏迷猝倒在地 ,其余 4人现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救人 ,先后昏迷在地 ,后经人移至空气新鲜处 ,有 3人数分钟后自行苏醒 ,另 3人住院抢救后…  相似文献   

7.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之后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及血管舒张因子[1]。过去人们一直致力研究它的毒性作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发现硫化氢在神经、心血管、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中具有特定调节作用,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多项研究表明硫化氢参与高血压的发病且有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硫化氢呼气试验(hydrogen sulfide breath test,SBT)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4—12月某高校学生,进行消化道症状和1周膳食问卷调查,以及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methane breath test,LHMBT)和SBT。分析呼气中氢、甲烷及硫化氢浓度并绘制硫化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BT的阳性判断标准。结果共纳入300名受试者,男84名、女216名,年龄17~32(21.6±2.4)岁。203名报告SIBO样症状,其中LHMBT阳性99名(48.8%);无症状97名中,LHMBT阳性38名(39.2%)。摄入乳果糖90 min时呼气中硫化氢升高值和氢气升高值显著正相关(r=0.516,P<0.01);硫化氢绝对值和甲烷浓度显著正相关(r=0.632,P<0.01)。以服用乳果糖后90 min时硫化氢绝对值≥62.5 ppb(×10-9)或较基线值升高25.0 ppb为阳性判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4%、79.1%和73.3%。硫化氢丰度与维生素B12的摄入量显著相关(P=0.011),阳性者便秘更为突出。结论乳果糖硫化氢呼气试验与氢-甲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便秘患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SIBO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炎症机制、氧化应激、气道高反应性 (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等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内源性硫化氢是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多项研究证实其对哮喘的炎症、氧化应激及 AHR 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的一个靶点分子.本文就硫化氢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旭春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6-1356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主要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近年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总结我科1例患者确诊PC经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6 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起病前在羽绒服生产车间从事羽绒提炼工作。病程中有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及活动后气促不适。患者来我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是人们发现的第3个内源性气体信号转导分子,它广泛地参与了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在心血管系统,硫化氢主要由胱硫醚γ裂解酶合成,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管重构、保护心肌等功能,并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等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气体信号分子家族由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内源性气体小分子组成,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已经证实硫化氢在多个系统中有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本文重点综述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负性调节心脏代谢消耗和抗心脏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化氢体系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形成及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成年的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双肾一夹组(two-kidney,one-clip,2KIC组)7只、2KIC+硫氢化钠(硫氢化钠为外源性硫化氢供者)组8只、假手术组6只,其中2KIC+硫氢化钠组每天腹腔注射硫氢化钠(56μmol/kg),对照组、2KIC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饲养4周,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硫化氢水平,双肾硫化氢合酶的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左心与全心重量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4周,2KIC组尾动脉压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2KIC+硫氢化钠组;2KIC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左心室与全心重量比值2KIC组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肾内硫化氢合酶的活性及血浆中硫化氢的含量2KIC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2KIC+硫氢化钠组高于2KIC组。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硫化氢体系受到严重抑制,可能是肾性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的给予硫化氢供者有助于缓解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纳洛酮(naloxone)又名烯丙羟吗啡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有三组: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肽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抗血栓药物——Fondaparinux璜达肝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疾病目前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传统抗凝药物如肝素及低分子肝索作为Ⅱ因子及Xa因子的混合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抗血栓治疗中并且成为抗凝治疗中的标准用药。璜达肝癸钠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类Xa因子抑制剂,经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中具有抗凝作用稳定可靠,出血反应少等特点,部分适应症中有效性及安全性较传统药物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内源性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源性硫化氢是新近发现的第三个气体信使分子,在心血管系统,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负性肌力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硫化氢对心血管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静滴头孢菌素后饮酒致急性心肌梗死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引起临床医师对头孢菌素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方法 对我院2007年期间由于使用头孢菌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双硫仑样反应可出现于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的患者;(2)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见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及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等;(3)症状有颜面潮红、胸闷、头痛、心悸、恶心呕吐、气促、烦躁、低血压、心绞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等;(4)接触含乙醇制品的途径除饮用各种酒类外还见于反复乙醇皮肤消毒及服用藿香正气水等含乙醇制剂;(5)双硫仑样反应出现于使用头孢菌素的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5天内;(6)建议在使用上述抗菌药物期间及停药后20天内禁酒。结论 医护人员应对双硫仑样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 硫化氢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毒性气体,它的生理作用首先发现于1989年。进一步研究发现,由半胱氨酸代谢生成的气体分子硫化氢,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重要生理作用。现已证明,在心血管系统中,硫化氢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关系密切。1 硫化氢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硫化氢以其毒性作用为人所知几百年,现在被誉为第三个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主要在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作用下酶性产生,具有舒张血管、调节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等功能.以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的一项研究显示,抑制内源性硫化氢产生将促进主动脉病变形成,而补充外源性硫化氢可抑制主动脉病变形成.这些数据表明硫化氢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新调节物质.文章就硫化氢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发生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元化的,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的中心环节,如发生在颈部、颅内的动脉血管受累往往可因动脉斑块破裂、血栓脱落等导致支配脑组织的血管阻塞而引发脑卒中[1-3].硫化氢(H2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现在认为其具有血管内皮保护、抗氧化、降低血压及扩张血管等作用[4,5].相关临床研究尚不十分丰富,特别是患者内源性H2S在疾病发生时的变化特点[6].本研究分析H2S在IS中的诊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