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睾丸微结石症52例报告,睾丸表皮样囊肿(附25例报告),双侧睾丸肿瘤六例报告,精索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睾丸肿瘤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的1.4—2.1%。睾丸肿瘤最常发生于青壮年,近年来由于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我院1975年6月至1986年3月收治的141例睾丸肿瘤中随访至1991年3月的117例睾丸肿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为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仍依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然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辜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特别是病理检查确诊是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可以施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行肿瘤剜除术前应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分析48例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48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本组获得随访3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不等,存活28例,7例死亡,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加放疗是精原细胞瘤最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必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睾丸精原细胞瘤占睾丸恶性肿瘤70%以上,以单侧睾丸精原细胞瘤为多见,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自1979年—1989年共收睾丸恶性肿瘤病人150例,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4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张××,65岁,住院号16316,因双侧睾丸肿大一个月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十六日入院。一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睾丸肿大,有沉堕感,无疼痛,无发烧,未经任何治疗。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体温脉搏均正常,头颈胸腹部检查均无异常。外生殖器检查:右睾丸明显肿大如鹅卵大小,触之实质性硬,表面光滑,有沉重感,左侧睾丸肿大如鸭卵大小,表面光滑质硬,沉重感,阴茎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AFP,阴性,HCG 3ng/ml,胸透正常。术前诊断:双侧睾丸肿瘤。  相似文献   

6.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股骨颈转移1例顾雄华(上海长海医院骨科200433)关键词睾丸肿瘤,肿瘤转移,小儿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股骨颈转移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儿男,4岁,在玩耍时不慎从小凳上滑下,右臀部着地。当即疼痛但仍可步行。次日疼痛加重,不敢下地活动。右髋...  相似文献   

7.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T)临床少见,占睾丸肿瘤的1%~8%。我院从1985~1998年共收治睾丸恶性淋巴瘤19例,占同期睾丸恶性肿瘤的4.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睾丸恶性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1.5%,是15-34岁年龄组中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左右[1]。多数患者因睾丸无痛性肿块就诊,结合患者病理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极少误诊,现报告1例睾丸恶性肿瘤误诊为原发性肺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睾丸精原细胞瘤起源于曲细精管的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占生殖系统肿瘤的35-71%以上。该病构成了男性人群的严重威胁,也是青壮年男子所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临床资料我院自1975年8月至1986年12月末共收治睾丸恶性肿瘤153例,其中单纯型精原细胞瘤118例,占77.1%(118/153)。所有病侧均经病理证实。下面就118例精原细胞瘤报告如下: 年龄:本组病人最小为22岁,最大为74  相似文献   

10.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我科1980年~1986年收治的56例睾丸肿瘤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发病年龄10~61岁,平均年龄31.2岁,30~40岁28例,占50%。病程在半年以内19例,6个月~1年16例,2~3年9例,7例不详。睾丸肿块50例,其中右侧39例,左侧11例。睾丸沉重感29例,伴有疼痛者16例,肺转移者9例,伴咯血2例;腹部肿块者10例,腹腔淋巴结及肝转移者16例。锁骨上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6例睾丸肿瘤作了分析。精原细胞瘤较非精原细胞瘤发病率高。高发年龄组为31-40岁,有隐睾史者占23.2%。睾丸肿瘤应采取综合治疗。高位睾丸切除术及精索结扎术不失为首选,术后精原细胞瘤主张以放疗为主,推荐治疗量4000-5000rad/4-5周;非精原细胞瘤术后以化疗为主,提倡用PVB方案。这样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71年6月 ̄1993年12月,入院治疗6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56例、隐睾20例,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1/64)、77.8%(28/36)、74.1%(20/27)、47.1%(8/17),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有无隐睾均影响其生存率。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选择以手术中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9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1例睾丸肿瘤患者中,18~40岁者占70.3 %(64/91),91.2 %(83/91)为生殖细胞肿瘤。37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中18~40岁发病28例(75.6 %),17岁以下无发病,60岁以上仅1例(2.7 %)。31例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中<5岁和18~40岁的患者分别为5例(16.1 %)和21例(67.7 %)。8例间质性肿瘤中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均较少。混合性肿瘤患者中18~40岁发病占93.3 %(14/15)。睾丸肿瘤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睾丸无痛性肿大或睾丸结节。治疗主要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 %、91.8 %、91.8 %,Ⅰ、Ⅱ、Ⅲ期睾丸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 %、52.3 %、33.3 %。结论 睾丸肿瘤发病年龄高峰为18~40岁,不同病理类型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不同,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有关,精原细胞瘤预后最佳,早期肿瘤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4.
睾丸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桂泉  马胜林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4):281-281,285
睾丸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310022)吕桂泉,马胜林睾丸淋巴瘤临床少见,其发病率占恶性淋巴瘤的1%~3%,占睾丸其他恶性肿瘤的5%~7%(1),国内文献仅有零星病例报告。本院自1970年至1995年收治16例睾丸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47例原发性睾丸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B超检查、血清AFP、病理类型、治疗、肿瘤分期和生存情况.结果:小儿睾丸恶性肿瘤血清AFP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小儿睾丸恶性肿瘤B超检查特征多表现为实质性占位,睾丸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占位,睾丸良恶性肿瘤间肿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卵黄囊瘤中,Ⅱ、Ⅲ期2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接近50%.结论:小儿睾丸肿瘤以卵黄囊瘤多见,血清AFP、超声检查在术前小儿睾丸肿瘤良恶性的鉴别、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万勇 《癌症》1989,8(2):140-142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0万,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发生与隐睾和异位睾丸有关。自70年代PVB和VAB方案出现以来,使晚期睾丸肿瘤的治疗取得重大突破,使之成为可以完全治愈的恶性肿瘤。 高位睾丸切除术是治疗睾丸肿瘤的第一步,根据术后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决定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58年~1992年间收治的605例睾丸生殖细胞瘤中,11例为双侧睾丸肿瘤,占睾丸肿瘤的1.8%。11例中,4例为同时发生双侧睾丸肿瘤,7例为非同时发生双侧睾丸肿瘤。4例同时发生的病例经病理诊断均为精原细胞瘤;7例非同时发生的病例中,除2例为单侧不成熟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以外,其余病理均为睾丸精原细胞瘤,间隔时间在首次诊断后8个月~150个月,有3例(42.9%)病人在5年以内发生。2例同时  相似文献   

18.
睾丸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原发性肿瘤多属恶性,青年人居多数。又可分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前者占90%-95%,肿瘤中又以精原细胞瘤较多。其次可见混合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现将2例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71年6月~1993年12月,入院治疗6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56例、隐睾20例,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1/64)、77.8%(28/36)、74.1%(20/27)、47.1%(8/17),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有无隐睾均影响其生存率.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选择以手术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