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对低剂量复合避孕药(COC)三相片肟炔诺酮(NGM)/乙炔雌二醇(EE)35 μg和单相片醋酸炔诺酮(NETA)/EE 20 μg的周期控制、脂质影响和应用者满意度作出评价,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随机比较性研究。 以年龄18~50岁、60 d内未服用OC且无服用甾体激素禁忌症的健康妇女为对象。三相片的组成为固定EE 35 μg/d,1~7 d联用 180 μg、8~14 d 215 μg和15~21 d250 μg NGM,共21片。继之服7d无活性片,1片/d。单相片由NETA 1000 μg和EE20μg组成,1片/d,共21片。继之服无活性  相似文献   

2.
回顾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和给临床提供推荐的实践方案,对口服避孕药(OCs)中雌激素剂量,吸烟和血管病变危险间相互关系和不同种类的孕激素对静脉血栓栓塞(VIE)影响进行了报道。 流行病学调查: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心肌梗塞(MI)继8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应用老的高剂量雌激素(EE)OCs的动静脉血栓症较≤50μg EE OCs的显著高。1989~1991年发表的文献证实单服<50μg EE OCs不吸烟妇女不增加MI的相对危险(RR)。但吸烟≥15支/d,对OCs  相似文献   

3.
口服避孕药()发明四十余年,在激素避孕中占据主OCs流地位,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尤其是对性欲的影响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为减少OCs的副作用,人们尝试不同剂量炔雌醇和孕二烯酮配伍。在最近许多配方中雌二醇含量从50μg减少至20μg甚至15μg,与60μg孕二烯酮配伍。该配伍可减少月经紊乱及各种激素药物副反应的发生,但对女性性欲的影响却不得而知。本试验对该问题予以说明。研究对象为63例健康志愿者,年龄为18~3525±4.3()岁,性生活正常,无性激素药物禁忌证,未曾服用过OCs,月经周期为24~34d。观察时间为1年。为确定排卵周期,在月经周期第…  相似文献   

4.
前瞻性研究41例20~27岁健康妇女服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s)时骨代谢是否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均为来门诊要求服药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妇女。排除标准:有OCs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月经周期不规律;妊娠;12个月内曾分娩或哺乳;自然或人工流产6个月内;6个月内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含OCs)。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1日开始予复方OCs(含炔雌醇30μg和左炔诺孕酮150μg),每日1次,连服21d。对照组服非激素类避孕药或不服避孕药。研究开始时收集受试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月经及生育史、营养、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应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s)对妇女血液凝固的影响,采用凝血弹性描记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年龄15~45岁希望用OCs,且是新开始应用者;凡以往用过OCs不足1年、病史中确诊或疑有血栓栓塞性疾病,或有凝血倾向、包括心脂质抗体、LeidenV因子或CS蛋白缺乏、吸烟者、使用非类固醇抗炎剂()或应用阿司匹林周以内者均除外。在研究期间禁用NSAIDs或阿司匹林。低剂量OCs含有20μg,30μg或35μg炔雌醇,该处方中孕酮包括左炔诺孕酮0.10mg;炔诺孕酮0.30mg;及肟炔诺酮0.18mg,0.215mg,0.25mg,这些口服小剂量OCs妇女分别抽静脉血2次,1次在服OC…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每天阴道内给予50μg炔雌醇(EE)+0.5mg消旋18甲(dl-Ng)或1mg醋酸炔诺酮的复合型OC 1至2片,排卵抑制率相似。本文比较了每天阴道内放置含LNG0.15mg+EE30μg的复合型OC1或2片对妇女排卵功能的影响。研究包括20例20~40岁,有生育力不哺乳、无用甾体避孕药禁忌症,参与研究前3个月内未用过激素制剂的妇女。用药前1个周期作为对照周期。以后于  相似文献   

7.
研究已经证实含20μg炔雌醇(EE)的口服避孕药(OCs)避孕效果好,对体重影响小,副作用少,并对健康妇女的中度面部痤疮有治疗作用。为进一步观察低雌激素OCs对体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两项研究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8.
20μg口服避孕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避孕药(OC)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避孕措施,OC的成份是乙炔雌二醇(EE)与孕激素的合成剂。高剂量EE对人体有许多副作用,因此在维持避孕效能的基础上减少EE含量已成为OC的发展趋势。目前美国普遍应用的OCs中EE含量是20μg。本文源引1966~2000年MEDLINE和1980~2000年EMBASE中的文章及其它一些文献,总结出20μg OCs具有安全、高效,耐受良好的优点以及非避孕的健康益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美国应用含地索高诺酮(DST)150μg和乙炔雌二醇30μg(EE)的单相口服避孕药(OCs)实验结果。对应用“周日始”(sunday start)的效能、月经周期控制和超过6个月的安全性的多中心评价结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口服复合甾体激素避孕的妇女每周静脉注射 GnRH100μg 和 TRH200μg 来研究垂体黄体生成素(LIH),促卵激素(FSH),生乳素(PRL)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能力,并确定促性腺素,催乳素和促甲状腺素是否有三级周期循环的变化。作者们对年龄在18至35岁接受各种口服复合避孕药不同时间的14例妇女进行了研究。在前一次服药周期结束后第7天(第一次试验),服药7片(第二次试验),服药14片(第三次试验)和服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OC)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间有无关系,作者对123名服OC妇女进行了研究。其年龄为16~35岁(平均25.5岁),其中103名(84%)是经产妇,服OC的时间为6~144个月(平均25.8个月)。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6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80或100μg;B组52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50μg,C组35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20或30μg。所有研究对象于服药周期第5~20天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hPRL),hPRL的正常值为2.2~20.0ng/ml。测定结果表明:85名妇女(69.1%)为正常范围,其余38名(30.9%)妇女的血清hPRL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21.1%为轻度升高(20~40ng/ml),5.7%为中度升高(41~60ng/  相似文献   

12.
已知口服避孕药(OCs)对血脂和脂蛋白有影响。本文研究了服用三相OC制品12个周期的20例年轻妇女血脂、脂蛋白,阿朴脂蛋白(apo)的情况。其年龄18一38岁(平均29.3岁)、体重、体质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由延迟开始和限于周期中期应用的乙炔雌二醇(EE)和炔诺酮(NET)复合口服避孕药(COC)及下半周期单服NET组成的两相口服避孕药(OC)方案抑制排卵的效果而进行本研究。 选择应用其它的避孕法避孕,<35岁,不吸烟,月经规则证实有排卵(BBT双相)和在周期的第21d血清孕酮(P)值≥6 ng/ml,研究前3个月未应用任何激素制剂,在25%理想体重内的妇女列为研究对象。 20 d为一个服药周期。1组在第6~10 d服EE 50 μg和NET 1 mg COC,1片/d,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16例年青妇女试用两种包含 dl-nor-gestrel(dlN)及炔雌醇(EE)三相配方的口服避孕药(OCs)WL-45及 WL-50,观察它们对代谢的影响。两种制剂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WL-45内含类固醇总量为 dlN 8,400μgm/月(相当于左施18甲基炔诺酮(dN)4,200 μgm 及 EE 455μgm);WL-50内含类固醇总量为3580μgm/月  相似文献   

15.
三相口服避孕片是模拟体内激素变化而设计的,每个周期所用的雌、孕激素总剂量低于固定剂量的复合型口服避孕片(OC),而避孕效果相等。本研究对左旋18甲(LNG)+乙炔雌二醇(EE)的三相OC的临床及代谢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包括409例38岁以下(吸烟者34岁以下)要求用OC避孕的健康妇女,参与研究前至少有3个周期月经规则,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血栓栓塞、脑血管、心血管、肝、肾疾病,乳房或生殖道恶性肿瘤及乳房良性肿瘤、严重精神忧郁、高血压、糖尿病和正在用抗惊厥药物治疗。每周期服三相片21片,即周期第1~6天LNG50μg+EE30μg,第7~11天  相似文献   

16.
口服避孕药(OCs)发明四十余年,在激素避孕中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尤其是对性欲的影响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为减少OCs的副作用,人们尝试不同剂量炔雌醇和孕二烯酮配伍。在最近许多配方中雌二醇含量从50μg减少至20μg甚至15μg,与60μg孕二烯酮配伍。该配伍可减少月经紊乱及各种激素药物副反应的发生,但对女性性欲的影响却不得而知。本试验对该问题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2378例16~35岁健康妇女(共12250个周期)使用含Gestodene(δ-5-LNG)75μg+EE30μg的口服避孕药(OC)。这些妇女从未使用或停服OC半年以上。已知或怀疑妊娠、哺乳、产后月经尚未恢复、患慢性疾病、血管病变、子宫发育异常、正在使用甾体或其他药物的妇女均不作研究对象。每周期服药21天,停药7天。服药当时、服药后3、6个月时各随访1次。结果中途停用共440例(18.5%),其中由于药物原因(怀孕、不  相似文献   

18.
已知妇女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释放LH和FSH的反应随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增强,以前我们已指出每天给予炔雌醇(EE)30~40μg对于由GnRH刺激引起的LH和FSH释放增强效应可因同时给予孕激素(低剂量单相复合型OC)所抵消,抑制的程度取决于所给孕激素的类型和剂量。本文中作者用GnRH二次刺激法比较了序贯法和复合型OC(单相和双相型)中各种孕激素对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影响。研究包括25名19~33岁、健康、有规则月经的妇女,按所选用的OC分为下列几组:A组8人,给EE50μg 7天后,给EE50μg+地索高诺酮(DG)0.125mg15天;B组6人,给EE50μg 7天后,给  相似文献   

19.
为在美国注册和遵照FDA新药申请指标对多中心大样本组服含地索高诺酮(DG)OC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影响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资料来自参加大样本1221例妇女,服含DG150μg和乙炔雌二醇(EE)30μg单相DG(Desogen)的50个研究中心中选择了209例有性活动,年龄16~25岁以Deso-gen为唯一的避孕药。近2月未用过激素避孕,除外哺乳、不育、月经不规则、高血压或肥  相似文献   

20.
迄今,关于使用激素避孕药者能否引起染色体损伤的问题尚有争论。本文作者1979年报导了服用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避孕药的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SCEs)显著增高,而 H-usum 等(1982)报导使用类似复合避孕药的妇女SCE 频率无如此变化。本文对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 SCEs 作进一步研究及分析。研究对象为20名每天日服复合避孕药(含乙炔雌二醇50μg 或30μg 及 d-18甲基炔诺酮150μg)的妇女,服药周期10~25个月,另有10名妇女每月注射一次含炔诺酮20mg 的孕激素避孕药,连续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