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实施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40例患者为观察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同期对照组(常规操做)40例,对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成功率、检查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并在检查后询问患者的感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胃镜检查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明显减少(P<0.05),检查后难以忍受和不舒适的感觉明显减少(P<0.05),无不适和愿意再次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前收缩压平均为(126.8±18.4)mmHg(1mmHg=0.133kPa),检查中为(115.8±1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检查中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在检查前平均为(112.8±12.5)mmHg,检查中为(122.6±1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舒张压在检查前平均为(65.3±9.6)mmHg,检查中为(70.9±1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率检查前平均为(74.0±6.5)次/min,检查中为(82.5±9.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值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检查成功率、操作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进行胃镜检查是安全、舒适、无痛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剂联合不同利尿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的治疗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寻找适合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方案。方法将1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Nif组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d-1;Nif+HCTZ组在服用硝苯地平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剂量为12.5 mg/次,1次?d-1,Nif+ID组在服用硝苯地平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剂量为2.5 mg/次,1次?d-1,疗程8周,考察用药期间血压的变化,进而评价3种用药方案的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Nif组平均坐位血压从(172.4±12.3)/(101.4±8.6)mmHg降为(150.9±11.6)/(86.4±7.1)mmHg;Nif+HCTZ组平均坐位血压从(176.7±13.6)/(100.8±7.65)mmHg降为(139.7±12.7)/(81.3±8.2)mmHg;Nif+ID组平均坐位血压从(175.4±11.8)/(105.2±9.03)mmHg降为(142.5±10.8)/(81.6±8.6)mmHg。2种联合用药方案有效率与Nif组降压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钾和肾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颜面潮红和踝部水肿,Nif+HCTZ组及Nif+ID组比Nif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硝苯地平缓释剂联合利尿剂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降压有效率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代谢无影响,是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脐灸在预防去甲基化治疗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进行去甲基化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脐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恶心、呕吐及进食量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量表(NRS2002)评分,血清白蛋白,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及进食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恶心、呕吐及进食量评分分别为(3.95±0.67)、(3.12±1.02)、(3.16±0.54)分,低于对照组的(4.68±0.91)、(4.29±1.24)、(4.04±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2002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NRS2002评分(3.25±0.39)分低于对照组的(3.95±0.45)分,血清白蛋白(38.95±3.33)g/L高于对照组的(35.89±5.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干预胃镜检查患者痛苦的体验,为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痛苦体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320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音乐疗法。观察检查中患者的痛苦反应及生命体征。结果实验组患者痛苦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趋于平稳(P〈0.01)。结论音乐疗法具有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痛苦体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在鼻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200例行鼻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10min、检查中的痛苦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痛苦反应明显减轻(P<0.05),生命体征更趋于平稳(P<0.05)。结论音乐疗法具有明显缓解鼻胃镜检查患者痛苦体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用于声带息肉摘除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丙泊酚2.0 mg/kg、罗库溴铵1 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后插管,治疗组用米库氯铵0.2 mg/kg代替罗库溴铵,其他同对照组诱导后插管,计算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呼叫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插管前、插管后、术中、拔管前、拔管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及围拔管期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插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叫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拔管前的平均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3例发生躁动,2例发生不良记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用于声带息肉摘除麻醉可以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拔管前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二者复合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全身麻醉心血管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艾司洛尔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的血压、心率等变化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气管插管、切皮、术程、拔管时,实验组的血压、心率均较为平稳,对照组的血压、心率则出现较大波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91.3±17.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6±23.5)min,术中出血量为(24.7±4.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4±8.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仅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为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艾司洛尔可大大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稳定,减少了术野渗血,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74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麻醉,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后血压水平、呼吸、心率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好(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113.25±4.62)mmHg、舒张压(63.51±4.83)mmHg、呼吸(16.11±4.32)次/min、心率(75.33±4.7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进行麻醉效果较显著,可以降低患者不适感,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荣强 《中国药业》2015,(7):121-12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外科开腹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麻醉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在麻醉诱导时分别给予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状况以及伤口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插管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72.9±8.1)次/分、(108.3±13.5)mmHg和(65.6±9.9)mmHg,对照组分别为(85.3±10.4)次/分、(143.5±17.9)mmHg和(81.8±11.7)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8.8±2.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5.1)min(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外科开腹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和麻醉安全性均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 以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 插管前对照组实施表面麻醉结合环甲膜穿刺麻醉, 对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监测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记录插管操作耗时, 评价插管过程中镇静及呛咳反应程度, 检测插管前后血清应激反应因子含量, 调查患者对于插管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T2)时点心率(HR)依次为(84.08±8.25)次/分, (82.64±7.81)次/分、平均动脉压(MAP)依次为(92.57±8.32)mmHg(1 mmHg=0.133 kPa), (103.27±9.1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12.56, P < 0.00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82例儿童行气管插管全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实验组采用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min(T2)、手术30 min(T3)和手术结束(T4)的血压、心率水平及术中体动反应、知晓发生情况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收缩压T1时(123±10)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T0时的(97±9)mm Hg, T4时(113±9)mm Hg明显高于T3时的(87±1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实验组患儿相邻时间点的收缩压和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0、T1、T2、T3、T4时的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心率T1时(124±10)次/min显著高于T0时的(97±6)次/min, T4时(132±10)次/min显著高于T3时的(91±8)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知晓率均为0。实验组患儿的睁眼时间(6.3±2.4)、拔管时间(12±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1.6)、(18±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有利于稳定患儿在手术中不同时段的血压和心率,减少全麻患儿在手术中的体动反应,缩短了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瑞马唑仑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插管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拟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25~4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试验组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值,气管插管前后测定血糖、乳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术后睁眼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苏醒后30 min、1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麻醉诱导前,给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MAP[(87.00±0.72) mmHg vs.(86.32±3.73) mmHg]、HR[(77.90±2.09)次/min vs.(77.80±4.05)次/min]、SpO2(98.35%±0.74%vs.98....  相似文献   

13.
刘晓梅  傅强  米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2-2174
目的 通过术前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的方法,评价心理干预对围麻醉期患者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抽取50例拟实施耳鼻咽喉科手术的患者,年龄18 ~50岁,男41例,女9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并测量血压、心率.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学支持疗法(PPST),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心理支持,待手术前1d、麻醉前15 min、麻醉清醒后再分别进行SAS调查并监测各时点的血压、心率.结果 两组入院后SAS、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前1d、麻醉前15 min、麻醉清醒后各时点SAS评分均减低[(41.3±10.2)分与(53.4±11.5)分、(43.1±10.4)分与(57.3±11.7)分、(40.2±10.1)分与(52.3±10.6)分],血压降低[(126±10)mm Hg与(133±12)mm Hg、(128±10)mm Hg与(136±12)mmHg、(123±10)mm Hg与(135±12)mm Hg]、心率减慢[(75.3±3.9)次/min与(81.0±4.5)次/min、(88.1±7.0)次/min与(103.2±7.1)次/min、(75.2±4.1)次/min与(80.3±4.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28岁。主因休克伴便血4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当日午饭饮白酒一两后入睡。睡中因恶心而苏醒,数十分钟后排出半便池血性便,后又排血性便数次,呕吐两次(吐物为胃内容无血液)。测血压50/40mmHg,经抗休克处理,血压升至80/60mmHg。面色苍白,心率120次/分,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停用麻醉药后,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泵完;对照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拔管时和气管插管拔管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 视觉模拟评分(VAS)、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MA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MAP:(89±14)mmHg(1 mmHg=0.133 kPa)比(107±15)mmHg,(75±13)mmHg比(98±16)mmHg,(78±17)mmHg比(95±15)mmHg;心率:(82±11)次/min比(113±13)次/min,(64±12)次/min比(97±11)次/min,(66±13)次/min比(108±13)次/min](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 VAS评分和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分比(7.9±0.9)分,(3.9±0.5)分比(4.6±0.3)分] (P〈0.05);右美托咪定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7/14)比65.0%(26/40),P<0.05].结论 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预防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患者女,69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服用洛活喜、司乐平等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22~138/64~78mmHg,无不良反应。2007年3月22日,患者改服北京降压0号,1片/次,1/日,连服3天,血压控制在116~128/60~70mmHg之间,无任何不适反应,于第4日服药后1小时,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测血压为122/64mmHg,呼吸26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无皮疹,停用北京降压0号,并口服葡萄糖酸钙片、扑尔敏、维生素C,1小时后症状消失。第6日,自测血压为166/88mmHg,继服北京降压0号,血压降至128/66mmHg,无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LC)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完全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七氟醚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输入右旋美托咪啶0.3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10 ml,输注时间10 min.记录手术前、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1、5、10 min的SBP、DBP和HR;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后烦躁、咳嗽、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前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稳定,对照组血压、心率在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min均明显高于右旋美托咪啶组[(143.5±17.9)mm Hg 比(129.6±13.9)mm Hg(1 mm Hg =0.133 kPa),(91.7±19.2) mm Hg比(80.1±9.8) mm Hg,(88.1±12.4)次/min比(78.4±8.5)次/min;(151.6±13.1) mmHg比(130.2±14.0)mm Hg,(96.5±13.3)mm Hg 比(82.0±10.3) mm Hg,(98.7±8.3)次/min比(79.1±10.3)次/min;(149.3±14.8)mm Hg比(129.9±13.2)mmHg,(95.9±21.3)mnm Hg比(81.3±9.9)mmHg,(90.3±7.5)次/min比(79.2±11.1)次/min,P<0.05或P<0.01].右旋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3.6)min比(8.2±3.2) min、(15.3±5.3)min比(13.8±4.8) min、(11.4±4.2)min 比(10.2±4.8),均P >0.05].右旋美托咪啶组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况低于对照组[烦躁2例(15.0%)比9例(30.0%),呛咳12例(40.0%)比26例(86.7%),P<0.01或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单次静脉泵入0.3μg/kg右旋美托咪啶能够有效抑制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同时不影响呼吸恢复和苏醒速度.  相似文献   

18.
蒋栋 《中国药业》2012,21(13):97-98
目的观察麻黄碱联合苯肾上腺素防治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在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后开始硬膜外麻醉,在注入腰麻药后对照组立即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麻黄碱1 mg/min;观察组立即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麻黄碱1 mg/min+苯肾上腺素10μg/min,手术中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95.87±9.43)mmHg高于对照组的(91.38±8.56)mmHg,心率(98.42±11.2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06.78±10.34)次/min;麻黄碱总量(23.54±5.65)mg少于对照组的(36.78±4.18)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血压3.75%、恶心和呕吐2.50%,低于对照组的15.63%和10.63%(P<0.05)。结论单纯使用麻黄碱可减少硬膜外麻醉导致的低血压,将麻黄碱与苯肾上腺素联合使用防治低血压的效果更佳,且可减少麻黄碱的用量,避免大剂量麻黄碱引起的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右美托咪定(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4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在气管插管术开始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术开始前10min静脉泵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泵注时间均为10min。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切皮、拔管时及术后1h的心率、血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拔管时间。和麻醉前比较切皮时及拔管时,实验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快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切皮时实验组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术中减轻气管插管及固定喉镜操作时的心血管反应效果,并与单纯应用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 35例支撑喉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及对照组(15例).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前2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5~2 μg/kg及艾司洛尔1.5mg/kg,对照组则静脉注射芬太尼1.5~2 μg/kg,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min、固定支撑喉镜后1min、3min、5min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前两组SBP、MAP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插管后1min及固定支撑喉镜1~3 min对照组SBP、MA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5min恢复.对照组插管后1 min至固定支撑喉镜5 min,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仅插管前心率较诱导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支撑喉镜术中诱导期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芬太尼,可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和固定支撑喉镜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