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入放射诊治中患者X射线辐射受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介入放射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 采用Angiostar-Plus型DSA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Diamentor K1),回顾性分析432例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治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 总体DAP值11900±10652,总体ED值679±589,摄影DAP均值为透视的3.34倍,摄影ED均值为透视的1.56倍。结论 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DSA法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2.
肺部病变介入放射治疗中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灌注化疗与咯血栓塞介入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所经受的X射线辐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癌与35例咯血患者的辐射资料.采用Siemens公司DSA机Angiostar-Plus随机配置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在线测量剂量面积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3项剂量的范围和中位数分别为:①DAP为1 250~47 991 cGycm2和7 334 cGycm2,②ESD为62~1 341 mGy和437 mGy,③ED为1.75~67.19 mSv和10.27mSv.透视对DAP与ED的贡献为总剂量的(26.7±14.4)%,摄影剂量占总剂量的(73.3±14.4)%.肺癌动脉灌注化疗组的摄影剂量值大于咯血动脉栓塞组.结论患者在接受胸部介入治疗时一次接受了大剂量的X射线辐射,减少摄影总帧数是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的性腺组织所受辐射剂量,以获取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保护性腺组织的方法。方法 采用DSA腹部常规透视模式和摄影模式,分别采集有和无屏蔽时睾丸和双侧卵巢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常规腹部透视模式和摄影模式双侧卵巢的辐射剂量比睾丸高,应用防护装置后,各性腺组织处的直射线辐射剂量均减少90%以上。结论 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腹部介入诊疗过程中对性腺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介入放射诊治中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SA方式介入性脑血管造影诊断与脑血管栓塞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受X射线辐射。方法 100例脑部病变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68例、脑血管栓塞治疗32例。Siemens公司DSA机Angiostar-Plus随机配置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在线测量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本组病例一次IVNR的DAP、ESD、ED值分别为(11 916±7 499)cGycm2、(973±682)mGy、(12.59±9.12)mSv。其中造影诊断组的剂量分别为(9 264±3 777)cGycm2、(741±321)mGy、(10.01±6.85)mSv,血管栓塞治疗组的剂量分别为(17 553±10 027)cGycm2、(1 496±952)mGy、(18.06±10.90)mSv,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摄影剂量[DAP(mSv)、mGy]/透视[DAP(mSv)、mGy]的比值,分别为7.52±6.44、6.14±4.72。结论 在IVNR诊治过程中,患者受到大剂量X射线辐射,其摄影剂量均值数倍于透视剂量,减少摄影总帧数是降低患者辐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数字X射线摄影(DR)平板探测器(FPD)距离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影响,以指导DR的优化辐射防护。方法:前瞻性研究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FPD距离对DR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在成年人胸部模型体表前后和FPD检查区边缘防护区内设定测试点,并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LD)进行测试,按胸部模型尺寸,将铅帘到FPD垂直距离设为30 cm、58 cm和86 cm共3种测试距离,在相同技术条件下分别行DR,对不同距离测试点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护铅帘与FPD距离30 cm、58 cm和86 cm时,3种不同距离辐射剂量统计对比,DR受检者检查区及防护区的单个和整体测试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同DR优化技术条件下,研究范围内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FPD距离对DR受检者辐射防护无影响,原则上在DR检查的工作中防护铅帘应贴身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在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中受检者接受电离辐射的剂量。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产RXI型数字胃肠机上实施仿真排粪造影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材质为LiF(Mg、Cu、P)测定、分析50例消化道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仿真排粪造影过程中透视、点片时X射线皮肤入射处及靶器官(直肠)的辐射剂量。结果:成功记录了50例便秘患者仿真排粪造影透视、点片X射线曝光全过程,统计分析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论:仿真排粪造影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个体差异均较大,需谨慎应用;仿真排粪造影技术应用的防护最优化管理有可研究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物理形式测量,分析乳腺自动摄影模式的剂量参数的设置与低对比度影像质量[1]和受检者的乳腺平均腺体剂量[2]的关联性。方法先使用3种自动摄影模式(CNT对比模式、STD标准模式、Dose剂量模式)分别对18-220和18-222模体照射,再使用3种自动摄影模式分别对加3块和4块亚克力板(1cm)的低对比性能模体(CDMAM)照射;按CDMAM测试要求分别选取3种自动摄影模式下剂量设置的下限和上限进行照射,获取低对比性能模体影像分析数据。结果选择3块亚克力板配合CDMAM进行采样与18-220模体剂量参数基本一致;采用3块亚克力板配合CDMAM自动摄影,CNT模式较STD模式的平均腺体剂量(AGD)增加1倍,IQFinv增加5%~7%;STD模式较Dose模式的AGD增加15%,IQFinv增加8%~13%。结论①辐射剂量的过度上升并不会带来相对应的低对比性能效果;②CNT模式和Dose模式不适宜用作常规检查,只有特定情况下才可使用;③先参考临床其它检查数据,再确定摄影模式,是在保障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 (UAE)手术中所经受的X射线照射。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例UAE辐射剂量资料 ,采用DSA机 (Angiostar Plus)配置的空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 (DiamentorK1andDiamentorED) ,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 )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 ,采用Monte 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透视时间 (2 8. 60± 2 3 . 73 )min ,摄影 (87± 3 8)帧 ,DAP为 (6178± 3 80 2 )cGy·cm2 ,ESD为 (3 78± 2 45 )mGy ,ED为 (9 .89± 6. 0 8)mSv。透视对总DAP的贡献 (3 4 1%± 10 7% )小于摄影 (65. 9%± 10 . 7% ) ,透视对ESD值的贡献 (61 .1%± 12 . 9% )大于摄影 (3 9 .5 %± 14. 0 % )。结论 UAE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了一次性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心血管介入诊疗中X射线辐射剂量的统计与分析,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低剂量技术在儿童辐射防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岁以下300例患者,3种常见的儿童介入操作的近两年的患者辐射水平与两年前相同操作患者辐射水平的技术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0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90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患者150例。采用DSA机自动调节曝光条件,对入射有效剂量(ED)、剂量面积乘积(DAP)以及透视时间(F)进行测定。结果:两组结果在透视时间、入射ED存在显著性差异。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患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入射ED与透视时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不同心血管介入操作的DAP存在显著性差异,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DAP仍较大。结论:低剂量技术有效减少了儿童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创性MSCT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但CCTA的高辐射剂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了多种降低辐射剂量方法。本文将就CCTA技术的发展、CCTA减少辐射剂量的方法、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手术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参数,探讨减少辐射吸收剂量的途径及防护方法.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200例各类介入手术操作时DSA机器的管电压、管电流和透视时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在介入手术治疗中影响吸收剂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术和室上速射频消融术所需透视时间最长,此时的管电流、管电压数值最大,因此应特别注意在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吸收剂量,并做好辐射防护.结论:合理应用DSA机器,正确使用缩光器、减少透视时间和每秒脉冲率是减少吸收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心血管介入手术中操作者的有效剂量。方法 利用热释光方法对某省属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24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或者继续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者继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ICAS)和4例起搏器植入术(PT)的操作者进行了体表剂量测定和有效剂量估算。结果 在CA、PTCA、PICAS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9.2±6.3)min,操作者平均每次手术的有效剂量为(4.1±0.9)μSv,在没有铅衣防护的条件下,为(52.2±15.5)μSv;而PT平均手术时间为(14.1±4.6)min,操作者平均每次手术的有效剂量为(5.5±1.4)μSv,在没有铅衣防护的条件下,为(220±42)μSv。结论 应努力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缩短荧光照射时间,保证医护人员防护设施的配置,以降低操作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比较双源CT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与普通螺旋扫描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101例患者应用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扫描,114例患者应用普通螺旋扫描,分析2种扫描模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分法:1分为优秀,4分为不能诊断;由2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单独对所有的冠状动脉段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1.67±0.39)mSv和(4.92±1.32)mGy,普通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5.08±1.419)mSv和(31.68±15.45)mGy,2种扫描模式的ED和CTDIv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ouble flash螺旋扫描不可诊断节段比率为0.57%(7/1219)低于普通螺旋扫描冠脉不可诊断节段比率0.72%(10/1381),但2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和30%两个时相图像伪影互补17.8%(18/101)。结论 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保证较高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探讨前门控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组(A组)与回顾性检查组(B组)2组,每组患者100例纳入研究。2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扫描前均控制心率≤70次/min,分析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组间的辐射剂量。结果:在2组800支冠状动脉血管中,A组图像质量优秀或良好者达~1196.2%(385/400),B组为97.3%(389/400),A组卜jB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其平均辐射剂量A组为(2.9±0.5)mSv,B组为(10.2±2.4)mSv,A组与B组相比平均辐射剂量减少73%。结论: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且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VolumeRAD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该技术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上利用高性能的平板探测器、大容量小焦点X射线球管、精准的驱动装置完成多角度的容积扫描,获取一系列的影像数据,由计算机回顾性的重建出任意层面的数字X射线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据X射线球管和平板探测器的运动形式,共有4种采集方式,29种协议,基本涵盖了人体常规的摄影位置,为更好地在临床上使用VolumeRAD成像技术,探讨VolumeRAD成像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平板式探测器和常规X射线数字化成像未来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综合论述、分析和讨论了平板检测器(FPD)主要组成部分和整体检测器工作机理,优良特性和现有水平,将用于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FPD和传统射线摄影用胶片-增感屏系统(简称屏-片系统)进行了比较,提及了FPDDR系统代表着数字摄影系统优点且较其它系统具有优势,将用于数字化X射线透视(DF)的FPD和传统射线透视用图像增强器-摄像器件系统(简称IIT系统)进行了对比。也简述了FPDDR和DF系统某些产品的应用,文中分析认为,未来常规X射线成像系统是和FPD技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X射线机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动态探测器进行胃肠道检查和胆道造影并观察其优缺点。结果:13例消化道癌性病变和15例炎性病变均有明显显示,且黏膜清晰。胆道体层发现2例普通平片未发现的小结石,摄片优良率提高至98%。结论:大尺寸探测器显示范围包括广,数字脉冲透视点片图像清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且辐射剂量有所减少;缺点是患者旋转体位不如遥控摇篮式胃肠机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感法、X光数字化成像法、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根管治疗的恒前牙病例共60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感法组207颗、X光数字化成像法组202颗和电测法组191颗,分别使用指感法、X光数字化成像法、电测法进行根管工作长度测量,并以此长度根管预备后试尖判断准确性。结果:电测法的准确率90.58%明显高于指感法的58.46%和X光数字化成像法的7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X光数字化成像法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指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ypex5测量仪是一种操作方便、准确率高的根管工作长度测量仪,X光数字化成像系统作为辅助应用于根管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OSFET探测器在全身放疗质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在源轴距360cm处使用电离室对MOSFET探测器进行标定,同时根据体模入射面、出射面与中间层面的剂量换算关系,利用标定后的MOSFET探测器检测行全身放疗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并减少相应误差。结果10+MOSFET探测器中,有7个最大偏差均〈3%,另3个经再次重新标定后,最大偏差亦〈3%,均可用于临床测量。结论在全身放疗中应用MOSFET探测器能够起到监测治疗剂量、控制误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著统  陈美兰 《现代保健》2012,(17):140-14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gE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将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2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总IgE的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为(113.55±18.61)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0±13.75)IU/ml和sA组的(51.35±13.57)IU/ml(P〈0.01);sA组患者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IgE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表达水平可能反映冠心病危险分层,IgE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