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康普乐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系统检测508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将总胆红素>11μmol.L-1者作为高胆红素组(n=221),总胆红素≤11μmol.L-1者作为低胆红素组(n=287),对血清总胆红素与CF-PWV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组CF-PWV值为(9.04±1.20)m.s-1低于低胆红素组的(10.89±2.18)m.s-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红素与CF-PWV值呈负相关(r=-0.636,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脉搏波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关系。方法629例T2DM患者,按照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A组)474例,微量尿白蛋白组(B组)100例,临床尿白蛋白组(C组)55例。并以146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之间血清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的差异,探讨胆红素及纤维蛋白原与DN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C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A组及B组降低(P<0.05),C组纤维蛋白原较正常A组及B组升高(P<0.05),B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A组下降(P<0.05),B组纤维蛋白原较A组升高(P<0.05),将尿白蛋白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纤维蛋白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1,P<0.05;r=-0.299,P<0.05;r=-0.184,P<0.05。尿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3,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28,r=-0.189,r=-0.207,P<0.05。结论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BIL)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8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06)和对照组(n=70),冠心病组又按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测定各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仅直接胆红素较单支病变组低(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关,建议定期化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颖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1):138-138,14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46例脑梗死(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L)、丙二醛(MDA)浓度,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ox-LDL、MD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直接胆红素(DBIL)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直接相关分析:IBIL与MDA、ox-LDL呈显著负相关(r1=-0.3167,P<0.05;r2=-0.3475,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导致ox-LDL增多和内源性CO减少,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为3组,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组(n=10)、原发性高血压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20)及健康对照组(n=30),采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FGF2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分析FGF21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原发性高血压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FGF2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1水平与ox-LDL及TG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GF21水平升高,且FGF21水平的改变与ox-LDL及T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来院检查的健康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取5 mL正中静脉血,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各46例,比较分析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5±6.03)mmol/L和间接胆红素水平(9.93±4.7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17.39±6.37)mmol/L和间接胆红素水平(13.76±5.21)mmol/L(P<0.05),观察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r=-0.158,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r=-0.094,P>0.05),事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非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变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中的治疗中需要注意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脂蛋白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与脂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Ⅰ期和Ⅱ期)、对照组30名测定外周血瘦素、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Ⅱ期与Ⅰ期比较,血清瘦素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07、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瘦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表达,三者变化与血压分级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水平与脂蛋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R)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d)72例,微量蛋白尿组(30mg/d≤UAER<300mg/d)7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ER≥300mg/d)50例,分别测定各组身高、体重、血压、血肌酐、尿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而肌酐、尿素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304,P<0.01;r=-0.272,P<0.01;r=-0.278,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比较分析124例冠心病患者与45例非冠心病者的尿酸、胆红素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和间接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高尿酸水平、低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粥样硬化(AS)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6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斑块情况,测定血清胆红素、LDL-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直接胆红素(Dbil)、LDL-C水平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LDL-C水平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IA组患者的血清Dbil与LDL-C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2,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Dbil水平明显降低,且Dbil水平越低LDL-C的水平越高,测定两者血清浓度有助于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做到早预防,为卒中一级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OSAHS组58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HGF的水平,分析血清HGF水平与血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OSAHS组(P0.05);OSAHS亚组间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GF水平均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P0.01),重度组较中度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合并高血压组间比较,高血压3级组较高血压1级组及2级组血清HG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高血压2级组较高血压1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组血清HGF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452,P0.05),与LSaO2呈负相关(r=-0.328,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与AH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670,P0.01;r=0.535,P0.05;r=0.424,P0.05),与LSaO2呈负相关(r=-0.572,P0.01)。结论 OSAHS患者、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OSAHS及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高血压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HMGB1、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HMGB1、血浆AD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HMGB1与ADMA呈正相关(r=0.757,P<0.01),与NO、FMD呈负相关(r=-0.743,P<0.01;r =-0.707,P <0.01).以FMD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MGB1是FMD的独立影响因子之一.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HMGB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红素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31例,在入院后进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表(NIHSS)进行卒中严重程度评定。结果:在231例患者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高水平组NIHSS评分均较低水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者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48,P〈0.01;r=0.436,P=0.014)。结论:高水平的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与卒中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尿酸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和非勺型高血压关系.[方法]入选中青年(18~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勺型高血压组(126例,67.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61例,32.6%),并抽血测定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浆卧位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分析尿酸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谱、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等无明显差异(P>0.05).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PRA、Ang Ⅱ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尿酸、PRA、Ang Ⅱ水平为非勺型血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患者血尿酸水平与PRA(r=0.349,P<0.05)和Ang Ⅱ(r=0.296,P<0.05)呈线性正相关.PRA与Ang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OR=3.136;95%CI,1.897-5.403;P<0.01)、PRA(OR=1.45l;95%CI,1.127-2.389;P<0.05)、Ang Ⅱ(OR=2.343;95%CI,1.804-4.076;P<0.01)升高增加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结论]血尿酸、PRA与Ang Ⅱ升高增加非勺型血压发生风险,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非勺型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其激活RAS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患者血清 CA19-9的表达及其与胆红素水平、胆管炎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胆管结石患者(急性胆管炎14例,非急性胆管结石50例)血清 CA19-9、胆红素水平和变化情况,及其与胆红素、胆道感染的关系.并比较急性与非急性胆管结石患者 CA19-9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胆管结石患者术前血清 CA19-9水平升高达35例(54.7%),平均193.7 kU/L;CA19-9指标与胆红素水平相关(r=0.303,P=0.015).(2)非急性与急性胆管炎患者 CA19-9平均值分别为155.81、328.9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1,P=0.002).(3)64例患者中9例 CA19-9>400kU/L.6例 CA19-9显著高表达(CA19-9>800kU/L),其中急性胆管炎5例(5/14,35.71%),非急性胆管炎1例(1/5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2,P<0.01).(4)CA19-9高表达患者胆红素下降后 CA19-9水平明显下降(Z=-2.28,P=0.043).结论在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指标与胆红素、炎症有关,当胆道梗阻解除或炎症控制后,CA19-9指标会下降,这有助于良、恶性胆道梗阻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以及无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血脂、肝功能,同时检测心脏超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水平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杓型及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患者(杓型高血压42例和非杓高血压38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脂联素水平,分析其心脏结构指标的改变.结果 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低(P<0.01),血清脂联素与nSBP、nDBP均成负相关(r=-0.623,r=-0.656,均P<0.01).杓型高血压患者中,低脂联素组左心房直径、左室重量/体表面积较高脂联素组高(P<0.01),E/A较高脂联素组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低脂联素组左心房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体表面积较高脂联素组高(P<0.01),E/A较高脂联素组低(P<0.01).结论 与杓型高血压组相比,非杓型高血压组脂联素较低.杓型高血压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低脂联素者较高脂联素患者心室重构明显,非杓型高血压组合并低血脂联素患者,其心肌重构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EH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30例(EH-LVH组)以及3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EH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LVH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EH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715,P<0.01).3个级别高血压患者IL-18、LVM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P<0.01).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DBP、尿素氮、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血清IL-18水平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LVH密切相关,IL-18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影响高血压LVH的进程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军利 《中外医疗》2008,27(15):46-4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A组26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B组35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将30例正常健康者列为C组.采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I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IGF-I高于C组(P<0.05),B组血清IGF-I高于A组(P<0.05),并显著高于C组(P<0.01);血清IGF-I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5.P<0.05).结论 循环血IGF-I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