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给予2019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创面外科收治的1例严重手腕部电烧伤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创面, 治疗60 d时, 创面愈合良好,患者出院;出院后9个月随访,愈后皮肤未再破溃,且皮肤感觉及手腕运动功能恢复俱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血管介入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采用个体化宣教 、集中宣教 、微信群平台互动、电话回访方式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量表、自设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出院后即刻、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即刻、出院后1、3个月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服药依从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以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不良生活行为减少。  相似文献   

3.
【摘要】 给予 2020 年 10 月 13 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 例特重度烧伤患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外敷? 异种皮移植? Meek 微型皮片移植以及中药浸浴等多技术联合治疗,治疗73 d时创面完全愈合; 愈后皮肤应用疤痕软膏超声离子导入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瘢痕增生,应用 60 d 后患儿出院; 出院后 3 个月随访,愈后皮肤可见浅表性瘢痕。  相似文献   

4.
2017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晚期双胎妊娠患者在适时终止妊娠的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局部创面外涂湿润烧伤膏等治疗。治疗28 d后,创面完全愈合,患者出院;2名婴儿身体基本健康,于产后1个月出院。  相似文献   

5.
对 2020 年 2 月赣州东河医院外科收治的 1 例双足跟烫伤患者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PRP) 治疗。 治疗第 21 天,创面明显缩小,患者出院。 出院后 1 个月随访,创 面愈合良好,愈后皮肤感觉正常、 弹性较好、 无明显瘢痕增生,皮下组织丰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对慢性损伤性膝关节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五龙背疗养区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2例慢性损伤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1例。A组接受磁振热无热模式+安慰剂乳膏治疗,B组接受磁振热有热模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温泉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3个时间点的疼痛强度、上下楼梯时间及关节屈曲度。结果 19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7例因任务中途停止治疗,12例出院3个月后无法接受随访。最终纳入研究103例患者,其中,A组54例,B组49例。A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均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上楼梯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B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的上楼梯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的下楼梯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院时的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对慢性损伤性膝关节炎患者有积极影响,可减轻疼痛,改善预后,但需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对2018年4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淤积性皮炎致皮肤破溃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盐水溶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创面,治疗20 d后,创面明显缩小,患者出院,并于家中自行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出院后15 d随访,创面完全愈合,愈后皮肤留有淡褐色色素沉着;出院后3个月随访,溃疡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给予2020年3月14日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重度肛管直肠狭窄患者在纵切横缝法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行湿润烧伤膏灌注治疗.治疗第10天,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使用湿润烧伤膏灌注治疗3个月后随访,肛管直肠狭窄未复发,愈后黏膜无明显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去年因患前列腺炎住院治疗了1个多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便出院到卫生队继续进行治疗,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仍然没有彻底治愈。请问,前列腺炎为何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联合弹力线套扎术(RPH) 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 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 治疗组患者行PPH 联合RPH 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PPH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排便?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 个月,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5 例?显效20 例?有效14 例?无效1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7 例?显效17 例?有效19 例?无效7 例(Z=-2.700,P=0.007); 术后1?3?6 个月, 治疗组患者Longo 出口梗阻型便秘(Longo ODS) 评分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ongo ODS评分:t=13.53?20.280?22.380,P均<0.001;VAS评分:t=18.84?24.27?25.10,P均<0.001;PAC-QOL评分:t=8.796?21.70?23.95,P均<0.001)。结论 PPH 联合RPH 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湿润烧伤膏与手术联合治疗褥疮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溃疡期褥疮的术前准备时间 ,缩短褥疮的总病程。方法 :将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住院的 4 2例溃疡期褥疮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 2组 ,2 1例术前用湿润烧伤膏纱换药处理 ,为A组 (试验组 ) ;2 1例用庆大霉素紫草油纱布换药处理 ,为B组 (对照组 )。 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病灶部位、病灶范围等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别 ,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均换药至创面新鲜行皮瓣转移手术 ;比较两组平均术前换药时间 ,及换药 +手术的总住院日。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均运用护理程序施行整体护理。结果 :A组术前平均换药时间为 8 4 9± 2 2 3天 ,B组为 15 6 0± 6 70天 ;A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2 0 5 0± 4 81天 ,B组为 35 31± 7 70天。结论 :湿润烧伤膏换药与庆大霉素紫草油纱布换药比较 ,前者可明显缩短褥疮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间及病人的总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subjects with primary amyloidosis (AL-amyloidosis) were studied with MRI in five patients. The MRI was performed every 3–5 months for 23–60 months, and the T1 and T2 relaxation times were determined in liver and subcutaneous fat. In the patients as a whole T1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P < 0.05), whereas T2 was within normal range. On follow-up with repeated MRI increasing T1 values could be measured in progressive disease (one patient) whereas decreasing T1 values seemed to parallel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four patient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dules in AL-amyloidosis may be evaluated with MRI and the amount of amyloid deposits may be quantified. Correspondence to: K.-Å. Thuomas  相似文献   

13.
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腿不同部化胫骨外露创面的修复方式。方法 应用小腿内、外、后侧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邻近转位,对胫骨外露创面进行修复共32例。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结痂,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下肌肉坏死感染,伤口经换药延迟愈合,其余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骨髓炎发生。结论 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切取方法简便、血供可靠,是胫骨外露中小型创面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韩兴惠 《武警医学》2000,11(8):476-476
1995年 1月~ 1 998年 2月 ,我们采用多虑平、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 (PU) ,并与雷尼替丁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1例PU均因上腹痛、返酸、腹胀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胃镜诊断为溃疡活动期患者。病程 2个月~ 5a,平均 1 7a。伴有焦虑、抑郁及夜眠欠佳等症者59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1例 ,男 3 8例 ,女 3例 ;年龄 1 8~ 3 6岁 ,平均 2 4岁。其中胃溃疡 1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 0例。对照组 4 0例 ,男 3 7例 ,女 3例 ;年龄 1 9~ 3 5岁 ,平均 2 4 5岁 ;胃溃疡 1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尼膜同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血压门诊患者,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设计,比较口服尼膜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采用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P〈0.05);服用尼膜同4 w后,患者MMSE、ADL量表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期内只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结论尼膜同对老年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3月收治的32例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PFS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中位PFS(mPFS)是14个月;BCLC B期患者mPFS为18个月,而BCLC C期患者为8个月;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mPFS为16个月,而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为11个月;高血压患者m PFS为18个月,无高血压患者为10个月;蛋白尿患者m PFS为19个月,而无蛋白尿患者为12个月;伴手足综合征患者m PFS为16个月,而无手足综合征患者为9个月,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C分期、治疗前AFP水平以及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且BCLC分期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Weber MA  Krix M  Delorme S 《European radiology》2007,17(10):2663-2674
Functional imaging might increase the role of imaging in muscular diseases, since alterations of muscle morphology alone are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disease. Perfusion, i.e., the blood flow per tissue and time unit including capillary flow,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parameter.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keletal muscle perfusion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clinical conditions, such as degenerative or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or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cs of functional rad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skeletal muscle perfusion and focuses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iques. Also,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vascular imaging, such as in detection of myositis and for discriminating myositis from other myopathies or evalua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are presented, and possible clinical ind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dedicated MR and CEUS methods are now available that visualize and quantify (patho-)physiologic information about microcirculation within skeletal muscles in vivo and hence establish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for muscular diseases. Invited review article to European Radiolog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