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新生儿科门诊收治的21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Gesell量表评分、血细胞计数、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5.2%)(P<0.05),且观察组中度有效率和重度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3月龄、6月龄神经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区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发育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au、内源性激活素A、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HIE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邵帅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7,38(9):1107-1110
目的 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Ⅱ~Ⅲ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 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相似文献   

3.
姜俊红  吴德 《安徽医药》2019,40(9):979-98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00%,对照组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琥珀酸亚铁片,1片/次,2次/d。观察组口服健脾生血颗粒,0.75 g/kg,每天分3次于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b、SF、MCV、MC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贝利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患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较好,能够升高患儿机体Hb、SF、MCV、MCH等指标水平,改善患儿的发育状态,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AS、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单纯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2个月的改良Ashworth评分、CSS评分和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2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多点靶肌注射Ashworth评分优于非多点靶肌注射,更加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疗程均为6周。采用HKU-AHMU神经心理学注意功能量表系列(包括数字广度测验、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以及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MBI)等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差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1.54%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升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BI评分升高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塞通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元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20 μg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加2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隔日1次,1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20 mL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加200~30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D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较好,能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 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观察组治疗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在给药途径中,不中断进行机械通气,此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可重复使用,最大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内正压参数变化情况,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损伤因子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98±3.11)分和(31.49±3.87)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5.72±2.92)分和(25.14±3.11)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中断机械通气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左旋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持续服药12周,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估量表(UPDRS)Ⅱ和UPDRS Ⅲ、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 Ⅱ和UPDRS Ⅲ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 Ⅱ和UPDRS Ⅲ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UPDRS Ⅱ和UPDRS 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例(16.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例(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每次1片,每日清晨服1次。所有患者治疗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血浆P物质(SP)、神经肽Y(NPY)、皮质醇(Cor)含量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26%和87.8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Cor均明显下降,NPY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厌食、恶心、头晕、失眠等反应,但均可耐受,观察组的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能够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神经肽和皮质醇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吸入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儿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掀/次,2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1 g/次,1次/d,连续服用3 d后停用4 d,而后继续。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并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为65.3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ACT及MARS-A得分均有所上升,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C-ACT及MARS-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及PEF均有提升,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能够显著缓解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同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艾地苯醌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艾地苯醌片,30 mg/次,3次/d。3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精神科量表(NP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但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P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及行为能力,改善精神症状,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在患儿出生后6 h内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100 mg/次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30 mL中,1次/d。中度患儿治疗14 d,重度患儿治疗21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行为神经测试(NBNA)评分、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结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原始反射正常时间和肌张力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张力评分、一般评估评分、总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主动肌张力评分、原始反射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出生后6、12个月CDCC检测显示治疗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槐杞黄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 000散治疗儿童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分两次温水冲服聚乙二醇4000散,1.5 g/(kg·d),并根据患儿粪便嵌塞情况逐渐减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0 g/次,2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总分、生存质量评分(HRQO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升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水平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排便难度、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等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排便次数、排便难度、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总分明显减少,HRQOL评分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中医症候总分低于对照组,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内菌群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程迎  高晓平  陈和木  张旭 《安徽医药》2019,40(12):1319-1322
目的 比较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双侧对称性训练与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骨骼组与镜像组,每组18例。外骨骼组患者利用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双手同步对称性训练,镜像组给予镜像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后,外骨骼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后,外骨骼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骨骼组治疗显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22)。结论 基于手部外骨骼机器人的双侧对称性训练能加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手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镜像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了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8月周口市中医院治疗的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124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d,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血生胶囊,4粒/次,口服,3次/d,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分量表(Spitzer评分)和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0.01),但观察组对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pitzer和Cares-SF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Spitzer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和Cares-SF评分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0.01),但观察组对Spitzer评分的升高作用以及Cares-SF评分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2.6%(1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24/62)(P<0.05)。对照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17.24±3.52)支,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14±2.73)支(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8.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13/62)(P<0.05)。结论 益血生胶囊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显著升高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的血细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恢复期脑干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干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恢复期脑干梗死效果良好,可提高总有效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