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笪伟  张泓 《安徽医药》2020,24(6):1171-1173
目的评估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CRT)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 73例,根据脓毒性休克病人 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 35例)与死亡组( 3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病人 CR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 CRT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阈值及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死亡组 CRT明显高于存活组[ 5.50(4.40,5.90)s比 2.20(1.90,2.80)s,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 AUC=0.83,最佳截断值为 2.4 s时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死亡,灵敏度高达 94%,特异度为 84%。结论脓毒性休克 6h液体复苏后 CRT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SV、ScVO2、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预后情况的差别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存活组中共计患者75例,死亡组中共计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时、ICU接受治疗6h后的SV、ScVO2、乳酸清除率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两组患者进入ICU接受治疗时的SV、ScVO2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进入ICU治疗6h后,死亡组患者的SV与ScVO2改善均不明显(P>0.05),6h内乳酸清除率为(14.69±3.27)%,存活组患者的SV与ScVO2明显改善(P<0.05),6h内乳酸清除率为(31.76±8.26)%,6h内乳酸清除率数值明显高于死亡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往往与患者治疗前血清乳酸浓度、治疗后6h内乳酸清除率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同时治疗后患者的SV、ScVO2改善情况也会对于患者的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缑剑  闫海燕  嘉婷 《安徽医药》2022,26(8):1580-1583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清激活素A(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9例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98例)、死亡组(71例),检测血清ACTA、TGF-β1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低[(125.42±27.39)mmHg比(186.32±33.51)mmHg,P<0.0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21.44±2.57)分比(17.71±1.95)分]、ACTA[(968.05±143.10)ng/L比(745.12±123.28)ng/L]、TGF-β1[(21.51±3.84)μg/L比(16.30±2.28)μg/L]表达较高(P<0.05);ACTA、TGF-β1表达与PaO2/FiO2呈负相关(P<0.05),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ACTA、TGF-β1低表达者相比,高表达者死亡率较高(P<0.05),总生存期较短(P<0.05);PaO2/FiO2≤100 mmHg、高APACHE Ⅱ评分、ACTA高表达、TGF-β1高表达是影响ARDS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RDS病人血清ACTA、TGF-β1为高表达,可能为病情评估、短期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路  梅清  潘爱军 《安徽医药》2019,23(12):2386-2389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伴有肺不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安徽省立医院 ICU 100例机械通气同时伴有肺不张病人的临床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 1周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多项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肺复张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周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 PaO2分别为(72.5±14.1)mmHg和(70.3± 15.0)mmHg,SaO2分别为(88.6±4.8)%和(88.8±3.6)%,治疗 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 PaO2分别为(81.7±11.7)mmHg和(76.1±13.1)mmHg,SaO2分别为(95.6±4.0)%和(91.4±2.6)%,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 PaO2、SaO2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复张总有效率 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使用抗生素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天数缩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伴有肺不张病人定期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DN组)200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单纯糖尿病(SDM)组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7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7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0例。空腹检测血清HCY、Cys-C、β2-MG含量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DN组病人HCY、Cys-C、β2-MG、Urea和Cr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N组HCY、Cys-C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SDM组、EDN组和对照组(P<0.01),EDN组HCY、Cys-C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SDM组Cys-C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DM组HCY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HCY+Cys-C+β2-MG联合检测最大、Cys-C和β2-MG单独检测次之、HCY单独检测最小。HCY+Cys-C+β2-M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8.50、96.00、98.88、67.61、90.00和84.50,其值均高于HCY、Cys-C和β2-MG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支持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基本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体温波动、白细胞计数、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GAP]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P(v-a)CO2/C(a-v)O2,GAP ratio]等临床指标;记录2组患者28 d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等预后指标。结果 最终研究纳入86例患者,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2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在治疗后第3,7天,他汀组临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不同组间与检测时间点对各临床指标的改善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越明显。2组预后对比,他汀组患者28 d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和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改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和全身灌注情况,可提高患者28 d存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且越早应用获益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i,CTnI)与肺心病患者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30例肺心病患者的血清(CTnI、CKMB、MYO水平;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死亡与存活、肺心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以及缺氧程度的CTnI水平.结果 结果显示PO2水平与CTnI呈显著性负相关.死亡组与存活组及肺心病代偿组与失代偿组的血清CTnI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nI的升高程度对判断肺心病心肌损伤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收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32例和对照组(采用拯救脓毒症运动经典方法)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人选后3d、7 d SOFA评分分别为(9.1±2.5)分、(8.2±2.8)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的(10.1 ±3.3)分、(9.5±3.1)分(=4.52、3.99,均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48.5%(x2=12.84,P<0.05).结论 早期应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俞凤  秦克秀  张泓  徐俊 《安徽医药》2009,13(9):1074-107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性休克存活与非存活病人相比,器官损害个数和DIC的发生非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与DIC发生的时间较非存活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器官损害个数较非DIC组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C组预后显著较差(P〈0.01);早发DIC与迟发DIC临床特征比较,虽人院SOFA评分在早发DIC较迟发DIC更严重(P〈0.05),但迟发DIC较早发DIC预后差(P〈0.05),早发DIC组较迟发DIC组更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P〈0.05)。入院时凝血参数比较仅血小板计数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无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的脓毒性休克及早发DIC较迟发者预后较好,早发DIC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是预示DIC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常规治疗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M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尿mAlb、β2-MG、TRF水平与血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除两组血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脓毒症、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比较各组血清S1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分为<15分、15~20分、>20分3个分段,比较不同分段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表达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P<0.05);而单纯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5分、15~20分、>20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随着APACHEⅡ评分提高而提高,各APACHEⅡ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与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381、0.358、0.463,P<0.01)。结论 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血清S1P表达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黄敏  邱光钰 《中国药师》2019,(10):1874-1876
摘 要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指南推荐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集束化治疗方案指导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24 h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研究终点为24 h内患者死亡或退出研究。检测两组患者入院1,6,12,24 h时N 末端原脑利钠肽(NT 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和肌酸激酶(CK)水平。 结果: 治疗12 h时,两组患者的NT proBNP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K和CK MB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4 h时,两组的cTnⅠ、CK和CK MB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24 h时的cTnⅠ、CK和CK 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脓毒性休克患者盐酸纳美芬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清NT proBNP、cTnⅠ、CK MB和CK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常艳丽  李华丽 《安徽医药》2019,23(8):1628-1631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瘦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平乡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予以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病人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别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2-MG、瘦素、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心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血清β2-MG、瘦素、PTH水平分别为(17.4±3.9)mg/L、(17.8±4.1)mg/L、(80.1±22.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2±9.1)mg/L、(32.0±7.2)mg/L、(112.5±33.4)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β2-MG、瘦素、PTH清除较单纯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组),低O2高CO24周组(B组)和低O2高CO24周+葛根素组(C组)。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B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均明显高于A组(P<0.01),而C组mPAP、RV/LV+S明显低于B组(P<0.01);②A组大鼠右心室心肌OPN和整合素β3 mRNA表达水平均很低,B组大鼠心肌OPN和整合素β3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大鼠右心室心肌OPN与整合素β3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的表达而抑制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氧负荷试验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就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ICU,分别在液体复苏第0、6小时实施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0例。其中,液体复苏后第6小时行10 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OCT),将10 min OCT≥66 mmHg的20例患者作为A组,10 min OCT<66 mmHg的2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第0、6小时10 min OCT、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发病率、分级、有创机械通气比例、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第0小时MAP、CVP、ScvO2、Lac、10 min OC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0、6小时的MAP、CVP、ScvO2、Lac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 OCT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重度ARD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分别为85.00%、50.00%和45.00%,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90%,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小时10 min OCT≥66 mmHg是影响患者预后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皮氧负荷试验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ARDS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颅脑肿瘤手术病人脑氧代谢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病人 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 ANH+CH组( A组)、 ANH组( B组)和对照组( C组)。术中监测麻醉诱导前( T1)、血液稀释后 30 min(T2)、控制性降压后 30 min(T3)、术毕( T4)各个时间点脑氧代谢各相关指标,并计算获取动脉氧含量( CaO2)、颈内静脉氧含量( C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 Da?jvO2)和脑氧摄取率( CERO2);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对病人术前 1d和术后 1、4、7d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脑氧代谢方面,与 T1比较,三组中, CaO2、CjvO2在 T2、T3、T4时间点是显著下降的( CaO2:A组: t=3.009, 4.164,5.018,均 P<0.05;B组: t=3.224,5.152,6.832,均 P<0.05;C组: t=5.200,6.797,8.449,均P<0.05);(CjvO2:A组: t=3.120,4.307,4.990,均 P<0.05;B组: t=3.175,5.544,7.271,均 P<0.05;C组: t=5.455,7.433,8.514,均 P<0.05)。此外, B、C组中,与 T1比较, CERO2在 T3、T4时间点是显著上升的( B组: t=2.592,3.165,均 P<0.05;C组: t=3.083,3.684,均 P<0.05)。 T2和 T3时间点,与 A组比较, CaO2和 CjvO2在 C组中是显著下降的( T2:t=2.488,3.335,均 P<0.05;T3:t=3.075,4.376,均 P<0.05);而 Da?jvO2和 CERO2在 C组中是显著上升的( T2:t=2.260,2.008,均 P<0.05;T3:t=2.955,2.461,均 P<0.05); T4时间点,与 A组比较, CaO2、CjvO2在 B、C组中是显著下降的( CaO2:t=2.017,3.878,均 P<0.05;CjvO2:t=2.735,4.831,均 P<0.05); Da?jvO2在 B、C组中是显著上升的( t=2.135,2.971,均 P<0.05); CERO2在 C组中是显著上升的( t=2.941,P=0.004)。认知功能方面,与 A组比较,术后 1d、4d的 MMSE评分在 B、C组中是显著下降的(术后 1d:t=3.156,5.669,均 P<0.05;术后 4d:t=2.513,4.406,均 P<0.05);术后 7d的 MMSE评分在 C组中是显著下降( t=2.256,P=0.027)。与术前 1d比较, A、B两组 MMSE评分在术后 1d、4d是显著下降的( A组: t=6.248,2.325,均 P<0.05;B组: t=9.903,5.163,均 P<0.05); C组 MMSE评分在术后 1d、4d、7d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李瑞娜 《安徽医药》2019,23(4):696-699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观察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肌酐(Scr)、血氧饱和度(SPaO2)、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病人的SPaO2、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血清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救治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4.65%)病人死亡,对照组有4例(9.30%)病人死亡,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397);治疗后,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15.38%,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1,P=0.238)。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有利于病人休克的救治,同时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胱抑素C(Cys-C)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脓毒性休克重度组25例、脓毒性休克轻度组23例患儿入院时的HDL-C及Cys-C,并与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分析。脓毒性休克重度组、轻度组于入院后1、3、6、9d动态监测以上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死亡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脓毒性休克重度组、轻度组入院时的HDL-C明显降低,Cys-C明显升高,这两个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4.105、344.863,P值均小于0.01)。脓毒性休克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病死率明显较高(χ2=0.023,P<0.05),存活者住院天数及HDL-C、Cys-C恢复正常水平时间明显延长(t值分别为11.433、9.731、3.501,P值均小于0.01)。结论 HDL-C、Cys-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血清HDL-C越低、Cys-C越高,其病情程度越重,恢复正常水平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β_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预后影响。方法抽取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组对照研究。结果β_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预后影响较好,结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给予β_1-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率,使患者器官脏器损伤得以减轻,从而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