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我国因小儿腹泻病年死亡率为0.51%,全世界每年因腹泻致死的婴儿在400万以上,故WHO将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笔者设计了一种腹泻次数记录表。通过使用该表格,能准确统计儿科有陪病房腹泻患儿的大便次数,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腹泻指每天大便排出量增加,通常与肠道水、电解质转运被破坏而引起大便中水分含量增加有关。小儿胃肠道处理285ml/(kg·d)液体而排出5~10g/(kg·d)大便,如排大便量超过10g/(kg·d)则为腹泻。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或反复在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肠道菌群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呈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对腹泻病时肠道苗群变化特点、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小儿腹泻病的正确防治,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对我院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了大便涂片,革蓝染色检查,以了解肠道菌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谢红莉 《护理研究》2006,20(8):2211-2212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71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112例婴幼儿腹泻病人采取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两种方式,观察出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婴幼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双歧加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严重者可引起用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慢性腹泻又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腹泻病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腹泻的治疗一直受到关注.本院用山莨菪碱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有显著疗效.2004~2005年用山莨菪碱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肠炎[1]又称秋季腹泻,是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的重要病原之一,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份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带少量粘液,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伴有脱水和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日前特异性治疗药物较少,国外常用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青岛市夏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5—9月青岛市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随机抽取其中260例病人进行大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并与260例细菌性腹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腹泻病人数占就诊腹泻总人数的60.6%,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8.0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48.1%),发热(46.8%),水样便(43.8%)。大便病毒检测阳性率40.8%,其中轮状病毒(36.8%)、星状病毒(23.6%)和诺如病毒(22.6%)为主要病原体。与细菌性腹泻相比,受凉诱因、有无发热、是否水样便、腹泻次数以及腹鸣等症状差异有显著性(χ2=4.207~7.964,P〈0.05)。结论2010年夏季腹泻以病毒性腹泻为主,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抗病毒治疗不能显著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其中婴幼儿中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最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其中不少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程较长,恢复较慢,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布拉酵母菌散剂(通用名:亿活)用于治疗秋季腹泻的研究较多,而很少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作者观察在促消化的中成药治疗基础上,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芳  闫芳  宫晓梅 《疾病监测》2002,17(6):222-224
为开展腹泻病的防治工作 ,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 2 0日至 8月 2 0日对哈医大一院、省医院门诊就诊腹泻患者采集大便标本 ,做病原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系哈医大一院、省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病患者 ,均为散发性病例 ,大便标本 1 2 4份。培养基用麦康凯琼脂购  相似文献   

12.
克痢痧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以婴幼儿期发病率为高,临床上治疗多以液体疗法,口服微生态制剂和胃肠黏膜保护剂为主。我科2004年11~12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分别应用克痢痧敷脐与思密达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腹泻病的定义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儿童腹泻病定义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g/kg以下,3岁以后每日大便排便量接近成人。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便、稀水样便、蛋花样便、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 %。其中大便性状改变比次数增多更重要。2 儿童腹泻病的分类2 .1 病理生理分类2 .1.1 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是指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导致液体中水由血浆向肠腔反流,如小儿先天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导致双糖分解吸收障碍,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使大量水被动进入肠腔,促进肠运动,引起腹泻。此外,口服山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徐州市肠道传染病流行规律,为预警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家哨点医院,收集医院门(急)诊、住院、检验等部门的病例信息及大便常规检查信息,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每年门诊就诊、接诊数前3位的都是儿科、急诊科和消化科;门诊腹泻病就诊高峰出现在每年5-8月份,最高峰在7月份,腹泻病住院高峰在7月和11月,化验室腹泻患者大便检测主要在5-10月;腹泻患者大便性状以稀便为主;门急诊以25~60岁组患者为主,住院患者和化验室所检测的患者以0~5岁组患者为主.结论 徐州市腹泻症候群就诊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年龄组成不同.建议徐州市腹泻病门诊的开诊时间为每年的4-10月.  相似文献   

15.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统计氯丙嗪治疗小儿腹泻病61例,复方新诺明为对照组50例,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儿科住院病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①大便呈水样稀便,次数比平日多;②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以内;③病情:轻~中型;④非感染性腹泻或轻度肠炎。大便常规:红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执行1985~1989年控制儿童腹泻病规划监测合作方案行动计划”,确定长沙市西区及湘潭县河口区为我省城、乡腹泻病监测点,于1985年9月份对两个监测点进行腹泻发病情况调查及河口区五个乡卫生院、县中医院肠道门病人采大便标本作致病菌培养,以了解城、乡儿童腹泻病情况及其病原体构成。  相似文献   

17.
谢红莉 《护理研究》2006,20(24):2211-2212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112例婴幼儿腹泻病人采取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两种方式,观察出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婴幼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中,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60例,人工喂养组52例。两组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及病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腹泻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大类:腹泻及胃肠道症状;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不同病原体所致肠炎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1 腹泻及胃肠道症状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或(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轻型每日在5次以下,中型每日5~10次,重型每日达10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大便次数与病情轻重并不完全平行。大便性状可为水样、黏液或脓血便。水样、蛋花汤样或绿色稀便提示为病毒、产毒素细菌性肠炎或肠道外感染所致;黏液或脓血便则提示侵袭性细菌性肠炎。腹泻病时往往伴随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纳差、呕吐、腹痛、腹胀等,…  相似文献   

19.
消旋卡多曲颗粒佐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玲 《临床荟萃》2010,25(12):1090-1091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药物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婴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婴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可造成脱水 ,严重者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或循环衰竭。我科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8月收治婴儿腹泻 16 8例 ,其中采用药物灌肠治疗 8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婴儿腹泻住院患儿 16 8例 ,其临床诊断符合“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标准[2 ] 。将 16 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