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最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一般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由于基层防疫医生身兼数职,工作任务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接种分散、管理困难等实际情况,使国家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难以得到全面实施;同时由于计划免疫基础资料多,手工记录工作量大,容易发生错登漏记,造成统计失准,阻碍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儿童计划免疫领域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现阶段卫生防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实施计划免疫门诊按旬接种是提高免疫及时率的有效措施。我市自1993年起实施按旬门诊接种后收到了显著效果。1措施1.1我市计划免疫工作有较好的基础,即每个乡(镇)有专用计划免疫门诊,免疫保偿制的推行,使乡村医生为计划免疫工作服务的劳务报酬得到合理解决,专业队伍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每月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已形成制度。1.2由乡村医生按免疫程序和免疫及时率要求,抄摘接种通知单,发至儿童家长,全市逢8.18.28日进行预防接种,在工作程序上得到了统一.1.3按旬接种的疫苗使用率虽比按月接种的使…  相似文献   

3.
计划免疫接种卡是防疫人员用以记录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的卡。此卡的建立,不仅确保了接种对象能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准确无误地达到全程免疫,而且,对于有效地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搞好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计划免疫接种卡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影响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种因素,探索计划免疫实施过程中有效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推广预防接种 ,尤其是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已为广大儿童家长所接受 ,计划免疫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 ,有些地方在接种工作中 ,出现了疫苗品种过多、价格过高现象 ,给儿童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划免疫的正常进行。为减少或消灭此现象 ,现对儿童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进行初步探讨。1存在的问题1 1接种疫苗种类过多 ,儿童难以承受以 2岁以下儿童为例 ,除接种我国目前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四苗”和计划免疫管理的乙肝疫苗、风疹…  相似文献   

6.
计划免疫是有计划地按照科学免疫程序进行有效地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疾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防病的重要手段,随着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发展,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几年来龙井市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主要的计划免疫相关因素。目的是探讨在新形势下,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如何向科学、稳步、健康、高效益方向发展。1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关键我们自1986年开始实施了计划免疫门诊制度。儿童出生后三个月内接种卡介苗时,接种门诊给儿童办理计划免疫接种卡、证,同时预定下次接种日期。儿童家长按预约日期接种常规疫苗和其它疫苗,但按指定时间带儿童来接种的家长大约90%左右,其余儿童家长因为忘记或者记不清预约日期、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按时到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另外,随着城乡之间人口的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流入到城市,城市的流动人口急速增加,从而流动儿童数也增加,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很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龙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用电脑管理计划免疫工作。辖区内儿童建卡时,电脑程序预定7周岁内常规和非常规疫苗的接种日期并打印贴在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社区免疫规划工作必须改革目前烦琐的工作方法,引入高效管理模式。方法2002年起虹口区开展了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的探讨,建立了社区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相结合,把儿童接种户籍化管理转向属地化管理,在全区接种点依法实施接种一、二类疫苗告知制度。结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建立了本市儿童预防接种关系转移管理制度并将外来儿童管理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疫苗接种告知制实施后,继续保持计划免疫疫苗的高接种率,异常反应发生率和纠纷有明显下降。结论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免疫规划工作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区免疫规划工作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接种率监测和评价是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 ,也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可以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 ,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 ,监督各基层接种点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接种率是由实种人数和应种人数两个数据得到的。我市共有 12个乡镇、3 4个接种点 ,各基层接种点上报的接种率 ,是根据在电脑软件中建IC卡的儿童和《流动儿童接种登记簿》中登记的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上报的 ,其可信度较高。但因应种人数往往也根据同一资料上报 ,未建卡又未接种的适龄儿童 ,如流动儿童、超生儿童或因某种原因而未登记在册者 ,均未包括在内 …  相似文献   

9.
IC卡(IntetgratedCircuitCard)通常又称为智能卡。智能创意是在70年代初期由日本的DrKunitakaArimura和法国的RolandMorreno分别提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儿童从出生到7岁需进行30余次疫苗接种。因此在儿童出生登记,按免疫程序预约通知、疫苗准备。接种登记、接种后统计等工作环节中,程序繁杂,稍不慎就易发生多种、漏种、涂改、统计错误等现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证制度,根据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确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杜绝差错事故,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接种,我们开…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为预防和控制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按照统一的免疫程序 ,向儿童提供的免疫接种服务。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则是在提供接种服务时 ,收取适当的计免保偿费 ,以对相应传染病发病者进行补偿的一种合同式的服务制度 ,对促进计划免疫的实施和发展 ,确保接种质量 ,都有一定的意义。为了解目前我市计划免疫保偿实施情况 ,找出存在的问题 ,保证其健康发展 ,我们于 1998年 9月进行了调查。1 方法及内容对镇江市 4个县随机抽取部分乡 (镇 )作为调查单位。调查内容包括 :儿童投保率、保偿金收…  相似文献   

11.
<正>绵竹市卫生防疫站于1997年开始,将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信息实施计算机管理,自行研制出了“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并于1998年6月开始在城区接种点和部分乡镇接种点对辖区内0~7岁儿童实施了计划免疫信息计算机管理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各预防接种点已基本实现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管理微机化,且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的及时性调查庞武贵谢科运梁炯明1997-03-31收稿。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地区卫生防疫站(玉林537000)儿童计划免疫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册)、预防接种证(简称卡证)和及时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使接种对象及时得到有效的免疫力,缩...  相似文献   

13.
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的集中式接种模式,以计机信息管理为手段的预防接种实施过程,全面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的工作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如何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现行预防种实施过程的不足;如何在保证免疫效果和安全注的前提下,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效率,仍然是目前免规划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1规范接种程序,减少工作人员繁琐、重复的手劳动目前基层接种人员的主要精力是花费在填写和理计划免疫资料上。例如山东省每位儿童接种1次苗需填写6种记录,包括计算机登记、预检登记、预单、现场接种登记、预防接种卡、流动人口登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卫生所在无锡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于1998年6月起使用了江苏省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现将使用该系统的现状与体会报告如下。1现状1.1建卡登录简便,预防接种预约自动化儿童初次建卡时,先在计算机上输入儿童的基本情况,登录后发给计划免疫金卡(简称金卡)。在登录的同时,该系统根据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自动约定7周岁内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并可以打印出全程接种预约单,使家长对子女的预防接种安排有整体了解。1.2操作方便,缩短门诊时间接种日用金卡在读卡机上划卡(未…  相似文献   

15.
实施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将免疫接种由原来的以村为单位分散式接种改为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定点接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深化计划免疫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效果。1 质量管理水平大大提高1·1 组织管理 一是建立乡镇计划免疫领导小组,负责区域内计划免疫工作的组织、宣传、实施和总结。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医生对由村卫生室接种转为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的思想认识。三是提高家长带儿童到卫生院接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金卡"系统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于 1996年率先采用“计算机儿童免疫金卡系统”管理计划免疫工作 ,继而在深圳各级防疫部门全面推广应用 ,建立了计划免疫计算机网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信息储存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时间 ,家长姓名 ,家庭地址 ,常 /暂住户口 ,免疫不良反应史 ,已接种疫苗及接种日期 ,儿童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月报 ,季报 ,年报制作及储存等。2 作用及运作机制2 .1 作用 对儿童日常接种进行登录 ,预约 ;从多个角度切入 ,提供本辖区儿童的计划免疫统计数据 ,为全市的计划免疫统计指标提供基数 ;为计划免疫服务进行流行病学评价提供人口整群性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及计划免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成绩,我国政府已顺利通过3次计划免疫审评。我市的计划免疫工作,自1984年开始实行按月接种以来,四苗接种率逐渐提高,并如期实现以乡镇为单位达到85%以上的目标,有力地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确保儿童计划免疫基础接种率,提高接种质量,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在农村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计划免疫接种模式,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有效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根据作者几十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市农村计划  相似文献   

18.
计划免疫集中式接种已在全国许多地方推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能够提高计划免疫整体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的接种模式。现将淄博市开展集中式接种的情况和体会介绍如下。五背景淄博市自1987年全面实现冷链系统正常运转,实行按月或按双月接种,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年一度的突击式接种模式,实现了计划免疫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计划免疫工作由此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各种疫苗接种率大幅度提高,先后实现了以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极大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但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入社区对家长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方法]定期下社区对家长行多方位的宣教,并行计划免疫知识问卷调查,将宣教前后问卷得分情况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接种程序、疫苗预防何种传染病、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儿童常见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宣教前后内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陈晓艳  岳秀艳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47-2048
[目的]入社区对家长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方法]定期下社区对家长行多方位的宣教,并行计划免疫知识问卷调查,将宣教前后问卷得分情况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接种程序、疫苗预防何种传染病、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儿童常见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宣教前后内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