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53和ras癌基因产物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贤  陈强 《浙江肿瘤》1995,1(3):133-134
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30例肠化生及1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ras-p2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在ras-p21和突变型p53均阳性的胃癌组织分别为13例(65.0%)和12例(60.0%);异型增生为12例(54.5%)和10例(45.4%);肠化生11例(36.6%)和4例(13.3%),正常组织全部阴性。卡方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胃癌、异型增  相似文献   

2.
ras p21在早期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C免疫组组化法,对36例早期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rasp21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rasp21阳性率分别对早期胃癌88.9%(32/36)癌旁异型增生68.7(22/32),其中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阳性率为84.6%,正常胃粘膜全部阴性,提示rasp21的表达可能是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rasp21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胃癌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LSAB和ABC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1)75例胃癌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3%、18.7%、61.3%和46.7%。p53在肠型胃癌中阳性率为52.6%,高于弥漫型胃癌的29.7%(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60.0%),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亦有阳性表达(2/4)。c-erbB-2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2)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ras表达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而与c-erbB-2呈负相关。(4)p53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多种癌基因的变化,其出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p53,p21ras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3例大肠腺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3,p21ras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3,p21ras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6.7%、33.3%、40.0%、60.0%、60.0%、7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杂交、PCR-SSC技术检测了39例膀胱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感染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并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率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率分别为61.5%、36%、30.8%及15.4%;HPV阳性率与分级分期、P543基因突变与HPV感于明显负相关;Ha-ras,p53基因突变率与分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C erbB 2,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与该校基础部病理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8例胃癌、31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 ,鼠抗人mAbras基因p21蛋白、兔抗人C erbB 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鼠抗人mAb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p21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7.3 %、30.0 %、46.2 %、75.0 %和72.4 % ,其…  相似文献   

7.
c-erbB-2、H-ras p21、p53及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癌周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erbB-2、H-rasp21和p53癌基因蛋白及PCNA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erbB-2、H-rasp21、p53及PCNA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分别为70.0%、68.0%、46.0%及82.0%;在癌周肝组织中分别为22.0%、64.0%、4.0%及52.0%;正常肝组织中(除H-rasp21外)未见表达,且癌组织与非癌组织(H-rasp21除外)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且二者的表达有高度的相关性(P<0.005),在癌、癌周肝组织中,2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总率分别为144.0%、12.0%,癌基因蛋白与PCNA同时表达总率分别为150.0%、84.0%。提示肝癌的发生是由多种癌基因独立并协同作用伴有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65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54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Ⅰ级(n=20)、Ⅱ级(n=20)异型增生无c-erbB-2和p53蛋白表达,Ⅲ级(n=25)中表达c-erbB-27例(28.0%)、p538例(32.0%);胃癌中c-erbB-2阳性Ⅰ级60.0%(12/20)、Ⅱ级42.9%(6/14)、Ⅲ级25.0%(5/20),Ⅰ~Ⅱ级癌的c-erbB-2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4,P<0.05),p53蛋白阳性Ⅰ级90.0%(18/20)、Ⅱ级50.0%(7/14)、Ⅲ级45.0%(9/20),Ⅰ~Ⅱ级癌p53蛋白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8,P<0.05)。结果提示c-erbB-2和p53基因突变均发生于胃粘膜癌变的后期。  相似文献   

9.
喉粘膜上皮异型增生p53、H-ras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粘膜上皮异型增生p53、H-ras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3例喉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经随访其中40例恶变为癌),56例喉鳞癌和7例喉正常组织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阳性率在喉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恶变组为50.0%,未恶变组为17.4%,喉癌组为51.8%,正常组织无表达。恶为组与未恶变组间,未恶变组与喉癌组间的P5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  相似文献   

10.
胃癌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和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HSP70及p53蛋白呈高表达(P〈0.01),HSP70在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呈递增形式;有淋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和自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7例胃癌、22例非典型增生和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21ras表达及DNA倍体分布类型,发现胃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21ras阳性率最高。27例胃癌组织中,DNA倍体分布类型属Ⅰ型、Ⅱ型及Ⅲ型的p21ras阳性率分别为83.3%、66.7%及33.3%。表明胃癌组织p21ras表达水平随DNA含量不断增多,随倍体成倍增加而逐渐下降,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组织,提示p21ras过度表达主要出现在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化之前。  相似文献   

12.
p16^INK4与ras p21在青,老年人胃癌中表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秀  和瑞芝 《癌症》1998,17(1):1-3
目的:对青老年人胃癌中p16INK4及rasp21的表达进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青老年人胃癌的发病学之异同。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65例胃癌(其中青年组35例,老年组30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由两位研究者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采用已知的乳腺癌阳性切片作为对照。所有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在非选择人群,p16INK4和rasp2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75.4%;p16INK4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rasp21的阳性表达率随胃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16INK4在青年人胃癌中的阳性率(60%)显著高于老年人(10%)(P<0.05),而rasp21在前者的阳性率(62.8%)则显著低于后者(90%)(P<0.05)。结论:p16INK4表达的检测在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方面,rasp21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青老年人胃癌的发病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p53蛋白和p21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产物p53蛋白和ras基因产物p2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2例胃道间质瘤这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10例良性间质瘤p53和p21均呈阴性表达,10例交界性间质瘤中p53阳性表达者3例(30.0%),p21阳性表达者4例(40.0%),42例胃肠道间质肉瘤中阳性表达者35例(83.3%),p21阳性表达者31例(73.8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中HPV16、18感染与多癌基因产物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16、18感染、多个癌基因激活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地区人口食管鳞癌、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和食管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中HPV16、18E6蛋白,P53,p21ras,c-myc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中E6、p53、p21ras、c-myc、c-erbB-2和不典型性增生组中E6、p53、p21ra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  相似文献   

15.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p185^erbB2、p21^ras、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中p185^erbB2、p21^ras、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病灶中p185^erbB2、p21^ras、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71.3%及53.8%。癌组织同时有2种以上蛋白表达者占63.7%(51/80),有3种蛋白同时表达者占30%(24/80)。p1  相似文献   

17.
张杰英  蔡文清 《癌症》1998,17(2):108-111
目的:探讨细胞DNA含量、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ras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与病理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DNA含量、rasp21和p53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本组膀胱移行细胞癌不管从S%、PI还是DI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上皮,其平均DI已处于DNA异倍体范围。癌基因rasp21的阳性表达及抑癌基因p53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6.7%。随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S%、PI)和DNA含量及DNA异倍体出现率均增高,Ⅲ级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和对照组(P分别<0.01,0.02和0.01)。rasp21和p53表达的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Ⅲ级病例p53的阳性表达率达100%,rasp21的阳性表达率亦达80%,且其表达强度亦高于Ⅰ/Ⅱ级组。此外,分化越低,rasp21+/p53+和rasp21+/p53+/DNA异倍体病例亦越多(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从遗传物质DNA到癌基因ras家族和抑癌基因p53在  相似文献   

18.
nm23与p21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声  叶圣华 《癌症》1996,15(1):26-28
免疫组化研究nm23与p21在88例胃癌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显著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P=0.28,P<0.05)。nm23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92.7%)比正常表达者高(48.5%,P<0.05)。同时发现p21阳性染色率为65.9%,p21阳性染色与肿瘤组织分型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38和0.35,P<0.05),p21阳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87.9%)明显高于p21阴性的肿瘤(53.3%,P<0.05)。nm23低表达和p21过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现为独立的联合作用。提示nm23低表达和p21过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nm23与肿瘤浸润有关,而p21与肿瘤组织分型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ras p21和p53的表达与尿路上皮肿瘤临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6例尿路上皮肿瘤ras p21和p53的表达。结果 ras p21阳性表达40例(60.6%),p53阳性表达36例(54.5%),ras p21和p53共同阳性表达27例(40.9%);ras p21和p53阳性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强,与肿瘤复发及预后呈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20.
官国先  张祥福 《肿瘤》1999,19(4):216-219
目的 研究TGF-βRⅡ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TGF-βRⅡ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粘膜及肠人生TGF-βRⅡ表达均阳性、异型增生表达阳性率为95.24%,胃癌表达阳笥率为23.64%,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笥率为42.86%,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17.07%(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